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糯米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蘇北蒸年糰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7期  作者:曹鏡珊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苏北 蒸年团 糯米 晒干

    家鄕苏北泰县城北鄕,农家每届岁暮冬寒,腊鼓频敲的时候,家家户户便忙着蒸年团,准备过农历新年。蒸年团,为农家一大喜事,年团蒸得多寡,可显示出这家贫富。大户人家蒸年团,都是日以继夜的在忙着。蒸年团是最忙的,先要把糯米浸在水里泡个相当时候,而后挑到磨坊里磨成细粉,再挑囘家,全家大小总动员,由力大的爸爸或叔叔先用温水予以调和,经过一番搓揉,搓成长条儿,接着姑嫂妯娌们揉的揉、切的切,包的包,包的饀儿,有豆沙、什锦菜、虾仁、肉丝等,像包饺子一般,捏成长方椭圆形。团

  • 文章拗九粥

    来源期刊:《闽聲》 第9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糯米 芝蔴 食物 习惯

    农历正月廿九日,号称「拗九」,俗例以糯米煮粥、加红糖、花生、芝蔴、红枣、宝圆等。晨间即以上供祖先后,全家合食之。出嫁的女儿,并以此携回娘家孝敬父母。据传说:目莲(佛祖的大弟子)往地狱救母,携去绐母亲的食物,事后都为恶鬼抢夺而去。目莲乃以上述芝蔴等渗入粥中,鬼等初视以其不洁,故未再抢,目莲之母得以果腹,因有此一段神话,所以妇女就以此粥送母,以表孝心。「拗九」,又有过「九」的习惯。闽俗忌九,以为此关不利。所以逢亲友年岁中有九者,如九岁,十九岁,廿九岁等,为

  • 文章洋博士在連城採風散記

    来源期刊:《連聲》 第16期  作者:張展文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新春佳节 祠堂 扣肉 糯米酒

    装饰精巧奇特千姿百态,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那巍峨雄伟、飞檐翘角的牌楼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资源,他一连拍摄了卅二帧彩照,并一再声称:「这样古老的建筑是最能吸引海外旅游观光者」,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建议一定要好好加以保护!陪同劳博士的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的二位专家学者也是第一次放弃同家人团聚来到客家山乡过年。他们开怀畅饮了家家户户自酿的糯米酒,品尝了鲜嫩清脆的河源鸡、河源米冻,酿豆腐、扣肉、涮猪肉酒、涮牛肉酒、糍粑、粄等富有地方风味和特色的美食。劳博士饶有风趣地说

  • 文章九江蛤蟆尿酒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蛤蟆尿酒 蒸馏酒 糯米酒 酿酒工艺

    明、清时期,酿酒技术不断提高,蒸馏酒(白酒)问世的糯米酒兴起。当时姑塘作坊的师傅,以姑塘雪花银糯米为原料,把蒸熟再进行勾兑而成。每一〇〇斤糯米可出五〇度左右的酒六〇斤左右。这种酒在酿过程名「蛤蟆尿」。这种酒香浓郁醇厚,深受饮酒者欢迎,声名远播,当地人儿女婚嫁,老人做寿,工程竣工,农作丰收,逢年过节,凡喜庆之事,都以订做「蛤蟆尿」酒为首选。

  • 文章故鄕冬至舊俗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50期  作者:寒松  出版时间:1973-12-20
    关键字: 冬至旧俗 糯米粉团 冬至节

    过去故鄕,在冬至节朝上,家家都吃新糯米粉团、甜咸各色饀心。都很考究,中午照常便饭,晚上家家要吃冬至夜饭,富裕的人家吃的非常丰富,贫困人家添了一二只菜也将就算了,俗谚说:「有钱冬至夜,无钱冻一夜」对赤贫的人家来说,他们是没有冬至夜的。

  • 文章送灶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期  作者:王跡  出版时间:1972-01-20
    关键字: 送灶君 厨房 主妇 灶君老爷 糯米糖团子

    自有权衡,所以主妇们在送灶君时,特别诚心,在送灶君时请灶君吃的糯米糖团子,做得特别甜而凝,一说请灶君老爷吃了,上天可多说几句好话,一说请灶君老爷吃了,把他的上下两片嘴唇皮黏住,张不开嘴来,使他一句话也说不出,不知二说孰是?想当时送灶君的主妇们心里都在好笑吧?

