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趣闻往事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沭陽狂士仲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仲寅 沭阳狂士 出身生平 趣闻往事

    仲寅,乃沭陽狂士也。出生於淸代乾隆盛世。爲人聰穎,思維敏捷,憶力超常,而且滑稽、詼諧、浪漫,不修邊幅,不拘小節,類似春秋時代淳于髠、漢代東方朔之流人物也,富有傳奇色彩。其流傳故事雖俚俗,但膾炙人口,娓娓動聽,僅流傳于人們之口頭,而不見諸地方志。茲蒐集數則,以饗海峽兩岸之讀者,可博一粲。爲老師打牛虻。仲寅在學校讀書時,調皮搗蛋,既不尊師又不愛友。有一年暑天,耍弄同學。敎室後有一條小溪,溪邊有一棵小柳樹。有一位同學,每天早晨手扶小柳樹大便。仲寅知其活動規律,...

  • 文章閒話狗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周欽堯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狗肉 罗山 往事回忆 趣闻

    俗云:「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人來窮,狗來富」,二四兩句語意是對狗德的讚評,狗的嗅覺識別力特強,且有情感與智慧,忠於主人,除看守門戶外,可訓成警犬,輔助偵防工作,義犬救人、保鑣、尋物、狩獵、遊戯,狗都能勝任,狗的種類與故事很多,世界名犬也不少,名犬的身價亦高,放養狗之風氣熾,在自由地區內,狗的生活水準也相當高,誠如魯道源先生新近來台的女婿**義士(忘其名)在電視記者招待會上所說「大陸人民的生活比台灣的狗都不如。」絕非虛語。前兩天報上有一則新聞:「台北...

  • 文章濃密叢林捕巨蟒 蠻荒隨獵記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云川思淪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泰缅边区 丛林捕蟒 往事趣闻

    泰緬邊區,山巒起伏,作者在這叢林茂密,一片浩瀚無垠的綠波處,親自目睹了兩場極富刺激性的捕巨蟒情景……。三、四月份,泰酒地區,家家忙着「砍地」、「火燒山」,準備播種的日子,一個炎熱的上午,寨子里李二嫂十歲的小孩,跑得滿頭大汗地來叫老張:「大叔,大叔,我媽叫你快去!地裡有條大蟒,快——」盤繞一條菜色大蟒蛇我上午的課已完,老張約我一起去。我幫他拿了砍刀,他扛長矛,手提麻袋。我們跑歩到了地裡。李二嫂站在地道的樹蔭下,指向地裡:「蛇在中間草稞裡,喏,喏,那邊——」...

  • 文章深秋話鄱陽湖邊的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高德玉 出版时间:1968-12-02
    关键字: 鄱阳湖 大雁 往事回忆 趣闻轶事

    偶读王勃滕王阁序,至「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不禁忆起少年操舟捕雁之历历往事,恍如隔昨,回味无穷。余生于鄱湖东岸——莲湖,距芝城二十里,山环水绕,景色四时不同。春则柳绿草长,鱼跃鸟飞。夏则波涛壮阔,帆影上下。秋则蓼红苹白,平沙落雁。冬则芦荻飘花,鱼樵互唱。而一年好景最是深秋雁来时节,使万顷碧波,平添一番生趣。雁为候鸟,亦名「鸿雁」,鸿与雁实有分别,鸿俗称天鹅,嘴尖毛白,大者重卅余斤,喜栖宿沙洲,所谓鸿飞遵渚,虽属同类,但不与雁为伍。而雁嘴扁毛褐,重

  • 文章大哥的婚禮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3期  作者:鍾鍾 出版时间:1987-02-04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婚礼习俗 趣闻轶事

    正入门,女方则选定十月初二裁衣;男方择好十一月初九日安床。吉课末段还列有「避之则吉」的人,年岁,生肖等等。讨新娘前几天,叔父监督众人把家屋和祠堂里里外外都打扫得乾乾净净,大门小门都挂上红灯笼,到处都贴着喜庆的红对联。十一月初九上午,大哥穿上长袍马挂,头戴呢帽。帽的左右两边各插一枝金花,神采奕奕。祖父率领大哥等人,前往祠堂拜告祖先。祭祖之后,再去完神,酬谢神明多年来的保佑。下午,祖父亲自检视迎亲仪队,排列出发。前面是金鼓([1])高灯和彩旗([2]),再

