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西安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安的柿子糕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2期  出版时间:1980-07-15
    关键字: 西安 柿子糕 乡情

    柿子糕是一种百吃不厌的油炸食品,其主要原料是稀烘柿和糯米面粉。其做法是将稀烘柿和入糯米面粉中,和成软呼呼的面块,然后做成茶杯口大小的圆饼——里面也可放些澄沙枣泥什么的——其实什么也不放,就已经十分可口好吃了。炸柿子糕要特别注意火候,炸的过老或过嫩都不够味儿,所以炸的时候要具有控制火力的经验才成。刚炸好的柿子糕,趁热吃在嘴里香喷喷的,甘而不腻,非常可口。西安城内南院门有一位卖柿子糕的老者,摊位摆在房门口,现炸现卖,后面放几张条桌,经常是坐无虚席,供不应求

  • 文章西安交通工具的变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7期  作者:馬登崧  出版时间:1993-05-20
    关键字: 西安 交通工具 人力车 汽车

    一、前言西安—古称长安。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周、秦、汉、隋、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长达一千余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古城,也是西至罗马「丝绸之路」的起点。尤其汉、唐之时为盛;当时京都长安,已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素有「西罗马」,「东长安」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四大需要;道路交通是「行」的一环,不仅供人行走,也需要交通工具运输。尤其城市中人数众多,必须要你来我往,物资补给,商品运输,送达文书,调动军队,交往外邦等

  • 文章陕西西安和乐温面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姚煥印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和樂温麵 陕西西安 习俗

    三十年,走遍南北各地,未曾遇见过西安的荞麦面或其制品,因而,想要品尝那美味爽口的荞面和乐,祇有祈盼早日反攻大陆。

  • 文章探親旅遊瑣述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7期  作者:紀康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中国大陆 探亲 旅游 西安 长沙

    十一月九日由香港迳飞西安,与年届八秩的长姊一家见了面,得在西安作数日之游。西安为我国古都,系当今旅游观光胜地,因行期匆促,仅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武则天石砌陵园、华清池的风光,先总统 蒋公当年在西安蒙难时避祸藏身的山腰,都实际去登临寻胜了一番。西安碑林保存的碑石为我国最早也最多,以碑石精品荟萃驰名,有书法宝库之誉。参观当日,适天候不佳,又无灯光照明,显得一片阴暗,千百家石刻字迹,因视线不清,有如走马看花一般。但经购得拓本五套,计二十五册,包括秦李斯篆书「峰山刻石

  • 文章客由西安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作者:劉長安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羊肉泡馍 西安城墙 秦腔 西安气候 大雁塔

    西安承继周、秦、汉、唐等十一个朝代建都之遗风,迄今已历三千一百多年,仍保持着大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地位。它是一个具有都市计划的城市,以高三十六公尺的钟楼为中心,分向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其余街巷皆呈整齐划一的直交分布,毫不凌乱,而且平坦宽畅,没有高低差别或斜坡。世界各国的大都市,在整齐平坦方面,与西安能抗衡者仍少之又少。城墙修筑宏伟,唐代曾缩小范围以利防守,现存者乃一三七四至一三七八年明代所建。周长二十公里,成一矩形,东西长而南北短。墙高十二

  • 文章秦時明月漢時關,千載古都是長安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2期  作者:秦人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秦始皇 大雁塔 西安城墙 陕西博物馆 西安碑林

    雁塔碑林犹盛唐遗迹,出土文物映照中华史篇中国以发明火药、纸及佳肴而闻名。中国大陆陕西省的西安市却又独傲群伦;西安市肇造了中国。西安在渭水之滨,中国的文明就在渭水流域先孕育。西安古名长安,中国古代有十一个朝代以长安为都城,若把前后的时间加起来,长安作为各朝首都的时间历时千年之久。秦始皇在西元前第三世纪时率先建都西安,汉唐二代的都城也都在西安。由于西安的战略地位重要,在近代的国、共斗争中,西安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是个考古迷,为了找寻古罗马的遗址,我曾到

  • 文章西安访古新忆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8期  作者:張國柱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西安城 建城历史 曲江 骊山 名胜古迹

    一水横流群山环抱西安北临渭水,南阻秦岭,带山砺河,外围险固。自周秦以还,以迄隋唐,均建都于西安附近。古代以此地区建都,主要是基于军略形势;此一地带,一水横流,群山环抱。四围满布险关要隘,俗有雄关百二之誉,撮要以举:东有潼关、函谷,西有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函谷距长安四百里,战国时为秦国东部之马其诺防线,关东列国不敢正视。抗战八年,日寇未敢越函谷、潼关,足征其险。大散关为川陕交通要隘,在宝鸡县西南陈仓山附近,为前后汉之陈仓故道。武关在商县西约二百里处

  • 文章假骗抢杀事件频传,破财消灾事小,吃上官司或惹上杀身祸划不来。逛西安骨董市场·游客须睁亮眼睛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前人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西安 旅游 注意事项 文物市场

    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陕西省关中,为中国历史文化极为发达的地区,而其首府西安,则更是中国的六大名都之一,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起,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十一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因而有「秦中自古帝王都」的称号,由于帝王都的历史长,遍地都是骨董,盗墓之风和骨董文物市场也就应运而生。东门市场遭扫荡 几近销声目前西安有多少个文物市场恐怕没有人说得清,因为每一个名胜骨蹟都有文物市场,但较大的和集中卖骨董文物的则有四个,它们分别是西安东门的骨董市场、八仙庵(又称八仙宫

  • 文章西安的鬼市与民乐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白楊寨人  出版时间:1977-10-15
    关键字: 西安鬼市 民乐园 抗日战争

    西安城里靠东北角,有一块地方,叫「鬼市」,这个「鬼市」可不似传说中四川鄷都城,作鬼的生意,而是后半夜才集市,到天麻差亮就散场了。其性质与台北目下的夜市场,也不一样,夜市场开市的时间是前半夜,晚饭后就开始,凌晨前后即陆续收摊。多半都是吃的穿的,货色平平,价値便宜,顾客是附近的住户,藉饭后散步逛逛夜市场,卖者不用说就是摊贩。街道两旁,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日市无异,没啥特别的。西安鬼市呢!就大不相同了。它开市的时间是在后半夜,刚好是夜市场收摊的时候,不用

  • 文章甲骨文新纪元西安掘出原始甲骨文字达较殷墟早一千二百年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甲骨文 西安 考古发掘 殷墟 龙山文化晚期

    比殷墟还早一千二百年,最早甲骨文字近于西安出土。陕西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在西安巿西郊斗门鄕花园村的原始社会遗址,发掘出一批原始先民刻写的甲骨文。陕西考古界有关专家认为,这是自一八九九年中国首次发现甲骨文以来的一次重大发现,它把中国人最早使用文字的历史提前到四千五百年至五千年前。这批早骨文,分别刻在一个骨筓、一颗兽牙和若干块兽骨上,已淸理出的十多个单体字,字体极其细小,笔划细若蚊足,刚劲有力,字形淸晣,字体结构布局严谨,与殷代甲骨文字体接近。出土这批甲骨文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