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训诂学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训诂学流衍述要——魏晋至隋唐(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训诂学 陈寿 《方言注》 王国维 孔颖达 《五经正义》

    —「甘喻本质」同注(56)。[11] 见《四库全书总自提要》卷四十五史部正史类艺文印书馆版二本页四七三。[12] 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卷一明伦出版社版一本页二。[13] 同注(59)页二五。[14] 同注(59)页四〇。[15] 参汪耀楠《注释学纲要》及董洪利《古籍的阐释》为说。江著为语文出版本页三二一。董著为辽宁教育出版社版本页十一。[16] 见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二。世界书局版页四二四—四二六。[17]

  • 文章训诂学流衍述要——先秦、两汉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1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训诂学 随文释义 形训 音训 义训 王逸 章太炎

    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鄕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3]两位陈氏的话,将训诂发生的必然因素与功用,表达得再淸楚也不过了。生活在今世,想读通古书,固需训诂,就是远在先秦之世,又何尝没有训诂?但何谓训诂?如长话短说,实可一言而尽,即「解释」之意。而训诂学,就是将从古至今的有关传记、注疏、笺说、释义、解疑、考证等类的著述文集,择其所需,按其条理,综其规律,察其演进,明其得失,而有系统地予以归纳、排比、并讲明其方法,阐释其义涵,作为读书求知的钤键。所以不通训诂,读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