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胶州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胶州人说几句话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匡振基 出版时间:1988-06-20
    关键字: 胶州 风俗

    阅读第十三卷第二期山东文献,有一篇「吾鲁通志风俗习尙汇刋」。文章内容多属采自「山东通志」,作者确实下过一番工夫,将各县民俗逐一择录介绍给吾鲁同鄕,使同鄕彼此间问问籍贯,对彼方的风俗习尙,便可增加一些槪括的了解而易于相处,眞可称之谓厥功甚伟了。笔者本籍胶州(民国后改称胶县),对于胶州的风俗,依据「山东通志」的记载是:「胶民朴野,勤耕绩,士重儒术,敦志节……」,莱州府志则谓:「民以农为务,士敦经术,俗多狷介,衣冠文物有古风……」。所谓「狷介」者,谓廉洁自守

  • 文章鄕音未改人世非——离乡四十年后的胶州词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張林森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胶州 方言 乡音

    吾人可从浩瀚的方言的沙堆里,淘取到珍贵的地方风土民情的金银和钻石。四十年的变化,使家鄕的人事大非,甚至山河改貌,但是不变的,甚至更转趋鄕土的,是家鄕胶州的方言。四十年的离鄕背井,使我从一个四十年前完全说胶州方言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四十年来一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下要接受台湾省中国语变调的壮年人。今天回鄕,再拾胶州方言,鄕人闻之皆惊,询曰:「为何少小离家四十年,至今还会说家鄕话!」我回答说:「我的家鄕语已变调许多。我在这四十年之所以还能讲讲家鄕话,是因为

  • 文章胶州地方词语和风情杂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張甘霖 出版时间:1991-12-20
    关键字: 胶州 杂谈 地方词语 风情

    ㈠地方词语与方志硏究地方词语是方志硏究的极重要部分,它能自然地记载出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社会、民性、信仰、风俗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最眞实状况。地方词语越老、越土、越原始,越能透露此一地方的古文明。笔者从事山东省胶县(古胶州)地方词语探索,发现地方词语和鄕谚有相当广大的社会教育以及文化传递作用。一直到民初,家鄕虽然还有很多人不识字,但是他们似乎还是相当讲哲理、知未来、懂规矩、守人伦、信国法,使人际关系相处和谐,社会运作井然有序,这到底靠的是一股什么力量

  • 文章近代瑞典浸信會在山東史料兩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8-12-20
    关键字: 瑞典浸信会 胶州传教 诸城布道站 传教历史

    译者按:这里译出的近代瑞典浸信会(Swedish Baptist Mission)在山东活动情况的两则小史料,同前译各篇一样,英文原载法思远主编,上海广学会一九一二年出版的《山东——中国的一个神圣省》。其中「瑞典浸信会」一文的作者为理南尔(J.A.Rinall)和林德伯格(J.E.Lindberg),都是瑞典浸信会牧师,分别于一八九四年和一八九二年来华,理南尔一直在胶州传教,林德伯格先至胶州,后于一九〇四年偕夫人霍茨(Holtz)到诸城新辟布道站

  • 文章山明水秀憶靑島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培實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胶州湾 中山路 汇泉公园 海滨公园 山东大学

    靑岛在东方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在华北的海港中冬日都有封冻的缺点,但是青岛港湾永不冻冰,在最冷的天气中,港口依然不用打冰船,这就是它的特色了。靑岛在早先是胶州湾附近的一个小荒村,原属胶县辖地,过去也会为海盗出没的场所,草木丛茂,远远望之,靑葱碧绿,故名靑岛。清光绪二十三年德军以兵力强租胶州湾为军港,并辟青岛为市场,订租借九十九年之约。及筑胶济铁路通济南,一时靑岛大形改观,市内完全与建了现代化之建筑,此一地方在山东半岛上立即成了一个形势极重要的都市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