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记者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怪現象送禮的故事

    来源期刊:《闽聲》 第18期  作者:瑩侔 出版时间:1968-02-15
    关键字: 故事 报社 薪水 记者

    这是一则故事,也是笔者亲眼目击的怪现象之一,发生在军阀时代。话说从前有些没落的记者,不属于那一家报社,却仍利用记者的名义活动,其名片印着「记者×××」,,即不明其报社。这些人们有人奉承,因为遇着「新闻」一样可以撰稿,然后向报社投稿,当时报社缺乏记者,仍有价値的新闻,当然乐得刊登。故这些人也有其存在的条件。可是这些人没有固定的薪水可拿,如何生活呢?花样便来了。逢年过节的时候,这些人便预备(有的是租用或借用)一份丰厚的「礼物」,雇一个工人挑着选往军阀,官僚

  • 文章(壹、滄海憶往)論孔子和平獎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韓韡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设孔子和平奖 召开记者会 外籍记者杂言 孔子列国思想

    资讯报导】北京首创『孔子和平奖』的颁奖典礼,并举行国际记者会,外籍记者对『孔子和平奖』提出不同意见,言词中带有羞辱的意味:「国际间只有『诺贝尔和平奖』,那来的『孔子和平奖』。」意指中国人有造假的情景,但看在国人的眼中,这批号称洋记者的简直没水准,愚眛的可笑,他们对历史都没有研讨过?眞是一群盲人,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诺贝和平奖』,是「仿」中华民族孔夫子和平论的山寨版吗?孔夫子在诺贝尔未出生前(五百五十多年,春秋时代),就周游列国宣导文化、和平、团结、生产

  • 文章重慶精神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6期  作者:厚安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重庆精神 空防 新闻记者 警报

    要死。鼻孔里剜出煤烟条但是中国人就不理这一套,敌人方面越残暴,我们的战斗精神也就越旺盛。记得在五四大轰炸的那一夜,我们这批新闻记者,在大火包围的市区,仍然继续编报,采访工作人员尤其起劲。我个人在放牛巷口来往时,两旁就排列着七八百具待运的尸体。在昏暗的灯光下,我只身从他们身(尸)旁过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他们复仇,希望他们得到安息。当疲劳轰炸正厉害的时候,我所工作的报社(中央日报)对外的交通,已经断绝。因为来往两路口和化龙桥的信差,有一个为机枪扫伤。同时敌机

  • 文章江河湖海的故事(二十五)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4期  作者:凌紹祖 出版时间:1983-08-10
    关键字: 叶楚伧 记者 因病去世 黄埔江 石库门 租界 京戏

    续上期)袁世凯称帝,改任敎育总长,不就南归,为地方服务者垂二十年,与党部采不密切合作,亦不反对的态度。抗日军兴,中央与地方党部合力护送之到大后方,任参政员,卒于渝。叶楚伧字小凤,淸季自民报起至民国十六年北伐成功,始终以记者身份,鼓吹革命。国府定都南京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长、祕书长、江苏省政府主席,抗战胜利后,充东南宣慰使,甫抵上海,因发病而卒。据狄君武先生说,当时因为天气变化,穿的衣裳太多,未及时注意,乃受热而致感冒不治。我们在苏州工作的期间

  • 文章為期待高飛的您領航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3期  作者:承鍊  出版时间:1997-07-20
    关键字: 新闻业 记者 工作 考试

    新闻篇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最基本的新闻触感;希望走入新闻大门的社会新鲜人,除了要拥有新闻学等「死学问」外,报纸、电视新闻也要兼顾。其实,跑新闻就如同警方办案一般,要有「钻牛角尖」的功夫。举例来说,警方在侦破一起麻药案件时,可能仅有起获几毫克的些微毒品,在动员大批人力的同时并不符合「经济效益」,但若继续循线追查上源,可能就会再度破获毒窟,甚至起出上百公克的毒品;而记者跑新闻亦同此理,一旦发现有继续追寻的空隙时,费尽千辛万苦、在所不惜

  • 文章步履迢迢四十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彭欣予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私立学校 新闻记者 广西大学 政治系 大众传媒

    彭欣予先生,江西吉安人,民国十六年生,国立广西大学政治系毕业。历任军闻社记者、采访主任、中华日报编辑、编辑组长等职,现任中华日报副总编辑。平日以撰写报导文学见长,文字散见各报章杂志。

  • 文章第二次出川記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6期  作者:毛一波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香港 行程 记者生涯 送别诗 治平中学

    在重庆山城度过一千六七百个日子的马车马般生活,人已确实有㸃疲累了。算是静极思动吧,乃有香港之行。想到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上海之役以后被迫返川的情景,又想到四年来的记者生涯和粉笔工作,不论有多少朋友关怀着,甚至劝阻着,我仍是不能不走。那在民国二十五年国历的十二月之初。事前我到民生公司拜访刘泗英和宋师度两先生,他们都是我读川南师范时的先辈。他们对我很帮忙,买统舱票,坐房舱位。于是一家三口,决定乘民权轮东下。临行之前,治平中学的拾名(祝世德)有几句送别的诗

  • 文章開放私立大專院校勢在必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廖與人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大专院校 招生 记者招待会 调查统计 文教建设

    龙南 廖与人一、考虑开放大专院校日前报载敎育部长李焕在立法院表示:每年国民中学约有三十五万的毕业生,其中有百分之卅左右考取普通高中,百分之七十选择高职和五专。而报考五专者,有二十多万人,竞争相当激烈,为满足靑年需要,敎育部将扩大五专招生名额。笔者认为这是敎育部适应时代环境所采取改进敎育的重大措施之一,値得赞扬。但笔者记得李部长在去年冬间记者招待会中曾宣称:关于私立大专院校设立的问题,敎育部已综合赞成与反对两方面的意见,拟订方案将请行政院采择施行。至今不觉

  • 文章解除報業「三限」的法律觀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4期  作者:王洪鈞  出版时间:1988-02-17
    关键字: 报业 新闻记者法 限制登记 限制张数 限制出版地点

    報業「三限」受社會詬病,造成當前報業畸形現象。今日環境、時代及潮流不斷變遷,如何解除「三限」,主要仍須自法律途徑尋出癥結。

  • 文章兒時的讀書和寫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3期  作者:仲毅 出版时间:1971-03-30
    关键字: 儿时的光阴 生平家世 博览群书 杭州画报 报刊记者

    是关于杭州安定中学里的故事。这是我最初刊在报上的处女作。到了进入浙大,当一年级新生时,就在纪念周上做记录。记事都刊登在校刊上。凡是名人及敎授们的特别演讲,以及校中一切活动,都由我和同学陈兄两人,轮流记录。我成为校刊的小记者。后来又在校刊上,写了一个长篇:「我参加平民敎育的经过」。我所写的文字,都变成铅字排印在周刊上,眞给我无限的兴奋、欣喜和安慰,比「金榜挂名、洞房花烛」还要觉得光采,虽然那时还没有结婚,不知道送入洞房,究有何种滋味。这些周刊,我至今还保留着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