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记忆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民初膠東社會槪況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李雨亭 出版时间:1994-12-20
    关键字: 胶东 社会 记忆 敎育 建设

    我退休将届二十年,每天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时而看报写字画画,时而倒在床上胡思乱想。想起童年时代的歌谣,由歌谣而联想当时社会的情景,一幕一幕的呈现在眼前。我要把它一点一点写下来,这是七十年前的往事,仅凭记忆是无法保证其正确性。但对史事的参考,不无少补。甲、社会环境当时的社会是呈现无政府状态。地方组织,每村有一会首(村长),下设十家牌,十户为一牌,牌设牌长,每村都成立保衞团或联庄会,以维持地方治安。虽有县衙门,也无力过问。因此人民对县衙门隔阂日深,认为他只会

  • 文章民國廿八年縣城元旦團拜追記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期  作者:周學敬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阜宁 元旦 团拜大会 记忆

    戏呼小五子,彼亦不饶人,非强呼五爷不休,斯时宇公台上主持大会,台下同学细语群呼小五子,彼亦无可奈何,唯有摇头苦笑而已,此情此景,犹如昨日。行礼如仪,军警学生幷相互团拜,宇公魁梧奇伟,红光满面,声宏如钟,慈祥长者,唯当时训示内容,已不复记忆,最后大会指挥官领导高呼口号散会。返校途中,同学陆续请假离队,抵校门,已难成队形矣。七十三年元旦在迩,回思往日,遥望射水,四十五年前县城团拜,已渐模糊,思之不禁怆然。

  • 文章故鄉歲暮 打更與打更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打更 故乡习俗 旧时记忆

    时届岁暮,连日寒流侵袭下,大屯山在飘雪,在这宝岛上,祇有这个短暂时刻,才意味到故鄕快乐过年的情景,躲在书房里,望着挂在墙上一幅条幅,那是多年前王璵老所书范文正公一阙词(渔家傲),读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不禁鄕思涌上心头,忆故国沈沦,悲鄕土浩刧,悽然神伤,冬腊时节,故鄕除雪梅霜树外,使我印象较深的就是打更了,因小时候,于私塾读灯书,每到夜晚敲二更时放学,归途时常与更伕相遇,虽时隔数十年,由于童年记忆

  • 文章懷恩與憶往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5期  作者:朱應容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表叔 感恩 怀念 儿时记忆

    表哥卜克明和大叔一家同住在城内一所老房子里,这所老房子面临东大街,西邻衙门,是文轩(述之)老师尊翁与表姑老爷合资购置,文轩老师家住前院,开设育丰书社,大叔一家住后院堂屋,我家住西屋,这里是我毕生难忘魂牵梦萦的地方。我与大叔的长子克民(后易名克明)及文轩师的幼弟佩之同龄,我们三小整天腻在一起,前后院落以及每一房间都是我们自由玩耍的小天地,我们三人都有点淘气,记忆中的趣事甚多。二叔、三叔待我无异亲子,大叔亦然;记得大叔经常返家,总忘不了分给我一份礼物,包括吃的玩

  • 文章冬寒憶手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鍾吾 出版时间:1977-01-25
    关键字: 手炉 形制 父母 记忆

    由於驟然間的寒流來襲,使得人們一時無法適應。早起,見着一位老太太,兩手抱着一隻陶泥的小火爐,坐在屋子裏取暖;不由地想起兒時,在大陸上用的銅手爐。在大陸上,尤其是北方,手爐可以說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東西。一般人家總少不了備有一、兩把手爐。主要的是給老年人跟孩子們用。手爐多爲銅質,陶泥也有;與手爐類似的,還有脚爐之分。手爐,小而精緻;脚爐,大而笨拙。手爐小的只有拳頭一般大,脚爐大的有直徑上尺的。其形狀,脚爐多爲圓形,手爐的樣子可多了,有圓、有扁、有橢圓也有八角的...

  • 文章记忆的色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薛同大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记忆色彩 现代诗 赞扬记忆 感怀诗文

    记忆,是白色般无暇;记忆,是玫瑰般美丽;记忆,是彩色般斑烂;记忆,是紫色般雍容;记忆,是灰色般凄冷;记忆,是丰收的金黄;记忆,是幽兰般淸纯;记忆,是红枫般晚秋;记忆,是火红般激越;记忆,是晚霞映红西天的夕照。

  • 文章闢地栽蔬憶故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13-07-31
    关键字: 故乡 记忆 乡愁 故居 个人情感

    就是这种声音,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的记忆体,任凭风吹雨打,永远无法湮灭。早年的一个秋天,我正就读安流镇福全小学六年级,母亲突然生病了,身体虚弱,几个月都无法从事较笨重的工作。父亲在外做事,姐姐已出嫁,弟妹又还小,迫不得已只好由我辍学来帮忙。我家虽无种水田,但耕的坝(平坦园地)却不少,母亲为著全家生计,还是冒病指导着我一同去工作。这样一来,也促成我获得了不少有关栽种蔬菜、瓜果的宝贵经验。退休后闲来无事,见门前对面山边还有一块未被「水泥丛林」占据的「荒地」,一时

  • 文章抗戰期間桂林兒時記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周覺民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儿时记忆 抗战历程 保卫桂林

    壹一九三九年(民國二十八年)在衡陽飽受日機每夜轟炸之苦,全家遷居桂林,是我第一次回到家鄕,住在桂西路(現在是解放西路)中段(原稱火神廟口)一幢三進的祖厝,也轉入八德中心小學三年級就讀。但是日機開始對桂林實施毀滅性轟炸,差不多每天都有日機臨空投擲炸彈,而且多爲燃燒彈。因此僅就讀三個月,全市學校都停止上課,以便疏散到鄕下,當時皇城內獨秀峰只供政府機關人員躲飛機,其他山洞都在郊區。我們一家三代也搬到麗澤門外螞拐橋親戚家暫時居住,只要獨秀峰山頂升起一個紅球(表示...

  • 文章故鄕年景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江村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年节习俗 故土回忆 童年记忆

    天,俺就巴望着过腊月,过春节。因为那老先生凶得很,光找学生麻烦,天天叫背书,背不出,搂头就一烟锅子,起个大包,还不敢叫痛,得继续背书。所以小学生都怕他要命,见了他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大气也不敢喘。但在腊月,他就一改往常的态度,铁靑的脸像谁欠他的债一下子还淸了似的开霁了,并且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腊月带给俺的乐趣眞是不少,就记忆所及,雪天坐在热炕头上,围炉取暖,爆豆花吃,听祖母说故事,或在庭院里堆雪人,砌雪楼、雪塔,去街巷和小伴们追逐着打雪仗,你丢一团雪俺衣领里

  • 文章談鄉風憶童年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7期  作者:黃軍書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童年记忆 舞狮习俗

    集」自序中,对于此事曾经说过:「民国二十九年秋,因感国势阽危困逼,由虎山公学东行,投笔从戎……」等语,虽不能完全表达烦闷,但亦系确凿事实的经过。所以我的鄕居生活很短,对于故鄕风物,也只限于童年片段的记忆。我童年的家居生活,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奉母命送礼拜年的情形。穿上两年前买就的鸿强牌胶鞋,因鞋子长大不随人岁月,虽然觉得太小了一点,但总觉得还算是新的,因此心里舍不得穿;且因穿得不舒服的缘故,一上路,就脱下来提在手中,赤着脚走路,苦在脚上,乐在心头,这种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