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遗迹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殷墟的兩種珍貴遺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殷墟 遗迹 演讲报告 花土 皮鼓

    可见而且可以拿到手上欣赏,只要有机会去参观,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不讲其中的任何一种器物,而在这十数种器物之外,选择两种不常见也可以说是很难见,而且目前已经无法可见的珍贵遗迹向诸位先生报告,这两种珍贵遗迹,就是花土与皮鼓。借此不但可以说明了中原的古代文化是如何的优越,并且也可以说明了现代安阳人的考古技术是如何的精湛。一、先从花土讲起花土就是木器的痕迹,所谓木器,也可以说是漆器,因为器物的本质是木头,雕刻成功之后附有红色的漆,虽然经过三千多年,看起来仍甚鲜艶,可惜

  • 文章甘肅境內的明長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陳守忠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嘉峪关 甘肃明长城 历史遗迹

    部落就叫做松山部。他们当秋高马肥的时候,经常出没于兰州黄河北岸今安宁区一带,骚扰农耕地区,故从黄羊鎭南下经永登至兰州市黄河两岸,筑有长城及堡寨,把松山部落夹在了两条长城中间。兰州市区的明长城,现因城市建设扩大市区,已拆除殆尽,但在解放前黄河两岸都有明长城遗迹,河南岸的西起新城,向东经靑石关、西固城、土门墩、小西湖至东岗鎭,存有断续遗址,今西站以西之土门墩有一段长城保存完好。有的居民背靠城墙,修建四合院居住,是我考察过的。地方志亦有记载。淸道光《皋三续志》卷3

  • 文章史蹟斑斑説宛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山川风貌 历史遗迹 地理位置

    河南南縣(舊名宛州)西行過內鄕,然後北向三十五里至赤眉,這兒東邊有一漢王城,相傳爲漢高祖所築,但無甚可觀,恐爲後人所改建,殊無古意可尋。這兒起轉往西北行,約二十五里至丹水。這鎭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靑山翠谷,修篁綠樹,景物至爲寧恬。鎭東南數里有一座菊花山,山不高,但有一泓淸澈泉水,人稱菊潭,亦名菊水,隨時卽以此名縣,古時又名鞠水。漢書地理志謂「析(今在浙川附近)有鞠水,出析谷」卽此。潭水甘芳淸冽,飮者多長壽。據藝文類聚風俗通載道:「南陽酈縣(內鄕地)有甘谷...

  • 文章大陆抗日遗迹参访观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郁浩然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遗迹 参访观感 大陆建设 抗战精神

    萍乡 郁浩一、严肃紧凑欢悦之旅中华民国团结自强协会,为悼念抗日先烈,缅怀抗战精神,特组成「纪念抗战胜利—大陆抗日遗迹参观访问团」,于民国八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日,到大陆参访了九天。参访团是团结自强协会,两岸工作委员会副召集人丁教授介民领队,协会方组长高秘书协助行政,由台瑞旅游公司邓秀琴小姐与大陆地陪导游全部行程。参加人员均为会员及眷属,共计三十七人。同仁中有教授、将军、作家、事业家、董事长、博士、硏究生、书法、诗词、摄影家、年长者高龄八十四岁,年轻

  • 文章南京总统府历史遗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南京总统府 历史遗迹 游览见闻

    我曾数次去过南京,并有机会进了南京总统府,看到许多历史遗迹,见物思人,感慨良多,今回忆并记忆如次。石舫石舫位于西花园水池南侧。石舫又称「不系舟」,意即不用绳拴的船。清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在督署中建此石屋,形态如船,基座在水池底部生根,船体用青石砌筑,故名「石舫」。船体以上部份用红木制作,精雕细刻,玲珑剔透。乾隆帝数次南巡,曾多次在石舫休憩。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再下江南时,应两江总督尹继善之请,曾欣然挥笔题赐匾额:「不系舟」,此

  • 文章野人谷紀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6期  作者:永錫  出版时间:1996-12-20
    关键字: 野人谷 大华壶穴 海底遗迹 游记

