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简记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回湘鄕探親記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李妮  出版时间:1989-01-31
    关键字: 湘乡 探亲 简记

    門開,眼前一片牆,緩緩跨下階梯,突聞:「陳玫,陳玫。」我左右張望,忽有頭頂蒙古皮帽,身穿咖啡中山裝,脚踏布鞋的中年男子站在眼前,明明知道我名字的人,除了親人已不太可能有別人,但還是忍不住流露懷疑的眼光,盯著來接我的男子,他將相片遞來,路上的緊張惶恐隨熟悉的相片消失。男子扲走手上的旅行袋,跟在他的身後走著,「請問該怎麼稱呼您呢?」「我是義雄啊!」「喔!哥哥啊!一個人來嗎?」「桃雄哥在出口等著。」出口處站著一位頭頂藍布帽,身穿藍色中山裝,脚踏長統黑雨鞋、手拿...

  • 文章木疙瘩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郝天朝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故乡 木疙瘩 简记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吟 唐·孟郊疙瘩人們都知道,皮膚上睡起而成塊狀,我們說皮膚起個疙瘩,心中苦悶或想不通的問題,亦常云心中有個疙瘩。那麼?什麼是木疙瘩呢?現在年輕輩們大槪都不知道,久而久之可能被遺忘成歷史的陳物。現代靑年人穿的,用的多爲工業機器化的產品,手工的時代已落伍了。在以前男主外,種莊稼以及外界的事務,女主內,以家務事爲中心,如,煮飯、洗衣、女紅等。女紅,家鄕云爲針線活,如果手藝巧的人,針線活出...

  • 文章許和泰油鹽號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許壽恆  出版时间:1989-01-31
    关键字: 许和泰油盐号 湘乡 简记

    許和泰油鹽號,是湘鄕縣油鹽行業中的大戶,資金較爲雄厚,批發零售兼營,與外商有貿易關係,頗具名氣,有三十多年歷史。創辦人家父許滌和,十四歲到楊家灘他舅父開的南貨商館當學徒。他做事勤懇,處事精靈,待人和氣,善于應酬。學徒期滿後,被派到湘潭坐莊(卽不流動的採購員)。每月工資由光洋五元逐步增加到十五元,另有十多家商店,也請他帶莊(代爲採購),工資、紅利逐年增加,積蓄益多。一九一九年,家父回到縣城,在北正街購置地皮(現縣屬工業局地址),新建了一棟房屋和舖面,開設許...

  • 文章浙西的淸明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4期  作者:袁建祿  出版时间:1976-04-06
    关键字: 崇德 清明节 简记

    立春後的第五節氣是淸明,時間多在農曆三月裡(有時提早到二月底)適在國曆四月四日或五日。故鄕崇德,春天到了,百花齊放,暮春三月,羣鶯亂飛,大地囘春,顯出一片春色,寒冷氣象才漸漸消失,一片新綠,眞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淸明」,卽春光明媚,氣象更新而取名爲「淸明」,此節能爲重視,一爲春旅遊樂,一爲掃墓春祭的原因,春的來臨,使人有飄飄然之感,少男少女更是活潑。另外有划船比賽,一連七天,各地男女老幼,前往參觀約有萬人之多,而掃墓祭祖爲主要活動項目,在這一天,凡遠...

  • 文章漫談故鄕㈣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期  作者:陸君才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松江 饮食 简记

    農曆十一月間,故鄕正是彤雲初現,西北風緊,天際一片天籟之聲,老棉鞋皮手筒紛紛出籠,蘭花火鍋上桌,也正是鱸魚當令的時節。說起鱸魚,這「巨口細鱗」的怪物,大小不能滿掌,口巨而身細,四只大鰓伸展在體外,乍看起來,扁短的軀體,宛如没有腿的癩哈蟆,在外形上看來煞是一怪。出水以後,只能放在榖壳(籠糠)之中,可以維持兩三天生命,若放在水中,則不數刻便肚皮朝天,這是二怪。細鱗貼肉,宛如它的皮膚組織,而處理的時候不須剖腹,只要把食指伸入魚口,拉動鰓根,徐徐抖動,便可連腸子...

