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虞山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虞山派篆刻的不断继续与创新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期  作者:仲貞子 師之春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派篆刻 继承和创新 印社 庞士龙

    常熟是江苏有名的历史文化故城之一,在篆刻艺术领域与书画一样,名人辈出,代有作者。据已故金石家庞士龙先生的「常熟印人录」记载,在元明时代已有专家出现,至淸代为大盛。在淸郭伟绩「松筠桐荫馆印谱」序中就有称「虞山派」篆刻的记载,著名的有戈仙、沈世和、林泉、王瑾等,在娄东张氏「学堂印谱」和常熟顾氏「小石房印谱」中都能见到其印迹。据方去疾著「明汉篆刻流派印谱」所列「沈世和小传」:沈世和,字石民,江苏常熟人。工书画,篆刻师法文彭,但不为所拘,而有自己面目。刀法

  • 文章关于虞山画派(上)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陸尹一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画派 成因和脉络 黄公望 王翚

    中国文人素以诗、书、画、琴、棋以及金石,作为传统艺术,其艺精湛者,受到人们的称崇。在常熟这块肥沃的文化绿洲上,孕育了众多的著名艺术家。有明一代,出现了以严澂为代表的「虞山琴派」和冯班为代表的「虞山诗派」。清初,王翬开创了「虞山画派」。近代,赵古泥又创始「虞山印派」,六种传统艺术在一地就出现四个为世人所公认的艺术派别,这在县级城邑里是绝无仅有的。这里专门论述的是「虞山画派」。她声誉最著,影响最广。但是人们对这个画派有种种缠夹的看法:一是常熟有画史以来

  • 文章常熟之沿革與名勝古蹟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0期  作者:昌麟 出版时间:1992-05-01
    关键字: 仲雍墓 兴福寺 维摩寺

    常熟四季节序分明,民风敦厚诚朴,明水秀,物产丰富,尤其稻米,特别良好,所称虞山福地,并非过誉,而是实至名归,常熟有虞山,一部份城墙砌筑在高低岭之上,部份虞山仍在城内,有「十里靑半入城」之名诗句,不啻家喩户晓,上之城墙与城内上之辛峯亭,在郊外数十里即可望见,风景优美,虞高有一六〇丈,长十八里,周围四十六里,其所以称「虞山」者,因常熟城内有仲墓,仲即仲雍,常熟在禹贡中,属扬州境域,在周为吴国北境,在秦为会稽郡吴县地,在汉为吴县之鄕,在晋为海

  • 文章虞山十八景之一—藕渠渔乐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蘇毅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十八景 藕渠渔乐 琴湖园

    藕渠渔乐」是虞山十八景点之一,它位于藕渠鎭的西北角(现属琴湖园范围)每当夕阳西下时,对对渔船满载而归,停泊在此。暮色中,这里炊烟四起,渔船上传出了全家欢叙、孩子嘻闹的欢笑声。解放后,渔民组织起来,成立了渔业大队,渔民们都定居陆上。为了纪念这个地方,琴湖园在建园时,建造了具有江南特色的「渔乐厅」(舞厅)近年中,又辟了「琴湖渔乐」卡拉OK厅、游泳场等。入夜,十里琴湖,华灯齐亮,湖边幢幢高楼,映入湖中,一片笙歌弦舞之声,吸引了国内外游人。

  • 文章茶韵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蔣乃立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常熟 碧螺春茶 炒茶高手

    清明前一场潇潇春雨染绿了虞山,也迎来了虞上碧螺春茶汛。常熟虞山的碧螺春茶,虽然名望不及吴县洞庭碧螺春历史悠久,但这几年也名闻遐迩了。采茶姑娘吿诉我,制成一斤碧螺春需近三万个嫩茶叶的芽尖,这是何等细致辛勤的劳动成果,而把嫩芽尖焙烘炒制成为碧螺春成品,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加工过程,成品质量的好坏,一大半决定于加工技术的高明程度。笔者有幸,曾亲眼目睹了本地炒茶高手桂伯的一次炒茶的全过程,値得一记,供爱好品茗的老茶客共赏。一晚,坞的夜色迷人,一轮皓月爬上

