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词歌赋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談元宵節

    来源期刊:《無錫鄕訊》 第197期  作者:錫山逸士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元宵节 节日习俗 诗词歌赋

    農曆正月十五日,按照舊時的名稱,稱爲「上元」節,七月十五爲「中元」節,十月十五爲「下元」節。這一上元的名稱,現在已少有人提到,卽使提到,也都是出於文人雅士的筆頭而不出於一般人的口頭了。一般通俗稱謂是「元宵」,不過也只流行於華北,而不流行江南,華北還特地做了應時食品,名爲「元宵」,現在臺灣也學華北風俗,在正月半吃元宵,各食品店或攤頭上都有元宵賣,其實元宵就是普通的湯圓,在我們故鄕叫湯糰而已。我們江南通稱元宵爲「正月半」,猶如稱中秋爲「八月半」一樣。古往今來...

  • 文章詞二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張榮樓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诗词歌赋 人物回忆 故乡思念

    一、唐多令(忆远人)一叶孤行舟,江湖拨水流。四十年曾未回头。江下水流犹未变,同旭日,渡春秋。旧游谢家楼,伊人曾记否?双龙井前频添愁。再几月圆能际会,牵纤手,虎山游。二、鹧鸪天(抚今思昔)溪水[1]西流无尽期,两边无端种相思。株株葩而株株秀,仰故一枝花信迟。春渐远,雨丝丝,赋愁情緖竟成悲。笼城[2]纤月沉沉夜,失落鱼书两不知。[1] 台湾西部平原各条溪水均向西流,此与大陆平原江水东流所不同。[2] 指故鄕失陷之城——东海县城。

  • 文章述說台灣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謝魁源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语言艺术 闽南语 语言的锤炼 诗词歌赋

    遠離中原,偏居海隅的台灣人談詩詞,談漢語,夠不夠格?是不是撈過界?我很肯定的說,在當今這個世界上,只有會說台語(閩南語)的人,才有能力,才夠資格談詩詞,因爲閩南話才是純正的漢語;現在通行於台灣地區的國語以及大陸地區的普通話,是胡漢混合的「變種新漢語」,不是眞正的漢語,所以沒有辦法完全解讀「漢文化的藝術結晶」詩、詞之類的韻文;以致唐詩三百首中有一百二十首,千家詩中有五十一首,變一韻爲兩韻或多韻,閩南話則可一韻到底,完全解讀包括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等...

  • 文章蕭字的文學應用功能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鄭鐘麟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萧字 文字学 文字应用功能 地名 姓氏 诗词歌赋

    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文字,以后文明逐渐发达,文字学家为因应人类生活及文学需要不断创造新字词。现在一般中型字苒典所收入的单字,依教育部公布的常用字典次常用字,大约九千多个单字,三万多个词语与词条,萧这个字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是一个古老文字。文字的主要功能在表达思想、情感、想像、艺术以形成文学。萧字在文学上被应用很广泛,包括地名、姓氏、诗词歌赋,且大多数关系著史蹟,传诵千古的辞藻。一、地名:㈠江苏省萧县,微子是商纣王兄,微国名,子封爵,名启,为纣王卿士因讨滛乱数谏

  • 文章中唐最偉大的詩人白居易文學名家論述系列之五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鄧海翔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白居易 生平履历 诗词歌赋 人生故事

    文·鄧海翔中國歷史上影響很大的「安史之亂」,從西元七五五年安祿山舉兵起,直到西元七六二年史思明敗亡止,前後擾攘八年,至唐代宗李預即位,花了好幾年時間平亂,才算收拾殘局。西元七六六年以後,代宗改元為大曆。從此揭開了中唐的歷史,這時,早一輩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都已作古,後起的白居易,就脫穎而出,以通俗化與社會化作背景創作的卓然成就,把唐詩向前推進既繼承、又創新繁榮的新境界。天資敏慧六歲就能撰寫詩文代宗大曆七年(西元七七二)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河南鄭州...

  • 文章十月生酒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2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3-08-15
    关键字: 十月生酒 酿酒文化 诗词歌赋 江西地区

    中华赫赫,酒文煌煌,良酒荟萃,珍品琳琅。十月生酒,荣冠赣地。家家酿造,户户珍藏。武夷之西,新城故郡,奇山俊朗,紫云徘徊。处闽赣之咽喉,商贾云集;多高人和雅士,辈出精英。黎水晶莹,似玉带围阡陌;群峦叠翠,风岚环绕农家。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光,集名泉之玉露,会糯谷之精华。金波耀目[1],绿蚁浮黄[2],藏在深山人未识,甚为可叹复可惜。酒以时命名,彰显个性特色,十月生米酒,黎川美食之光。悠哉酒史,源远流长,仪狄初造[3],大禹称为旨酒,杜康改进[4],伊尹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