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经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質詩經學探微(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7期  作者:陳昀昀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王質 詩經 探微

    本文拟针对《诗总闻》一书,探讨王质「诗经学」的详细内容,希望能透过对《诗总闻》的整体性硏究,尝试评定其学术价値,并给予在诗经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壹、王质论诗的主要见解㈠论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者,《周礼》称为「六诗」,诗序因之,称之为「六义」。但《周礼》对六诗未加解释,诗序也只对风、雅、颂、三者略有说明,其余三者的界说则全部阙如。因此,后儒的诠释,往往不同。王质认为风、雅、颂、赋、比、兴六者,全是《诗经》的体裁,而且《周礼》既称「太师教六诗」,则赋

  • 文章李辰冬谈研究诗经的方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7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79-07-25
    关键字: 李辰冬 诗经研究 研究方法

    几年来,国立师范大学敎李辰冬一直盼望着有学者和他「打笔仗」,好好谈谈「诗经」。因为,两千多年来,历代的读书人都还猜不透「诗经」裏的每个地名,每个人名,每件史事,甚至每个字,到底是怎么囘事。而李敎授钻硏了几十年,确定了「诗经」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文学伟著,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宣王复兴史与幽王亡国史后,他更为后世硏究「诗经」的人,寻出一套方法,而且非常大方的公诸于世。不过,李敎授还是有些寂寞,如果学术界对他的「诗经硏究」有异议,或是表示赞同,都应该有反应。为什么

  • 文章石破天惊识吉甫(二)李辰冬的《诗经通释》、《诗经研究》、《诗经研究方法论》读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黃國彬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李辰冬 诗经 通释 朱熹 读后感

    之妄、明人之凿[1],不过许多问题,他仍不能解答。到了李辰冬先生的《诗经通释》,《诗经》二千多年的翳障才全被扫淸,千百年来的问题诗篇才有了明确合理的诠释。在《诗经》硏究史上,如果郑玄、朱熹是牛顿,马瑞辰和姚际恒是普朗克(Max Planck),那麽,李辰冬就是爱恩斯坦了。二十年来,李先生一直惨澹经营,受尽世人的奚落、排斥、嘲讽,基金会的衮衮诸公看了他的新论,更吓得马上停止该会在经济上对李先生的一切支助。[2]因此,李先生的论点,短期内大槪仍不会为一般人接受

  • 文章石破天惊识吉甫(一)李辰冬的《诗经通释》、《诗经研究》、《诗经研究方法论》读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8期  作者:黃國彬 出版时间:1982-08-30
    关键字: 李辰冬 诗经 通释 朱熹 读后感

    自一九七八年起,《诗风》每年六月都为中国的古典大诗人出专号作为创刋纪念。由于我一向希望重评中国的古典诗,所以每年都乘专号之便,撰文详论这些大师的艺术。讨论这些诗人前,所做的准备工夫都差不多;先读诗人的全集,记下个人的见解,然后把其他的评论浏览一遍,看看前人有哪些论点需要调整,哪些卓见値得推崇。做完了准备工夫,我就会轻骑挺进,开始用艺术的标准全面衡量诗人的成就。上述的批评方法,四年来一直无往而不利。可是到了今年的《诗经专号》,准备工夫做完了好久,我仍勒着马

  • 文章于著诗经新义序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蔡運辰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于浣非 诗经新义 序文

    于君浣非曩著屈赋正义,余既读而序之矣。寒暑二更,又以所著诗经新义稿本见示,受而读之,不禁重有感也。古之有诗,祇为里巷之歌谣。庙堂之赞颂,本无所谓经也。自孔子删定,毛郑笺注,诸儒昌言家法,不惟正文不容有一字怀疑,即所以解释正文者,亦不容有一字怀疑。朱注以后,家法渐弛,然不过小有参差,未敢广事斟酌也。晚近新学肇兴,则又倡为废经之说,务拉杂摧烧之而后快。夫此二千五百年前之古书,为当时思想风俗与典章文物之所寄托,正以象征我国文化之悠久。尊重叹赏,不敢稍有推求

  • 文章哀鴻遍野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78期  作者:陳界明  出版时间:2009-08-20
    关键字: 哀鸿遍野 鸿雁 诗经 战争

    中国春秋时代,诸侯互攻,战争不息,老百姓经常被派遣在外服役,诗人以「鸿雁」为题写了一首替人民诉说劳苦的诗,说出了人民和苦难。该诗曾选入「诗经」「小雅篇」,诗之内容如下:「鸿雁于飞,萧萧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鸿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鸿,游禽类飞鸟,似雁,常聚集湖边,大者称鸿,小者称雁。于飞,喻雌雄同飞。萧萧,羽毛摩擦声。之子,流离人民

  • 文章一篇值得探索的長壽之説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长寿 养生 健康 九如 诗经·小雅》 生活习惯

    含义。「九如」一词,是出自诗经小雅天保一篇。其辞曰:「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中有九「如」字,后人乃以「天保九如」为祝颂之辞。简称「九如」。愿读者皆能得九如之寿。兹将孙博士原文刊之于后。中国时系董事长余纪忠先生九如之颂,为继蒋夫人一〇二岁高寿后,再掀「长寿」旋风。又据报载,百岁人瑞将为二十一世纪新兴人口潮,改写「老」的定义。另外,一〇四岁教授史罗伊克心得分享

  • 文章诗经硏究及读诗集传质疑(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謝康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诗经硏究 诗经解读 古典文学

    由于不很了解「声乐」与「风诗」之不同。又误会「淫」字的本意,以为是好色或淫于女色,亦可能由于不大懂古乐声和文字学的关系所致?由于我国古经典之学,以诗经所牵涉的事物最为广泛,注疏家亦最多,若长江大海然,非一人所能尽飮,亦非一家之书,能做到尽善尽美的。淸人薛雷著「一瓢诗话」有句云:「三百篇朱子尙有未详处;后人何尝疏解得尽。」诗经考槃篇:「硕人之薖」句,朱子注云:「薖」义未详,证明晦翁本人对毛诗未完全通晓。笔者对于朱集传的质疑,不敢唐突失敬,只窃比于春秋责备贤者

  • 文章芮城古魏城与《诗经·魏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景昆俊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芮城古魏城 诗经•魏风》 文化堆积 考古发现

    堆积,包括汉代粗直绳纹板瓦和筒瓦残片。《史记·魏世家》及各家注释指出:「魏,姬姓之国,武王伐纣而封焉。」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六六一)灭魏,「以封毕万」。《水经注》等古籍亦有文述及。此魏城为《诗经·魏风》所指之「魏」,至东周时为毕万城,仍称魏,至汉代为河北县城。今在澜西村北有约一八〇亩大的地片,历代传称「紫城地」,传为魏侯宫禁之地。城东之柴村,传为魏国柴市。古城南畔有村,名城南村,城南村南之令花村,传为魏侯花园,因曾在此教练歌舞,被后人称为「梨园」,村有琵琶巷

  • 文章诗经与三晋文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王建堂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诗经 三晋文化 三晋精神

    三晋大地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文明的策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灿烂传统文化的摇篮。它的「根」可以远寻到古老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塡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但有文字记载的较为明确可靠的要算《诗经》中的「魏风」和「唐风」。《诗经》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而在弥足珍贵的「十五国风」里,晋地就占有其二,这无疑是领略西周到春秋时期晋文化风采、寻找晋人最早的文化之根的最佳窗口。一、「魏风」和「唐风」产生的时代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