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荀子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荀子的政治思想(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荀子 儒学 治国理政

    四、治人儒家为政尙德治。德治就是贤人政治,由贤德的人从政,以身作则以德化民,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子率以正,熟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为儒学钜子,故亦尙治人,崇德治;主张『有治人,无治法』;因『徒法不足以自行』;且治人为治法之源,必有治人,始能有良法的制订。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君道篇);又说:「有治人,无治法」(君道篇)。他进而指出治人的重要说:「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

  • 文章荀子的政治思想(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8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8-30
    关键字: 荀子 儒学 治国理政

    荀子的生平事略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及刘向所撰荀卿新书序录。史记荀卿列传曰:「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游学于齐。邹衍田骈之属已死,齐襄王时仕为祭酒,嗣因被谗,乃适楚。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曾为荀卿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谶纬,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着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汉刘向孙卿新书序录曰:「孙卿名况,赵人。方齐宣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

  • 文章荀子思想的浪漫探索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荀子 荀子思想 儒家

    责任,隆礼之目的在于「经国定分与「明分便群」。言治道以知通统类为本。统者不杂,类者有理。言统类必「尙条理,尊秩序,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而诗书故而不切;「故」言其非粲然明备;故不可言说。诗书虽能兴发人,但无条理,无秩序,不足以为道贯,而不知贯不知应变。故荀子认为止于诗书之杂,是不足以学治道的。礼义可以成治道,而诗书杂不足以言治故眨抑。2.重师法:荀子儒效篇说:「故人无师无法自知,则必为盗;勇,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人有师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云能

  • 文章荀卿傳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荀子 出身生平 官师合一 性恶论 荀子

    游于齐,入秦仕楚,其行事托始于赵惠文王,楚顷襄王,终春申君之死,前后凡六十年。太史公作孟荀列传,谓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着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太史公致佩敬于荀子,殆深得荀子之眞实者矣。荀卿在齐,曾三为祭酒,祭酒如汉之太学,有国子监祭酒,实以大夫而兼管教事之谓。礼,食必祭先,飮酒亦然,必以席中之尊者一人当祭,后因以为官名。我国素以敬天祀先以为宗教,于天神地

  • 文章荀子思想的實踐理性(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荀子 新儒家思想 古代哲学

    四、荀子的贡献: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儒,虽然儒学经孟子的发扬,奠定了哲学上的理论基础;但是到了荀子儒学才有了新的转变。这个转变关乎儒学的新开展新进步新局面至大。荀子对儒家哲学思想的贡献可以说「超过孟子」。(一)新儒家理想的确立:荀子在「儒效」篇中把儒生分成三个等级,即:俗儒、雅儒、与大儒。所谓「俗儒」就是:「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所谓「雅儒」就是:「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言前已有大法矣!然而明

  • 文章人性的善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3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75-03-31
    关键字: 人性 善恶 进化论 孙中山 荀子

    原则者,则以人性中所遗留之兽性,未能悉行化除,夫学术思想之成立,必有其时代背景,孟荀二人同处于战国动乱,羣雄争长而率兽食人之时代,而孟子约早五十年,其时齐鲁之絃歌犹盛,六国尙能合纵以抗秦,虽礼崩乐坏,而百家争鸣,其说率皆尙道德、重仁义,此孟子所以谓人性善也。迨荀子之时,周室已亡,六国连横以事秦,秦执楚怀王而楚灭鲁,白起坑降卒四十万,暴秦肆虐,正义泯灭殆尽,此荀子所以谓人性恶也。孟荀二人以所见之时代背景稍异,故立论之时代依据亦异,因而对人性善恶之主张有所不同

  • 文章國學綱要(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湯念庸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国学 诸子 荀子 韩非子 鬼谷子 邹子

    荀子——名况,战国赵人。当时称为荀卿。汉时有称为孙卿者,「孙」,当由「荀」字之音转也。其学以孔子为标准,但倡「性恶」之说。与孟子道「性善」,立于敌对地位。曾为兰陵令,(战国楚邑)不得志以终。著有荀子一书,今传者有三十三篇。大旨在阐发周公孔子之敎,以「崇礼劝学」为主。属于儒家。惠子——名施,战国时宋人。与庄子友善。庄子天下篇,曾略擧惠施之学说,对于事物名称,肆为辩论。此外无书传世。盖属于名家。公孙龙子——战国赵人。其学说以「正名实」为主,因嫉当时「名」与

  • 文章贈書友誼的深厚情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赠书 书评 《孟子荀子性善性恶学说研究》 儒家

    一、前言彼此赠书,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的思维深厚,价值连城,「以友辅仁」的表现。笔者赠送乡长谢恒德兄一本微不足道,自传性的《千山万水独行》一书,自费出版。随即恒德兄回赠其大作《孟子荀子性善性恶学说研究》一书。经颜嘉德兄转交。书于民七十一年八月初版,文鸿出版社出版,系精装本,设计精美,内容详实丰富。参考书共计二百三十三种,集中外古今有关哲学之大成。论述井然有序,词顺义彰、清晰明确,转化创新,有本有掏,实具有高度的学术性价值。笔者读后,获益匪浅,颇有

  • 文章荀卿嘉言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原德汪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荀子 人物生平 人物思想 人物言论 人定胜天

    荀卿名况,时人相尊而号为卿,周郇伯之后,山西蒲州府人,即今之永济县。年五十游学至齐,曾三为祭酒,以后又至秦,归赵,适楚,见春申君,为兰陵令,时年六十七岁,致力敎育,弘扬儒学,十二年后,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著书以见其志,卒年八十八岁。古时孟荀并称,源出孔门,孟子纯为鲁敎,鲁启于周公,以仁义为立国之本,故为王迹;荀子主齐敎,而以富强法治为尙,故为覇业。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说性恶,言必法后王。讲性善则推本扩充,重在内发;说性恶则化性起伪,重在

  • 文章荀卿嘉言錄(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8期  作者:原德汪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荀子 人物思想 天人合一 天论道论思想 语录

    我国先哲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多有阐明,认天地为万物父母,人是万物之灵。天为人类的主宰,天有运行之道,无形之神,生人,之德,养人之义,健行永恒,广大光明,至高无上,故人应敬天畏天,奉天行道。而荀子则不然,独张异帜,认为天是自然界一种物质,只有自然法则,没有知识意志,不能降恶作福,主要决定在于人事,提倡人定胜天,主张征服自然,故应先尽人事,建立人极,就能参天地,赞化育,故曰:「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玆将荀子有关天论道论思想,择录于后:十二、天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