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蓝文徵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蓝文徴先生的学业与道业(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湯承業 出版时间:1981-05-01
    关键字: 求学 任教 人物传记

    ,或撰、或述事,其「引经据典,堪称绝伦」(栗直撰:悼蓝文征先生)。例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者,称为「三史」(见十驾斋养新录、及十七史商榷),且唐宋以来,则范蔚宗的后汉书,其价値与分量可知,然范氏治史何能成就如此?师归纳之曰:一则由其家学渊源,一则拥有丰富史料。以论其「丰富史料」,师曰:汉明帝命班固尹敏等在兰台作世祖本纪及功臣传,章和以后,图籍藏于东观,凡撰汉纪者,相继在其中,安帝时,先后诏刘珍伏无忌等续作,桓帝又令边韶崔实等续之,积百十四篇,号曰汉记

  • 文章蓝文徴先生的学业与道业(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湯承業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学校教育 老师 人物回忆 陈寅恪

    登堂请敎者,一见即呼其名,而招之入座,由家庭状况、学业状况、而谈到学生所欲请敎的问题,不管什么事情,总必据事理引史事而为之详分细说,最后则使「解惑」为止。有的学生毕业后服役回来,或留学回来,虽然时隔数年,但仍能一见即呼其名,且多能知其近况,学生亦常为之惊讶与感动。这固然由于蓝师的记忆力特强,亦全是发乎「爱心」的「关心」(参阅书和人半月刊、二九〇期:蓝文征先生)。我由景佩而好奇,尝问师:「何以从不点名,而竟知道诸生的姓名」?师笑而敎之曰:「我从不让助敎代为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