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自传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自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自传 教育 回忆

    民國三十七年的秋天,我帶着家人的牽掛、期望與叮囑,背起簡單的行囊,跟隨山東濟南第二聯合中學,輾轉到達了杭州;開始了我十七年來第一次遠離家鄕的流亡生活。杭州、爲浙江省會,亦爲江南名城;不僅風光明媚,氣候溫和,而且交通便利,人民殷實。置身於此,會使人覺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諺語,一點也不誇張。民國三十八年三月,天險失屛,赤禍隨卽蔓延到江南,讀書旣不可能,那也只有直接報國一途了。有人說:「從軍吃盡天下苦,也能享盡天下樂。」確實如此。名山大川,任你遨遊,寒風...

  • 文章陈衡哲自传(五)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7期  出版时间:1975-12-15
    关键字: 陈衡哲 国民读本 自传

    舅舅是一位很喜歡敎誨靑年的人,這也不能不說是我的好運氣,因爲那一年之內,他不但自己敎我書,還請了一位廣東客籍學校敎數學的杭州先生,來敎我初步數學。不但如此,他又常常把做人處世的道理,以及新時代的衞生知識等講給我聽。我對於他也只有敬愛與崇拜,對於他說的話,沒有一個字是不願遵行的。比如說罷,他要我每晚十時安睡,早上六時起身。但是,晚上是多麽淸靜呵!舅舅是常常在外面宴會的,舅母到了九時便要打瞌睡,表弟妹是早已睡着了,我自己也常是睡眼朦朧。可是,因爲舅舅有這麽一...

  • 文章自投筆從戎到執教上庠——一位山東流亡學生艱苦奮鬥歷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楊正甫  出版时间:1995-06-20
    关键字: 投笔从戎 执教 人物自传

    民國三十八年,山東八千子弟為追隨政府,歷盡千辛萬苦到達澎湖,大部分從軍報國,女同學及年幼者則成立澎湖防衛司令部子弟學校,繼續就讀。鄕先賢傅斯年(孟眞)先生說:「這是我們山東人的壯舉!」本文作者楊正甫先生,就是當時數千位從軍者之一。楊先生無論在怎樣困難、惡劣的環境中,總是抱着積極、樂觀的態度,努力學習,奮鬥不懈!終於從一個「無名小卒」,不但完成了允文允武的學業,且自學士、碩士、而榮獲美國聖地牙哥大學博士學位,執教上庠。充分表現了山東人堅毅不拔、擇善固執的特...

  • 文章往事鱗爪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8期  作者:孫世強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自传 从军往事 抗日战争

    一、初上私塾,每天挨三板我出生於烏金店東鄕孫家油坊,六歲時開始讀私塾,我們家前院有三間「學屋」,就是私塾的所在地;私塾由一位老師任教,學生有十餘人至廿餘人,都是男孩子,女孩子(如我的姑姑、姐姐)都是在屛風後旁聽,不算是正式的學生;私塾的功課不外乎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後來換了一位新式的中學畢業的老師,也教我們算術。當時,老師在放學時,要考三個字,如果不認得,就要打手心,我在最初的兩三個月裡,懵懵懂懂的,每天都要挨三板子,可是兩三個月以後,忽然開...

  • 文章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⑵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劉道玉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刘道玉 校长 自传 私塾 教育

    (本文作者劉道玉鄉親曾任武漢大學校長多年。本章曾在本刊發表,但原稿多有修正。謹白)

  • 文章陈衡哲自传(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8期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陈衡哲 自传 女学 清华 北平

    舅舅叫我到上海進一個學校,叫做愛國女學的,因爲那是他的朋友蔡孑民先生創辦的,成績也很好。我正不願意學醫,聽得這個眞是十分高興。到了上海之後,舅母便把我送到一個客棧裏,那裏有舅舅的一位朋友的家眷住着。舅母便把我交托了那位太太,自己囘家去了。但是那位太太什麽都不知道的,我只得拿了舅舅寫給蔡先生的信,自己去碰。不幸那時正値年假,蔡先生不在上海,學校裡也沒有管事,我只得忍耐着,在一個小客棧裏,等候學校開門,校長囘來。但是,當愛國女學還不曾開門的時候,上海又產生了...

  • 文章陈衡哲自传(四)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6期  出版时间:1975-11-15
    关键字: 陈衡哲 自传 学医 湖南话 口音

    舅母是我自小便認識的,因她和母親的友好,我們和她都很親熱。但是,一位從前常常和我一同游玩的表兄和一位比我小兩三歲的表弟,現在却都死了。我到廣東的時候,舅舅的家庭中是有了三位我不曾見過的表妹和表弟,故我便做了他們的大姊姊。其中最大的一個是二小姐,下人們便把我叫做「大二小姐」——因爲我自己也是行二——而他們三人也都叫我「大二姊」。這一個稱呼,看上去似乎無關輕重,實際上却代表了這個家庭對於我的親愛。我不是表姊,而是二姊中的大的,這分明是舅父舅母把我當做自己女兒...

  • 文章遍歷憂患與折磨的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1期  作者:劉禹輪 出版时间:1985-02-12
    关键字: 刘禹轮 自传 往事回忆

    歷史和生命,都是帶着過去奔向將來的,而且就像波浪,一波一波的前進。因此,人生就是一場戰鬥;其意義卽在不斷的接受挑戰,其中有哀傷也有歡樂。但,必須是「一夕或有眼淚,早晨却要歡呼」。這篇是八一高齡老敎育家的自述,未經起稿,不加修潤,是人生戰場奮鬥的實錄。字裏行間,洋溢着堅苦、堅忍、堅強的毅力,正是大埔精神的發揚。——編者

  • 文章蓬莱寗老太太的自传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愛達·蒲露特 賈祥久  出版时间:1975-06-20
    关键字: 人物传记 自传 蓬莱 人物回忆

    本书原名「汉家女儿——一个中国女工的自传」。原作者IdaPruitt为美国人,于民国二十年代旅居北平,为了研究我国的风土习俗,特请了一位蓬莱籍的甯老太太为之讲述,每周三次,历时两载。甯老太太生于淸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曾身经两次中日战争,阅历甚丰,举凡有关蓬莱的风俗习惯,生活型态,山川人物,鄕里传说,无不尽以相告。作者以通俗的文字,生动的笔调,一一笔之于书,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并对研究中国社会及风俗,亦有重大的贡献。此书在一九四五年由耶鲁大学出版部

  • 文章蓬莱寗老太太的自传(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愛達·蒲露特 賈祥久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自传 童年回忆 女性地位 婚恋状况

    本书原名「汉家女儿——一个中国女工的自传」。原作者IdaPruitt为美国人,于民国二十年代旅居北平,为了研究我国的风土习俗,特请了一位蓬莱藉的寗老太太为之讲述,每周三次,历时两载。寗老太太生于淸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曾身经两次中日战争,阅历甚丰,举凡有关蓬莱的风俗习惯,生活型态,山川人物,鄕里传说,无不尽以相告。作者以通俗的文字,生动的笔调,一一笔之于书,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并对研究中国社会及风俗,亦有重大的贡献。此书在一九四五年由耶鲁大学出版部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