  • 文章家鄉話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羋復培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萧县 方言 简记

    △「老實(石)頭。」——指憨厚保守之人。△「一老本等的。」——指守本份的老實人。△「不沾板!」——謂對事夠不上標準;對人難及對手。△「掉瓜子(輕聲)!」——形容人落淚。△「小倭班(輕聲)」——靑少年所組成的戲班子。△「大惡賴!」——多指靑少年慣喜耍賴的人。△「大牲口。」——指馬、騾等較有烈性之牲口。△「駟馬三分龍。」——馬有烈性,須小心駕馭。△「老笨牛、大老尖(肩)。」——健壯的大公牛。△「老嗣(飼)牛。」——母牛。△「牆旮(哥)旯(啦)」——牆的角落處...

  • 文章莫道故鄉是窮鄉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0期  作者:章安平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松江 美食 简记

    松江在全省六十一縣中,雖不若蘇州無錫等縣的繁榮,但在歷史人文地理勝蹟和物產等方面,頗多可颧並足資稱述之處;目前在臺的鄕老弟們,有的所見不多,有的根本沒有見過,說來眞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於此,願就記憶所及,再寫些出來,希望鄕老弟們對故鄕不可妄加菲薄,因爲松江在國人的心目中,確是不可多得而令人響往的魚米之鄕;記得不少久住上海的親友們,羨慕松江人有口福,吃的東西不但新鮮,而且有些在上海買不到,別說四鰓鱸了,連小落蘇和蟚蜞螯也沒有,因此,他們如果想吃,只有托人代買...

  • 文章也談石榴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前人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萧县 石榴 简记

    「蕭縣的石榴,碭山的梨」,皆爲徐屬家鄕的名產。民國三十八年來臺灣,時時不忘石榴。臺灣的石榴只可供盆景,欣賞其花,不得大實,此仍風土氣候所致。石榴,元,農書載:石榴一名若榴,一名丹若。舊不著所出州土。晉,陸璣認爲,張騫使西域,得塗林安石榴種。元時稱海榴,以其海外也。當時以中原河陰者爲佳。今稱石榴爲我蕭邑者絕佳名產。目前仍安在否?石榴有二種。子紅者,如碼瑙,另白者如水晶,極爲可愛。唐,莊布詩云:「鸚鵡啄殘紅豆顆」,即言紅榴。又唐、皮日休詩云:「嚼破水晶千萬粒...

  • 文章先人德澤恭述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縱亞萍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萧县 纵姓 德泽 简记

    吾縱姓自康乂公(著周易會通,舉博學鴻詞),宋末宦蕭,定居蕭邑,歷宋、元、明、淸,以逮民國,八百餘年,丁口椒繁,簪纓輩出,夙稱蕭邑望族。歷代先尊多能尊宗敬祖,敦本睦族外,尤知樂善好施,造福鄕梓,予吾蕭創建許多慈善事蹟。爲彰祖德,謹就查考所得,恭記數端如後:修葺孔廟蕭縣孔廟建于明萬曆年,是本邑祭祀孔子的聖地,亦是蕭縣的最高學府,迺稱聖廟、文廟、黌學。惟廟近城牆、形勢不敞,且又年久失修,爲改善孔廟景觀,我 祖湯袞公捐資修葺孔廟,購買民宅,辟靑雲路,改善了孔廟周...

  • 文章金華火腿出東陽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9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6-09-06
    关键字: 东阳 金华火腿 简记

    東陽,今縣名,屬浙江省,在義烏縣東,位婺江(卽東陽江)南岸,始置於唐,明、淸皆屬金華府。金華以火腿馳名,却不知金華火腿之出在東陽縣。原來東陽人專門收購猪腿而不是製火腿,眞正製火腿的是上蔣人。故浙省有俗諺道:「金華火腿出東陽,東陽火腿出上蔣。」而這上蔣的火腿原料,就是東陽人到浙東義烏等縣去收購來的,再經過他們細膩精巧的加工,才製成火腿,由蘭谿人專事發售,故浙省各大城市開設之火腿行號,多爲蘭谿人所經營的。考火腿之在我國,歷史悠久,享譽極隆,相傳是義烏人宋代名...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