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荔枝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建進貢的遭殃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4期  出版时间:1984-09-01
    关键字: 荔枝 贡品 运输

    杜牧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支來。」這是諷剌唐明皇、楊貴妃爲了口腹之慾,調動了大量人力物力來滿足所需,深堪痛恨。按荔支充作貢品,並不始自楊貴妃,遠在漢朝,就有這勞民傷財的事。據「後漢書」和帝紀說:「舊南海獻龍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死者繼路,因臨武長唐羌上書言狀,乃詔罷之。」「南海」指今日廣東、福建一部分地方,爲了進貢龍眼荔支上京師不得不用大量人力,日夜不停地騎着快馬趕路,最快也要一個月左右才到達陝西。後來中原和南方隔絕,才中斷了。到了唐朝...

  • 文章被譽爲:海上慈航 媽祖出生地:莆田湄州

    来源期刊:《闽聲》 第54期  出版时间:1972-12-16
    关键字: 妈祖 庙宇 荔枝 祖坟

    正式封为天妃;明洪武封圣妃。明永乐间,三保太监下西洋,天妃庙在南洋各地到处建立,与三寳公庙,大伯公庙,鼎足而三,香火不绝。并立祠京师及沿海各省。明末又传到台湾及琉球,淸代先后传到日本、韩国,整个东南亚各国,均建妈祖庙朝拜。据统计,台湾一地即有天后妈祖庙朝拜。据统计,台湾一地即有天后妈祖庙三百八十三座之多。日本的歧埠近亦建庙,并于民国五十八年妈祖诞辰派人前来台湾北港迎接妈祖神位飞日奉祀。莆田荔枝,是闻名遐迩的名产。据志载汉唐之时,已开始栽培荔枝,宋代为极盛

  • 文章編輯部啓

    来源期刊:《闽聲》 第12期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荔枝 漫谈 龙眼

    锦还先生费半个月时间,为本刋特撰「荔枝漫谈「,据来信,下期收再撰有辟「龙眼」特稿,特先志谢。

  • 文章莆田的菓中奇珍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2期  出版时间:1984-05-01
    关键字: 荔枝 风物特产

    莆田城内原宋宗祠的庭院中,有一株一千多年的古荔叫「宋家香」(据推算植于唐玄宗年间)。北宋书法家蔡襄曾为它写过传记。此树高七米,树冠覆地一亩多。它通常每年结果百多斤,最多达三百五十多斤,果实被誉为「奇香异味天下无」。其叶片及果核腰部有凹痕。传说唐末黄巢起义,兵过莆田,欲伐此树为薪,有一王姓老妇抱树求免,兵士怜之,只砍了一斧头,故后人有「斧痕着核留眞模」的诗句。现在,美国、巴西、古巴等地大量种植的「蒲氏荔枝」就是这株「宋家香」的后裔。美国人民称它为「果中之王

  • 文章龍眼吃法

    来源期刊:《闽聲》 第13期  作者:漁父 出版时间:1967-07-01
    关键字: 龙眼 荔枝 冷冻 桂园

    龙眼已大上了,今年好像产量很多,价格也比较便宜。,初来台湾觉得龙眼大不如家鄕者,近三数年来,经台湾农友的不断改良,品质已渐臻上乘,不亚于闽粤佳种了。忆儿时吃龙眼,长辈们会再三警吿和敎示,不要用口嗑,一定要用手剥,更忌囫囵人口,盖龙眼中十之二三,蒂上均生有小虫,体白而蠕动,望之欲呕。但鄕下人每用牙韱把小虫取出后再吃龙眼肉。思之眞倒胃口也。台湾近年所产龙眼(包括荔枝),不但品种已追驾闽粤佳种,其蒂上生虫之现象绝少,为一大进步,也许是迩来农药发达所赐。在家鄕

  • 文章荔枝核 可治鸡眼

    来源期刊:《同安》 第68期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荔枝 鸡眼 米醋 荔枝核 大蒜

    现在是荔枝盛产期,价格便宜,冰凉后食用滋味更甜美。您可知?荔枝核可治鸡眼。将食过的荔枝核晒干或用火烘乾,再碾压成粉,用不加色素的米醋(工研醋亦可,但效力稍逊),混和成泥状,涂抹患处。在涂抹前,先用热水烫洗五至十分钟,再用洁净的布将水分擦乾,然后薄敷荔枝粉泥于鸡眼上,将周围僵硬的皮覆满,上贴脱脂棉,用纱布包扎,每晚换洗一次,轻者三、五天,重者不逾旬即可治愈。除了荔枝核外,大蒜亦有治鸡眼的功效,将大蒜挤碎敷患部,再用布包好以防脱落,起先患部会发热,渐渐刺痛

  • 文章西禅寺啖荔枝

    来源期刊:《闽聲》 第47期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荔枝 西禅寺 果园

    福州的西郊,有一所大——西禅寺、寺中菓园种植有荔枝树甚多,每年荔枝成熟时,很多人都有「西禅寺荔枝」之擧。就是说每人交二角钱与和尙后即可入园尽量啖荔枝、至肚子装不下为止,但是寺中有个规定,只许啖,不能带走。」(君)

  • 文章闲话浙江「锦荔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2期  作者:陳文超  出版时间:1978-12-06
    关键字: 故乡特产 荔枝 乡土情怀

    里幌荡如铃,在阳光下掩映似锦,煞是好看得很。也许就是由于它那娇巧玲珑的两头尖的体型,疙里疙瘩却带些红黄靑白几样色彩的外表,根本不像是个「瓜」,看样儿倒很像是一颗颗的大荔枝,所以我们杭州人都管它叫做「锦荔枝」的。锦荔枝成熟了以后,就因为它外型别致,而且颜色好看,于是摘下来可以装在细花的磁盘子里,放在厅堂神案或茶几儿上作清供。孩子们则往往拿来剖食其中包著瓜仁儿上那层红红的甜果浆,而把可以做菜吃的那层外皮随手都抛弃了。正因为都不曾咬尝过,根本不知它有苦味儿,所以

  • 文章曲蹄婆賀年小調

    来源期刊:《闽聲》 第7期  作者:靜平 出版时间:1967-01-01
    关键字: 枇杷 贺年 荔枝 民俗文学

    正月瓜子齿齮齮(起溪溪)二月白蔗排满街三月枇杷出好势四月黄淡满街排五月池藕白通笼六月荔枝红个红七月番石榴卖(伓)上三界座八月龙眼食积从九月柿仔圆个圆十月滚斗卖(伓)値钱十一月莓梨者出蒂十二月红桔赶过年编者按:贺年小调,极富文学价値,在家鄕无论大人小孩,均能朗朗上诵,为保存故鄕民俗文学,敬请读者就记忆所及,多多录寄,以便整理发表,无任企盼。

  • 文章荔枝和龙眼

    来源期刊:《闽聲》 第1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雨水 荔枝 龙眼 收成

    荔枝树和龙眼树,非常相似。但荔枝种植五六年后,即可结实,而龙眼则须十一、二年。又荔枝花不容易掉落,而果实容易脱落。龙眼则相反。故闽谚有:「荔枝爱花不爱子,龙眼爱子不爱花。」之说。龙眼比荔枝容易栽植,故家鄕各角落都可见到龙眼,荔枝则反是。荔枝和龙眼一样,跟五谷相反,即雨水多时歉收,干旱时则丰收。故家鄕又有一句俗语,叫做:「山中红,田里空。」今年台湾荔枝很熟,但稻谷的收成一样地好,大概科学发达后,这种靠天或看天的农业经营,也有了改变。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