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红包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舊式婚俗中的謁見禮

    来源期刊:《闽聲》 第28期  出版时间:1968-12-15
    关键字: 婚礼 跪拜 红包 鞠躬

    因新风气的影响,有的自命开明的人士,渐渐地改良这些跪拜之礼,改以鞠躬来代替,长辈的行三鞠躬,平辈的一鞠躬就算数。也有的新旧合渗,对父母、祖父母、或舅父母、外祖父母们仍行跪拜,其他的则仅鞠躬即可。当然被谒见的人,都要怡如其身份地,赏给『见面礼』—红包的。譬如翁姑,通常是把传家的名贵饰物当场赏给新娘,有势有钱的长辈,也有赏给「留学费用」等的,但遇鄕下穷亲苦戚时,二角钱的红包,也很平常。

  • 文章小品二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2期  作者:王來漪  出版时间:1987-05-15
    关键字: 小品文 新年红包 养兔 利是

    了。有一天下大雨,气温特别抵,我看见牠瑟缩在墙角很可怜,便把牠放进客厅来。不料牠一进来,后脚一弹就跳上了沙发,接着一弹又上了茶几,然后就像装上了弹簧似的东窜西跳,弄得砰砰彭彭的乱成一片。急得我连忙追来追去的好不容易才捉住牠弄出去。牠竟不甘心的还在外面撞门哩。以后是再也不敢放牠进来了。后来越养越没有兴趣,就把牠送给一个住在郊区的亲戚饲养。不过最近听说已经祭了亲戚的五脏庙。心中难免恻然。可怜的兔子!二、谈新年红包也许是因为现代的人对于一切都看「化」了,所以过年的气氛也

  • 文章恭喜發財

    来源期刊:《闽聲》 第8期  作者:瑩侔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新年元旦 读书 生意 红包

    恭喜发财」「大家齐发」。新年元旦,朋友见面多以「发财」来互祝互祷。盖「财可通神」和「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念,使莫论那一界的人士,都只求发财了。榕谚有:「目睭子是乌(黑),银是白」,意思是人都是爱财的。但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呀!因此,守法的和读书人就吃亏了。尤其是「文『穷』而后工」,眞把文人都害惨了。古时把「升官」和「发财」连在一起,因为他们的「俸」可以养「廉」。现在向做官的如果祝其发财,无异在咀骂他快些倒台。因为现在的官要发财,只有靠「红包

  • 文章红包风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4期  作者:虞彜 出版时间:1978-10-01
    关键字: 红包名堂 小事变大 县官捞钱 牛车盘稻田 控告前因 红包消灾 教训败家子 牛车盘含义

    红包名堂,在大陆时,似乎未尝听闻,在台湾则童稚也知要索红包,甚而耳传目染,养成对红包具有万能意识,因而红包言辞,成为生活上常有口头语。可是台湾人祖先都来自大陆,我中华文化数千年来一脉相沿,对红紫颜色,含有尊敬、诚谨,吉利意义,论语鄕党篇「红紫不以为亵服」之句,即指红色在礼范上,与别种颜色有严格分间,故吾民喜庆衣着装饰,乃至祝贺贽敬等用纸,皆以红色为尙,传统风气,用红纸封袋包钱或金饰,授受双方,都具礼所当然意念,反之,不乐之敬,或贿赂施舍,虽然有时也用红纸

  • 文章元宵燈節在樂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2期  作者:鄭省三 出版时间:1982-02-06
    关键字: 元宵节 风俗 花灯 乐清 龙船 红包

    囘盘舞,靑少年掌手,喜喜哈哈,欢声盈庭。然后鼓手在堂前击鼓,伴着歌手唱歌,歌词俚语,无非是:新年开景运、五福临门、丁财两旺、国泰民安等祝词,受贺者松歌手一个小红包,表示囘谢。每屋停留廿分钟光景,再到另一家屋贺节,如此换家轮转,一股热闹浪潮,在闾阖裹,此起彼落,终宵不休,好不风光。这种闹灯方式,将娱乐松上人家门庭,给大家观赏,让大家分享娱乐,端的做到与民同乐,比在特定地点,擧行什么花灯比赛,效果好得多了。正因为这种娱乐,由大家享受,大家高兴参与团体为成员

  • 文章漫談故鄕婚姻習俗

    来源期刊:《連聲》 第5期  作者:謝應財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连城婚俗 亲友介绍 男家遣媒 婚前安床 乾帖迎亲 红包拜礼 童养媳 再嫁续弦

    女家放炮者,㈡敲打大锣以为开路先锋者,㈢擎红大灯笼者(一对红漆书明″某府″及喜字),㈣身穿长袍马挂肩负马袋手持小灯笼者,㈤手擎火炬者;(两人,各擎一把用松枝稻草綑扎而成之火炬,长丈许,碗粗,重二、三十斤,视路途远近,来回够用,准备若干把);㈥鼓乐队,每队八至十二人,沿途敲敲打打,以示热闹;㈦挑供祭祀之([1]内装喜烛鞭炮,三牲,素果等等祭品)及新娘盛装之者(内装凤冠、霞帔);㈧媒婆;㈨跟班[2];㈩花轿[3];(十一)衙轿[4],合计数十人,浩浩荡荡,前往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