  • 文章「上座」施捨十方鬼魂「奔年」魚肉謝下界爺

    来源期刊:《闽聲》 第18期  出版时间:1968-02-15
    关键字: 施食 鬼魂 道士 糯米 竹筐

    地上供谢之,俗称为「菜汤」。平日所供之物是平平淡淡,但是到了过年,也应酬之比较丰盛之一餐,所以「奔」?年就是这个意思。最少也配之十碗肴馔,其中最主要猪头,旁边还要准备刀盐。此外,还供之以「」,以备「下界爷」酒醉,饭饱后,带之囘去。所谓「」,是以糯米磨成将,压干后制外壳,中间以糯米煮红糖的干饭为饀。每个揑成圆形,蒸熟后,面上用红颜色点之,一百四十四个为一「洋」,盛之以竹筐,排在地上。

  • 文章故鄉拾穗(三四)農業槪況——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5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8-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端午节 粽子 十月朝 糯米

    端午节之粽子,是用糯米包制而成的,粽子有咸淡两种,咸的有火腿粽子和鲜肉粽子,所谓火腿鲜肉,并不是全是鲜肉或火腿,还要搀些香菇、虾米等进去,不过是以火腿、鲜肉为主而已;淡的有纯糯米所包之粽子,糯米搀赤豆粽子,糯米搀豇豆之豇豆粽子等。我这里所擧之粽子类别,是家鄕农家所包制者,与现时市面上所售种类之繁多不一样。包咸粽子之农家较少,非大户人家是包不起的,一般农家均包的是淡粽子,因为淡粽子之糯米、豇豆、赤豆都是自己所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不需要化钱去买,就连包粽子的箬

  • 文章粽鍋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12期  作者:王抗芙  出版时间:2015-07-25
    关键字: 粽锅蛋 端午 糯米 粽箬 斗蛋取乐

    知纪念屈原是在上学后,知纪念伍子胥则已改革开放,外婆早已作古)。端午吃粽子和粽锅蛋,在她,只是一种上代传下世的时令习惯而已。她总说,平时苦些没什么,逢年过节一定不能亏待小佬,该有的就要有。过节让小佬眼上眼下看别人家小佬吃,既可怜也显得没教养。所以,无论多么艰难,每年端午,外婆都会竭尽全力(那时候鸡蛋都要凭票购买,外婆总是一过年就开始攒鸡蛋——自家鸡生的——和鸡蛋票),保证我们每个孩子能得到十个粽子锅里煮的鸡蛋。看着外婆忙碌地煮粽箬淘糯米淘赤豆(那时副食种类

  • 文章故鄕憶往——農曆八月舊俗多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7期  作者:五里湖漁父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中秋节 糯米粉团 旧俗 烧斗香

    名为烧斗香。僧寺和尼庵中的斗香,都搭起高台,以大如七石缸的香斗焚烧。北门斗姥阁除大斗香外,还有灯塔,扎得玲珑精巧,高约五、六丈,分为六、七层,每层中间,都装有戏文,像台湾正月半各寺庙的花灯展览差不多,但要三年举行一次,男女老少,观者如云,非常热闹。十八日延寿司诞辰,各庙诸神赛会往贺,亦很热闹。二十四日为灶神诞辰,鄕下人家都做糯米粉团祭灶,城里人家大都向糕饼店去买些糕饼代替,灶神吃素,所以祭灶不用三牲,只要素菜三盆,淸酒一盅,很是简便。鄕村农家都希望在八月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