  • 文章書齊憶往——(三)臥牛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王秉鈞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卧牛艺品 往事回忆 乡野趣闻

    我的書案上擺放著一件工藝品——臥牛。牛背上馱著一個背斗笠的牧童,牧童手牽韁繩,憨態可唒。從整體效果上看,造形優美,逼眞傳神,煞是可愛。這件臥牛藝品,是我從一個地攤上買來的。那是在一個廟會上,一個約莫七十多歲的老翁蹲在路邊,面前放著一塊紅布,紅布上就放著這件工藝品——臥牛。而且僅此一件,別無它物。臥牛在紅布上顯得很生動傳神,頓時就網住了我的視線。我不由自主地蹲下身子,伸手拿起那件臥牛,上下左右翻看。臥牛呈古銅色,做工精細,份量較輕,明顯不是金屬、玉石之質,...

  • 文章盡把虛名賣現錢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張炳超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书画作品 邀函趣闻

    靑少年時期,受前輩的文化薰陶,便喜歡畫畫。因時運不佳,無緣進入高校深造。整天勞碌在農田裡,加之生計窘迫,更難經常練習。然而少年氣盛,燈前雨後趁興弄筆倒是常事。爲了在畫面上落款,也曾學習詩詞、書法,由于無人指點,只能僅及皮毛。不惑之年,欣逢改革開放,自況如菊逢秋,詩畫多數以菊爲題材,自謂菊我同化,稱斗室曰「瘦菊軒」。此時國畫作品經常參加展覽,並多次獲獎、見報,也曾在日本《吟詠新風》上發表。時人均謂我擅畫菊,甚而稱「農民畫家」,但自知功力膚淺,不敢以「家」自...

  • 文章呂知機「土」得可愛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粟明德 出版时间:2000-10-10
    关键字: 吕知机 白崇禧 往事回忆 早年趣闻 广西军校

    抗戰時期白健公駐節桂林,主持軍委會桂林行營的那段日子,是廣西人很當紅的階段。行營的指揮權涵括三、四、七、九等四大戰區,是未淪陷地區的一半以上,戰鬥序列中雄兵二百萬,戰將不止千員。行營主任白崇禧上將,威風凜凜自不在話下,護衛行營本部的憲兵團長呂知機(哲生)少將,在桂林城裡也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呂知機的父親,是白健公的小學老師。那時的白崇禧尙是一名光頭赤足、苦到極點的窮人家孩子,呂老師卻獨具慧眼,看出他日後必成大器,除盡心指導之外,生活上也盡力照顧。白先生爲...

  • 文章趣园往事话童年(六)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凌可 出版时间:1982-04-15
    关键字: 乡俗趣闻 童年琐记 往事追忆 地方史料

    我是個內向性的人。不愛多說話,不愛訴苦,更不愛爭辯。如果人家不相信我說的第一句話,我就決不說第二句了。請聽我擧個例子:我進高小的前一年暑假,家裡拜託甲山小學的王老師指導幾名孩子晚間溫習國文。地點在二進北廳樓上的前間。學生有哥哥、田叔、高表哥、我、和另外兩三個親戚。一天晚上,王老師有事下樓了。我們正在唸書。忽然窗外飛來兩只黑蝙蝠,滿室亂轉。有個孩子去抓蝙蝠。其他孩子也跟着追呀抓的,閙成一片。正在此時,王老師上樓來了。一邊上樓,一邊高聲叫道:「怎麽的,反了嗎...

  • 文章警世篇 灌雲方言趣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張可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灌云方言 “知东会西” 往事回忆 方言含义 乡野趣闻

    在我的記憶中,我生平第一次聽到「知東會西」這個詞語,是一九四七年我們逃亡到韓李庄住在王大奶家時。一天晚上,母親同王大奶交談時嘆口氣說:「兩個孩子這麼小,還不知到什麼時候才能知東會西呢!」當時,我對母親這話是很不以爲然的,心裡想,弟弟不知道東西南北是眞的,可我早就知道東西南北了,媽媽怎說我和弟弟倆人「還不知到什麼時候才能知東會西呢」?一九四九年以後,我上了小學,平時常會聽到庄上的奶奶大嬸們誇讚某個大孩子說他知東會西的,眞好!令我很是羨慕那被誇讚的孩子。後來...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