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赏析共返回4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藝苑珍奇赤壁賦畫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9  作者:文徵明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赤壁赋画 作品赏析

  • 文章宋·林景熙的愛國詩篇鹿城晚眺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王阜彤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爱国 诗人 林景熙 赏析

    古城仙鹿遠,百感赴斜曛。②海氣千年聚,山形九斗分。③神鴉餓啄蘚,宰木蠹藏雲。④何處鳴鉦發,春屯又易軍。⑤林景熙(一二四二——一三一〇),字德晹,號霽山·溫州平陽(今溫州市平陽縣)人。宋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進士,曾任泉州教授(州學中的學官),禮部架閣(保管文書檔案的官員)等官職。宋亡後,隱居家鄉,探研經史,從事著作教授生徒,被尊爲『霽山先生』。當年曾冒死收宋陵遺骨,忠義之風震耀一代。詩文多哀國傷時作,風骨高秀有如其人,但也難免流露出較濃厚的消極情緒。他...

  • 文章宋子京以詞得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岱宗 出版时间:1976-04-25
    关键字: 宋祁 名贤传记 词作赏析

    宋代名臣宋郊、宋祁爲兄弟狀元。原籍湖北孝感(安陸),後徙居考城(開封雍邱)遂爲河南人。幼時有相士爲宋氏兄弟看相。相士以小宋(祁)之才華洋溢,超過大宋(郊),但福澤不及其兄。逾年相士遇及宋氏兄弟。相士看小宋之相,大異之;謂宋祁福澤亦可及於乃兄,相士認爲必係祁有大陰德以致之。詢之,則因祁於野間戯玩,一日看成千成萬的大蟻群因預知有水患而搬家,但蟻群至河邊不能渡,祁爲之搭草橋渡蟻,使免於大難。考城縣東十二里有村名小宋集(寨)卽祁之故里,因以命名以資紀念。小宋集南...

  • 文章唐弢的新臉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4期  作者:沈謙 出版时间:1996-04-10
    关键字: 唐弢 《新脸谱》 文学赏析

    以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馳名的唐弢,有一篇膾炙人口的〈新臉譜〉:「從前飾員外飾紳士的,如今是要畫上愁苦的臉譜,扭着鼻子叫窮了;從前做潑旦,做三角戲裏淫婦的,如今也就戴上正經的面具,反串起正旦來了;白臉的囘到後臺去塗上更白的粉,不久重又上場;靑面獠牙的裝出不自然的笑容,向着看客們做媚眼。這些這些全是新的、簇新的。」〈新臉譜〉發表於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申報自由說》,作者才二十歲。以辛辣的語言,犀利的筆鋒,諷刺三十年代幫閒文人,痛快淋漓。題目的一個「新」...

  • 文章清明折楊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4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清明节 折柳 古诗赏析

    在古代,每逢清明,風和日麗,芳草宜人。人們在外出踏青的同時要舉行各種活動。其中有一種活動和楊柳結緣,它叫「折柳」、「插柳」、「射柳」、「戴柳」……。「昔日往矣,楊柳依依」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有柳的名句,而且自古就有「折柳相贈」之俗。折柳寓意:一是柳樹生命力極強,意味著無論到何處都能落地生根,枝繁葉茂;二是「柳」與「留」諧音,「絲」與「思」相諧,折柳絲相贈就成了「留戀相思」之意。「折柳贈別」的習俗在唐代最為流行。如王維有《送元二使安西》詩云:渭城朝...

  • 文章隸書

    来源期刊:《連聲》 第4期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罗丹隶书 七十八高龄 隶书赏析

    羅丹(雅華)鄉長書法特殊,名揚八閔,此張于其七十八高齡寫作,勁力未退,至為珍貴。

  • 文章董文敏公其昌書法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9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董其昌 书法赏析 故宫藏宝

    董文敏公其昌,字玄宰,松江華亭人。舉萬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禮部侍郞田一儁以敎習卒官,公請假走數千里,護其喪歸葬,還授編修。皇長子出閣,充講官,因事啟沃皇長子,每目屬之,坐失執政意。出爲湖廣副使,移疾歸,起故官,督湖廣學政,不狥請囑,爲勢家所怨,嗾生儒數百人,鼓譟毀其公署,公卽拜疏求去,帝不許,而令所司按治,公卒謝事歸。起山東副使,登萊兵備,河南參政,並不赴。光宗立,問舊講官,董先生安在,乃召爲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事。天啟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讀學士。時...

  • 文章答吟南先生「記起一聯」文中質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棄井盫主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学术交流 诗歌赏析 杜甫

    本刊上期雜俎類有吟南「記起一聯」大作,文中記王公璵先生在興化民政廳時所書「豈有文章驚海內,要留肝膽照人間」一聯,其聯語是否自撰或借他人成句,希有導正。玆據愚所知奉答如下:此聯上聯出自杜甫詩,下聯恐係公璵先生撰配成聯耳。豈有文章驚海內句爲工部所作,據四部刊要杜詩錢注(清錢謙益箋語),其詩題爲「有客」;杜詩鏡詮採草堂本,詩題則爲「賓至」;題雖不同,其詩則一,其詩曰: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 文章書畫欣賞之二:臺灣李氏雙傑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1期  作者:鄭蘭琪  出版时间:2011-10-10
    关键字: 李可梅 李德珍 名家作品赏析

    文◎鄭蘭琪國畫大師李可梅,雅好詩文書畫,教學五十載,桃李滿天下。其愛女李德珍自幼受到薰陶,亦為當代名家。父女二人多年前曾辦過聯展,一門雙傑,在藝壇留下佳話。(注:李可梅畫作:「錦羽名花」,收於「楚鳳舞神州書畫集」,頁27。)(注:李德珍畫作:「陌上垂楊」,收於「楚鳳舞神州書畫集」,頁51。)

  • 文章藝苑珍奇(复刊16)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6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玉文化概述 同安留余草堂 藏品赏析

    國人愛玉之癖,早在周禮、詩經(大雅、小雅、國風等篇)等古籍中則多所記述,有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由於玉質溫潤,晶瑩剔透,精雕細琢,而成器物,可以欣賞,可以佩帶,可以把玩,可以盤摩,長年接觸,氣息相通,成爲獨特養生之道。故國人視玉爲辟邪,鎭宅之物,珍藏,傳家之寶,情有獨鍾,歷數千年而無稍改。出土之玉,經礦物質侵蝕,色彩斑爛,益加鮮艷,除國家收藏品外,仿間出售者類多坊造。同安留餘草堂收藏 陳學文攝影(注:琮 高九點二公分 寬四點四公分)(注:...

共49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