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资料共返回35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記漢口孤兒院略歷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8期  作者:謝南綱  出版时间:1973-07-10
    关键字: 孤儿院 资料

    編者按:據謝南綱先生函云:「韻石兄,頃淸撿舊書,向雜卷中撿獲漢口孤兒院略歷,係二十年前初來台灣時,何雪公囑爲記載,幷分送何石萬各位董事存留矣,現何石萬三位均已作古,弟亦稀齡多病,恐日後遺忘,敬懇轉載湖北文獻以存眞實。」等語,特專欄刋出,以供他日還鄕時,作爲淸理此慈善事業之佐證。

  • 文章本刊收支徵信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文献资料 同乡联谊 收支资料

    自九十年七月一日起至九月三十日止,收到诸位鄕长慷慨赞助及订费,公布大名暨金额,以昭征信,本刊一并表示万分感谢。一、汪遂(1人):2,000元,小计2,000元。二、张锡麟(1人):1,200元,小计1,200元。三、毛正方、张辑思、颜景华、丁乐钧、蒲茂桐、徐光琳、成明华、陈广华、袁锡汉、徐一飞、毛善祥、吴师凯(12人):各1,000元,小计12,000元。四、费舞莱、孙杰三、方明、方尧成、杨恒銮、李经才(6人):各500元,小计3,000元。以上四项

  • 文章上期(總八十六號)內容勘誤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文献资料 编辑部 数据分析 资料勘误

  • 文章本刊收支徵信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文献资料 收支数据 同乡资料

    自八十九年十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收到诸位鄕长慷慨赞助及订费,公布大名暨金额,以昭征信,本刊一并表示万分感谢。一、庄捷(1人):5, 300元,小计5,300元。二、王世焕、徐仲华(2人):各5,000元,小计10,000元。三、陈岐兴、金孝元(2人):各3,000元,小计6,000元。四、司沭民、吴观沂、王健安、宋思义、葛岑高、汪遂、张幼良、黄礼凯、方璧成、乔华一、王国华(11人):各2,000元,小计22,000元。五、曹永坤(1人

  • 文章山東官立法政學堂(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77-09-20
    关键字: 山东法政学堂 沿革 档案资料

    使学员补习普通,而先后缓急,亦较为有序』。并通令全国法政学堂设别科者,一律遵办。(大淸新法令,奏改定法政学堂别科课程片)山东法政学堂开办在京师法政学堂之前,最初成立的速成科,完全自定课程。后来讲习科与别科,亦与学部规定不尽相同,司法讲习科审判夜班财政夜班更不同。至于六个月期满的临时讲习班,不在学制系统,更不用说了。今据所知现存资料(注一),将其课程与用书,表列如下。一、速成科一、速成科二、讲习科二、讲习科三、司法讲习科三、司法讲习科三、司法讲习科司法讲习科第

  • 文章教會自立與青島學校起源秘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韓同文  出版时间:1998-06-20
    关键字: 青岛学校 起源 教会 历史资料

    「民主共和」思想是基督敎長老會的宗旨,也是金丹敎的綱領,金丹敎也叫無名敎,是由雲南遷山東的軍墾移民反淸復明的秘密革命組織,隱居在即墨南部十幾個山村里,金丹敎領袖趙克禮率先參加長老會爲引線,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農曆八月九日長老會烟台敎區主持牧師郭顯德博士和長老王琗,到即墨元庄開堂會,吸收了五十多名敎徒,公推郝文德、袁安邦爲長老車仲元爲執事,成立長老會元庄支會,最初用三間民房當敎堂並創辦一所小學。此後敎友逐漸增加一八七七年,用郭顯德夫人尼氏遺款建築五間稍...

  • 文章大育鄉誌略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1、2期  作者:朱彝訓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大育乡 方志资料 地方概况

    大育鄕位於縣城北方,出城八華里卽入其境。淸李爲三都,民國改都爲鄕,以鄕內有大平原名育大而命之。東西寬約十六華里,南北長三十五華里許,境內田多山少,三十八年淪陷前,人口爲二萬零五百餘人。鄕公所設於石磴子,轄十四個保;全鄕人士間無派系之分,但第七保第九保,却因保內人士意見不和,在處理保務上,自行劃分爲上七保下七保,右九保左九保,爲鄕公所承認,惟未報縣政府正式劃分。鄕長之推選,仍按未廢都時下轄之四個區(區下爲册相當於保),輪流出任。全鄕民衆多以務農爲業,次爲投...

  • 文章漫談:四季·八節·二十四氣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柳西銘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节气 风土习俗 档案资料

    白露紧接霜一场。严霜打枯靑靑草,无边落木枝秃光。此际显现出赤地千里,一片凄凉,其萧森景象,好像万物都断绝了生机一样。[1]冬季:严冬来到,朔风怒号,天色铁灰,不时飞雪,山川原野,尽呈银白。河冻冰封,滴水成冰。空少飞鸟,路乏人踪。有时天干久不雨,寒风猛然卷地起,尘砂飞扬,苍穹色黄,远山烟树,混混芒芒,大千世界,一片模糊而已。[2]此等四季分明的景象,在台湾省降世的鄕友们,怕是连梦想都想不到吧?二十四气古代天文家,以二十四气分配于十二月,—夏历的月—故每月就有

  • 文章黃埔軍校開辦初期紀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張炎元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黄埔军校 办学初期 档案资料

    壹、黃埔的位置黃埔是在廣州和虎門之間的一個島,它距離廣州約四十里,在當時我們用小汽船大南洋號拖紫洞艇,大約一小時可以到達。由虎門水道進到黃埔,黃埔左邊有一個巿鎭,叫做星洲,我們做學生時,經常去星洲上小館子吃雲呑麵和黃埔炒蛋,黃埔島周圍約二十里,島上也有不少人家,山巒起伏,樹木茂盛。長洲要塞司令部和兩個船塢,就在島的西邊,面對星洲。右邊是蝴蝶崗砲台,和隔江的魚珠炮台,遙遙相對。另外還有幾座炮台,都是大型的德國克魯伯廠出品的要塞砲,一顆砲彈高與胸齊,加上藥包...

  • 文章甌海公學(今溫州四中)七〇校慶記要和史料拾珍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1期  作者:高理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瓯海公学 中学 刊物 资料

    甌海公學(今溫州第四中學)七〇校慶大會已於十一月二十五日舉行。遠在台北市的該校六十七年前畢業生,台灣清華大學教授、總務處長李登梅先生自動捐贈人民幣五千元;又現在台北市的老校友、現《溫州會刊》編輯委員邱名棟先生則自本年度起爲該校高中及初中畢業生創設了獎學金。校慶之日編印了本校概況、《五三周年特刊》和《六八周年特刊》三種專刊。這三刊本校早已失落,近年該校爲編寫校史才在市博物館發現,隨即複印備用。其中有現代我國著名的新聞記者評論家趙超構的短論,揭露帝國主義者在...

共355条记录 1/3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