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说书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忆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48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0-12-10
    关键字:说书 制酱菜 扬州酱菜

    九十七、听说书说书为民间艺术之一,多藉茶坊作场所,亦有专设之书场,时间为午后或晚间,约两小时,扬城咸在教场附近,四鄕如仙女庙、邵伯、瓜洲、大桥等鎭亦有,场主延聘说书先生,若戏院之聘演员,名角需半年前即约期预聘,所说多为旧小说,近代如康国华及其子又华之三国演义、载显章之西汉及西游记、郎照星、照明之绿牡丹、张少夫、幼夫之絃词,均甚著名,尤以王少堂之水浒、驰誉大江南北。闲消遣,半日坐书场,两部双西羣说戴,独家三国世传康,水浒首推王。九十八、制酱菜扬州酱菜,驰名

  • 文章芳茂山芙蓉圩忆旧(二五)故鄕民间娱乐谈之二「说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期  作者:孔柱中  出版时间:1972-09-15
    关键字: 故乡 民间娱乐 说书 宋朝

    说书本官名(宋史)仁宗时,孙奭荐贾昌朝等为崇政殿说书,藉增君臣历史之见闻。(夷坚志)吕德卿偕其友出嘉会门外,入茶肆中坐,见幅纸用绯帖其尾云,今晚讲说汉书,因知宋时即有说书之风。近代江湖贸食之徒,于城坊鄕鎭间之神庙茶肆说故事者,亦谓之说书。此种说书之风,在大江南北,一直盛行不衰。余于幼时每见村里茶肆,搭一台,台上设一桌一椅,说书者大多长袍宽袖,头戴西瓜皮帽子,手持折扇,桌上置静木一方、茶壶、茶杯、毛巾各一,说书者大都均为北方人,噪流利之国语,台前连接长桌

  • 文章方城民间说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2期  作者:武建華·馮金聲·郭如月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说书 民间习俗 历史考究

    村人嗜戏,方城民风。沧桑易变,爱好难改。豫西南的方城人爱看戏,如同文人之爱书,醉痴成癖,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古集庙会,祈神求雨,皆有唱戏还愿的习惯,台上淘淘,台下攘攘,蔚为大观。富裕之家,遇有丰季节日,婚嫁迎娶,老人祝寿,新生儿满月之类的喜庆之事,也要请戏班唱几天大戏以示庆贺。平常小户人家即使唱不起大戏,也要请上一班说书戏热闹一番。说书戏在方城民间颇具地方特色,一般指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鼓儿词、三弦书、河南坠子之类而言的。早些年,忙于劳作的庄稼人,尤其是

  • 文章王少堂的说书(上)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8期  作者:錢善夫 出版时间:1982-08-10
    关键字: 王少堂 听书 说书 打转 戏剧念白

    扬州在昔日淸平世界里是何等的安乐,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年靑的出北门游湖,年老的到敎场听书,逍遥自在,各得其所。当笔者年靑时,除游湖揽胜外,也偶尔去听听书,那时说书最出名的是王少堂说水浒传。书场不大,只能容三、四百人,每天下午,不仅说水浒的场内坐满了听众,门口也站满了人,站着的类似旁听,一律免费,去迟了非但无法进场,连旁听也挨不著门,只有明天请早。说书的高高坐在一张椅上,靠著墙壁,面前有一方桌,系著桌围,桌上少不了禁声木和一只大碗及一只小茶壶。禁声木一响

  • 文章淺說家鄕的戲曲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77期  作者:俞振光  出版时间:1991-11-10
    关键字: 草台班 滩簧 说书 道情 家乡戏曲

    在家鄕的农村社会里,民众赖以娱乐、消遣、调节生活情趣的戏曲约有:「草台班」、「滩簧」、「说书」、「道情」、「唱春」、「宣卷」等数种。据以了解,上述的各项民间曲艺,目前在家鄕已不流行了,而且可以预见,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文化发展的更替,这些具地方色彩的玩意儿,将来也难有重现的机会。为了使在台出生或成长的晩辈同鄕,也能知道一点家鄕的昔日风貌,以及曾在家鄕久居过的鄕亲、鄕长,能再一温儿时的旧梦,所以不避残陋,将上述的各种家鄕民间戏曲,除「草台班戏」,已在本刋

  • 文章故乡拾穗(八四)杂忆——唱道情与说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53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81-06-15
    关键字: 唱道情 茶馆 说书 唐湾里村

    茶馆店所聘请之驻唱者,均是边说边唱,盖其说至精采处,手舞足蹈,瞪眼竖眉,不但有动作,且有表情。尤以其是身着长袍马褂,慢条斯理不疾不徐地说、唱、做,兼而有之,一方面能招徕茶客与稳住茶客,同时尙能拉来许多不是茶客之听众。甚之有不要座位,而愿手捧茶壶站立一旁倾听者。当然一方面须该唱道情者确有眞才实学,唱腔优美动听,道白(咬字)口齿淸晰,动作干净俐落,同时尙须其所说之书——故事能适于大众化,方能有此吸引力量。我所指之唱道情与说书,与北方之京韵大鼓、铁板快书及苏州

  • 文章故乡拾穗(八二)杂忆——唱道情与说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51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81-04-15
    关键字: 唱道情 说书 茶馆 《啸余谱》

    入围」四人输赢之大小,酌予抽取小费,是谓之抽头。好在农民们大都崇尙节俭,均能理智地局限于所谓「衞生」之范围内,但亦有少数赌徒,不顾死活而倾家荡产者,惟此辈毕竟为数极少。由于茶舘过多,店老板为招徕茶客,便请有唱道情者驻舘说唱,或说书说书,家鄕对说书与唱道情不分。其实道情、说书、唱道情,并不一样,据「啸余谱」载,道情系乐歌词之类,亦称之谓黄冠体,黄冠乃道士之别称,盖道情乃本道士所歌,为离尘绝俗之语者,今俚俗之鼔儿词,有寓劝诫之语,亦谓之唱道情,江浙都有之。说书

  • 文章王少堂的说书(中)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9期  作者:錢善夫 出版时间:1982-10-10
    关键字: 王少堂 《水浒传》 说书人 人物描述 戏词

    说完,形影俱杳,不由得李固不骇怕。时迁的能耐,可见其精绝,而口词明明白白是戏词,说书取悦听众,自不妨书中有戏。宋十囘里的精彩之处很多,例如在宋江上梁山前,如何造乌龙院,而后杀阎婆惜,如何发配江州定成死罪,如何活捉黄文炳。由于黄文炳在浔阳楼上见着宋江醉后在墙壁上题了一阕反词,调寄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犹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寃仇,血染浔阳江口。」而后又题了反诗。宋江被黄文炳害得连累戴宗一同绑赴法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