  • 文章虞山福地—常熟简介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期  作者:李涵寰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常熟简介 十八景 兴福寺 拂水岩

    吾邑常熟乃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江南水鄕风景区。它和江阴、无锡、苏州、昆等地相毗连,四通八达,境内有昆城湖与尙湖并列东西,著名的虞山由市区伸延于西郊。它是江南平畴万顷的沃野上巍然独立的冈,风景优美,向有虞山十八景之称。虞高一百六十丈,长十八里,周四十六里多,它就是中国最古地理典籍海经中所说的乌目。在平原上有这样一座,特别显得平中有奇。虞山十八景的名称如后:一、辛峰夕照, 二、书台积雪, 三、西城楼阁,四、普仁秋爽, 五、维摩旭日

  • 文章家鄉的名勝和古蹟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2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2-11-01
    关键字: 兴福寺 坡飞瀑 小云栖寺 言子墓

    虞山在常熟市西北,高约二百公尺,长约九公里,周围约二十三公里。由西至东,形如卧牛,南临尙湖,东端伸入城中,有「十里靑半入城」之称。原名乌目,为纪念仲,改称虞山。南以岩石为胜,有剑门奇石、宝岩、石梅等。北涧著名,有秦坡、桃源等。还有小云栖寺及言子墓、仲雍墓、王石谷墓、黄公望墓、读书台、辛峯亭等文物古迹。上苍松翠竹,淸涧奇石,风景秀丽,为江南各。㈡读书台在虞东南麓书台公园内,是一座明代补建的方亭,传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五〇一—五三一

  • 文章鄕音小吟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4期  作者:袁建球 出版时间:1993-05-01
    关键字: 苏州怡园 联珠洞 故乡风景

    寒水微潮月半天游联珠洞石径逶迤三五重 小桥渡涧水淙淙芳禽唤处联珠到 坐看丹青满秀峰车过虞山绿罩青影接空 茶林犹见剩桃红江南四月芳菲尽 杜宇声声细雨中网师园消夏林端蝉倦唱 竹隙透幽香绿荫庭院静 悠悠渐觉凉春夜湖雨未有春花疗客哀 更无皓月漾银堆谁将淡墨蘸新笔 洒向湖中尽浅灰角里村石路弯弯信步盘 溪流曲曲跳波湍连村绕屋深深树 带砾临芦浅浅滩二月十八春雪莫道杨花舞软絮 愁人春雪落城垣似怜梅朵缤纷尽 一片银绸掩玉魂初秋碎雨洒疎桐 薄惟动细风渐添秋冷意 闲阶一声虫

  • 文章常熟市標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5期  作者:朱良鈞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常熟市标 构思设计 艺术形象

    吴下琴川古有名」,常熟,锦绣江南的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城区倚虞山,濒两湖(尙湖、昆承湖),环境得天独厚,历史文化独具特色。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鄕建设欣欣向荣,虞山尙湖风光日丽,已成为遐迩闻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域,因而,市民们盼望能设计制定常熟市市标,以使常熟的美好形象传播海内外,并激发常熟儿女爱祖国、爱家鄕,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热情。我深深感到设计好常熟市市标也是我们每个常熟人应尽的光荣责任,因而,我怀着激动之情也投入市标的创作设计,经过市内外知名美术专家

  • 文章打通城基新辟大门 虞山公园春节开放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7期  作者:倩子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公园 儿童乐园 山风光

    常熟虞山公园,建成于一九三一年,该园依傍城而筑,风景独特,为我唯一清幽佳境,地处「十里青半入城」之南端。拂晓,虞山未醒,浓荫深沉,人们来此打拳、散步、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晨曦初露时、品茗、小吃,会友消遣。本年,园林管理处将公园扩建改建,打通城基,新辟大门于北门城外,新大门设计宏伟壮观,园内有新的布置,儿童乐园加以充实,扩大园地,增植树木花卉,美化环境。现正加紧施工,预计春节可竣工开放,届时公园将以新的姿态,迎接各方游人,尽情欣赏园林情趣,虞风光。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