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词语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汉词语浅释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4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5-01-10
    关键字: 武汉 词语解释

    漢腔·漢碟子明朝成化年間初期(公元十五世紀六〇年代末),漢水改道,漢口從漢陽縣分離出來,成爲一個新興碼頭,吸引附近地區的人前來做生意,有的還移居在此。爲時不久,產生一種以當時的漢陽音爲基礎,吸收了四周之音的獨特的方言,稱爲「漢腔」。這種漢腔,在漢陽以及黃陂、孝感、漢川、黃岡(包括現在的新洲)人聽起來,顯得很清脆又叫做「漢碟子」。從上述地區遷居漢口的人,都喜歡用這個詞。「漢腔」和「漢碟子」,本是同義詞,但相比之下,稱「漢腔」帶有欣賞、新奇的意味,能被漢口人...

  • 文章胶县千年老祖先的谚、词语——父母常说的乡谚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張甘霖 出版时间:2002-03-20
    关键字: 胶县 谚语 词语

    乡谚是种人生哲理与经验的语言浓缩,尤其在一个知识程度不高的社会,乡谚的传诵,有助观念的端正和行为的辅导,可以说谚语是种社会教育,它能团结族人、凝聚乡心,今分谚语类和词语类纪录父母常说的山东省胶县乡谚如下:(一)谚语类⒈人性·阴天的太阳,独瓣子的蒜;仰脸的老婆,沉头的汉,不要问他就不善。(乡人观察气象、植物和人性的经验。)·蝈子腚上一根毛。(独子受宠)·哑巴叫个驴咬了。(有苦说不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性喜好扬恶)·枕头旁边的风,一遍不听二遍听

  • 文章寅賓

    来源期刊:《浦東》 第87期  作者:蘇東坡 出版时间:1997-03-31
    关键字: 寅宾 词语解释 学者观点

    上期本刊有「寅賓·實枚小學記」一文。「寅賓」一詞,典出「書經」「堯典」,原文是:「………分命羲仲,宅嵎夷,日晹谷,寅賓出日,平秩東序。………」疏:「東刀之官,常恭敬導引日出。」梁武帝蕭衍的「藉田詩」第一句即是:「寅賓始出日」。高煌先生以「寅賓」作為小學之名,是將學子視為初昇之旭日,而學校不過是盡引導之功,這是非常現代化的敎育觀。(暢之)

  • 文章牌頭漫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7期  作者:虞彜 出版时间:1976-08-01
    关键字: 牌头 方言 词语 回忆

    我國各省各地方言,雖然音聲多不相同,但却有個共同有之的特點,那就是句裏話間,莫不帶有排牌頭三種助辭。這三種助辭,在上海話裏,尤爲廣泛,不過上海爲五方雜處都市,本地人不多,寧波人却佔絕大多數,所以上海話,多帶寧波音色,像排牌二個助辭,卽是源出定海船幫土話。如稱棉被爲天牌,愕然相對叫眼睛像地牌,比輸贏叫攤牌,公開秘密叫翻底牌,失面子叫砍招牌,還有音同字不同的,像兩人合揍一人叫排三和土,算命卜卦叫排八字等,這不過擧幾個做做例子,眞要細數,那就難以邏輯了。而事物...

  • 文章談談靈活多變的關中方言詞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景亞鸝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关中方言 词语 学者论述

    『秦中自古帝王州』,漢唐盛世的首都長安,八方輻湊,人文薈萃。作爲交流思想感情的語言,相應地有了充分的發展與應用,自亦是事理之常。流風遠被,關中地區時至今日的方言詞,不僅古樸典雅者多,靈活多變者亦復不少。今謹就其靈活多變談談千慮之一得,希望指正。瓦『ㄨ』,係建築材料,名詞。《正字通》:『瓦以覆屋蔽風雨』。但在關中方言詞裡可以讀去聲『ㄨ(娃)』,活用爲動詞,指在屋頂鋪瓦的行動。如說『把肩瓦好了』。這種鋪瓦的刀也叫『瓦刀』。這裡瓦仍係動詞作刀的定語。爲了和作名...

  • 文章胶州地方词语和风情杂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張甘霖 出版时间:1991-12-20
    关键字: 胶州 杂谈 地方词语 风情

    ㈠地方词语与方志硏究地方词语是方志硏究的极重要部分,它能自然地记载出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社会、民性、信仰、风俗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最眞实状况。地方词语越老、越土、越原始,越能透露此一地方的古文明。笔者从事山东省胶县(古胶州)地方词语探索,发现地方词语和鄕谚有相当广大的社会教育以及文化传递作用。一直到民初,家鄕虽然还有很多人不识字,但是他们似乎还是相当讲哲理、知未来、懂规矩、守人伦、信国法,使人际关系相处和谐,社会运作井然有序,这到底靠的是一股什么力量

  • 文章鄉音字解(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李曉光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故乡方言 词语注解 收集摘录

    ——用柳條編成的一種用來盛糧食的容器叫笆斗子。——屎、糞便,多用於小兒語,如:㞎㞎、屙㞎㞎。——①一種用牛馬拉著走的木製帶鐵齒的農具,用它在犁過的田裡弄碎土塊。②用䎱弄碎土塊後,再䎱一遍,使田地平坦。——用秫楷織成的帘子叫箔。——用箕顛動米糧,揚去糠秕和灰塵叫簸。如:簸箕。——上衣、長袍、裙子等最下邊的部分,叫下襬、底襬。——鞋的兩邊側面部分,也作「幫」、「縍」,如:鞋䩷。——形容跳動或爆裂的聲音,如:心裡嘣嘣直跳。——原指清末發行的無孔小銅幣,今泛指小...

  • 文章遺存在晉方言中的文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芝麻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方言 文言词语 意义价值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加之境内山脉纵横,坡高路险,许多县鄕至今交通不便,十分闭塞。正由于与外界交往少,晋方言的发音和用语相对比较稳定,自古至今许多文言用语得以保存下来。下面是笔者留意到的一些仍然活在晋方言中的文言词语:置:一般是「放在」、「放弃」之意,文言有「购买」之意。两种意思在晋方言中都存在。如:收拾收拾家说:「把东西归置归置吧。」要扔掉某物说:「抛置一边吧!」俩妇女购物,一个劝另一个说

  • 文章鄉音正字(續)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陳樂天 仇德哉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阜宁县 家乡方言 词语解释

    附註:未完待續

  • 文章漫話「南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葛智昌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南山 祝寿用语 词语考证 《诗经》 长寿

    「壽比南山,福如東海」,是炎黃子孫慣用于祝壽之傳統佳聯,耳熟能詳。至于聯中之「東海」,所指何處,緣于祖國大陸,多爲東臨大海,未見有人作過考証,應無庸議。而對「南山」之所指,卻不乏引經據典,衆說紛紜。一謂《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似乎是「壽比南山」之語源所在。幷以南朝庾果之在與同僚共議齊武帝謚封時,曾有「陛下壽比南山」之說,作爲佐證。但「南山」究竟確指何處,至此仍是個懸念,未見定音之槌。因而,又有人說:在《東方朔傳》...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