    台北县平溪乡野人谷渡假中心,位于基隆河源头,占地卅余公顷。峡谷由两条巨龙般的山脉隔峙而成,中间有广大的山谷、平原、瀑布、涵洞、悬崖、峭壁、奇岩、异石、溪流、湖泊、野花、森林,将此地妆点得绿意盎然,景色秀丽并具野趣。更有闻名遐迩的大华壶穴和千万年以前的海底遗迹,壶穴系河床表面岩石,经过千万年河水的冲刷,钻成许许多多像圆壶形的穴洞。每当烟雨连绵之时,谷内瀑布,水量丰沛气象万千,加上人工景观、烤肉、游乐、餐饮等完善设备,吸引了很多游人到此渡假。本年十月卅一

  • 文章長山列島人文自然資源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梁楊靈、宋玉娥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长山列岛 历史遗迹 军事要地 天然渔场 交通枢纽

    長山列島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由廟島、南北長山島、大小竹島、牽牛島、黑山島、砣磯島、莫邪島、南、北隍城島等三十二個島嶼組成,總面積五十六平方公里,呈不均匀鏈式,散置於渤海、黃海海峽之中,自南向北延伸,共二百三十七公里,群島海岸線總長二百四十六公里,構成海灣九十九處,大小明礁一百八十多處,形成京津的屛障,是中國北方的大門,扼守在渤、黃海之中,人文資源與海洋自然資源均十分豐富。長山列島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據地質和考古學家硏究,在第三紀時,長山列島與陸地...

  • 文章古龍坡會觀苗族風情(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0期  作者:梁宇 周碧蓉 出版时间:2003-04-10
    关键字: 旅游 传说故事 李宗仁故居 战争遗迹 风景物产

    在融水、柳州等地有朋友,平時大家各忙各的,僅僅是通通電話,多年沒見過面了,產生了在一起聚一聚的想法,這樣就決定都到融水去。我們自駕車從桂林出發,經兩江鎭、李宗仁先生故居、金竹坳、百壽到了融水城。趕了古龍坡會後到柳州,在柳州玩後,乘車回桂林,花了幾天時間,轉了一個圈。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是趕古龍坡會的時間,我們是趕八月十六的坡會,這時候,不冷不熱氣候好。現在,旅遊部門對外推出有桂林—三江—融水—柳州這樣一條旅遊線路。兩江鎭與李宗仁先生故居李宗仁先...

  • 文章许真君事迹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1期  作者:高子昂 出版时间:1980-07-04
    关键字: 许逊 玉隆万寿宫 台北万寿宫 故事遗迹

    躅,故名。古有石凉亭,程子实建,今废。其遗柱犹镌有句云:驱马不嫌趋命促,斩蛟犹恨弃官迟。皮鞋迹在宫南十余里,世传眞君瞻茅敬访,不惜泥滓,今皮鞋一迹,宛然道傍。拖剑迹在宫南紫阳观对门山,相传许旌阳望见妖物,拖剑逐之,至龙城妖物遁入穴中,遂折松倒揷以楔之,至今遗迹宛存。马迹距宫七里许,在潘家堎,旧传眞君寻幽道经于此,有马迹坎𡒄十数,形似铁石,至今轮蹄往来,络绎相碾,不为少磷。马滑迹在西山萧仙观下山处,按喩㭿游西山记,石上有马滑迹斜坡尺余,对山有麻鞋迹,俗传

  • 文章《古吴春秋》八、古吴遗迹遍及无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9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古吴春秋 古吴遗迹 无锡 江南文明 发源地

    无锡历史悠久,自太伯、仲雍「奔荆蛮建句吴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光辉历史「物因人传、人逝物留」无锡成为江南文明的发源地,古吴遗迹遍及无锡。《史记》把《太伯世家》列为「第一世家」为《帝王世家》之首;太伯和荆蛮人创建的「句吴城」古籍称:「江南第一城」;「句吴城」所在的梅村鎭是写进《中国通史》的唯一江南古鎭。「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的太伯庙,原是古吴城内太伯故居。史载: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根据「即宅为祠」的习俗,把他的故居建修为「至德祠」,汉以后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