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为悼念其灵魂永存而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历史上的伤痕,但对中国人今天来说,则是非常具有重大意义的敎训。屈原在世六十三年,他创作了二十五篇新诗,给中国人留下了瑰丽不朽的如宝一般的诗篇,为楚人所喜爱,他们把他的诗篇编成歌曲来唱,那种如怨如艾,如泣如诉,他(她)们的哀恸这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操,以及其悲剧性的一生,并纷纷驾着小舟在汨罗江上寻找他的尸体,投入粽子(又名角黍)于江水中,以献祭屈大夫之灵。四、端午节系纪念屈原冥诞后来楚人这种民间献祭屈原
-
不重视衞生保健习惯,不懂科学办事要领属实,可是在历代沿袭的经验中,深深体会到,五月份是酷暑炎夏的初期,也是传染病滋生的季节,借此事先做些预防工作,诚属明智之擧,用现代流行口语来解释,无疑农业社会过端午节,可说是一个「夏令衞生」和「水上运动」宣传与活动的时刻。[1] 探禾:是农夫们在稻田中,以手足爬行式淸除秽子、杂草、翻泥准备施肥的辛劳工作。[2] 柴洲:是监利沿长江防堤外,盛产干柴、芦苇的地方。坊间靑年男女藉采粽叶时在此嬉戏或约会。[3
-
五月的风,轻轻的飘拂,院子里的杜鹃仍盛开着,不禁令人想起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临了。五月在故鄕,正是杨梅上市,枇杷成熟,榴花照眼红的时候。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凡属农历的节日,都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统和习俗;即以端阳节来说,其所代表的意义,更富有特殊的情调。农历五月五日、俗称端午,古称天中节或端阳、重五、蒲节等。当明淸两代,相沿定为「人」节,以与中元「鬼」节相对称,官吏每逢此节,咸休假飮宴,并相互「贺节」商贾办蒲触哄飮,叫做「赏节」。端午一名端阳,古时相传
-
自漢以來,五月五日故事獨多,蓋以此日爲極陽之日。風土記載: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時爲天中節,故作種種事物以辟邪惡。漢時帝都民間以五綵絲繫臂,名長命縷。見於風俗通。晋時作赤靈符着心前,謂可辟邪。見於抱朴子。斯時端午故事雖多,在社會似尙不視爲娛樂之節。直至唐代,始漸昌盛:一、競渡荆楚歲時記:俗以五日爲屈原投汨羅江,傷其死,故以舟檝拯之。此俗荆楚地區行之較盛。二、鬪草歲時記:五日四民並踏百草,故有鬪草之戱。唐中宗朝,安樂公主五日鬪百草,欲廣其物,令馳騎取之。又...
-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五,又名端阳节。据「岁时杂志」载:「京师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至五谓之端五。」又据「月令广义」载:「五月五日曰端阳。」明陈献章端阳诗云:「荷叶童子问谁家,老妇簷前驻纺车,角黍唤回端五梦,还从艾琖得松花。」从明末开始定端午为「人节」。中元节为「鬼节」。端午节典故甚多,在此略作介绍。一、驱五毒:据吕种玉著言鲭一书中云:「蝎子、蜈蚣、蛇、虺、蜂,总称五毒。端午各划一针刺,在屋中贴之,以除虫毒。「张贴钟馗图、老虎画,可驱邪。此一
-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一名端阳节,又称诗人节,在家鄕的习俗上,端午节有着许多不同的史实纪载和其意义,其目的在表示追念爱国诗人屈原先生,因怀才不遇而投汨罗江而死的事实。故于是日全国各地均于端午节这天吃粽子来庆祝这个佳节,想来还有许多人只知到了端午节吃粽子以资庆祝佳节,而不知吃粽子的由来,仅就所知简述于后:先说屈原先生生平:屈原名平字灵均,为战国时楚国最杰出的一位大政治家和诗人,官拜楚国三闾大夫之职,时値秦楚争覇之时,楚国的政治分为亲秦和反秦两派,屈原是反
-
浮梁 马云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名称很多,端五、五与午同音,又称『端午』、端阳,午为阳辰,故亦称『端阳』。五月节或午节,农历五月,千支纪中为午月,故又有此两种名称,以此类推,又有称做『重五节』或『重午节』。菖节或蒲节,因为民俗将菖蒲、艾叶悬挂于门墙以驱邪魔,故有『菖节』『蒲节』之称。夏节,这是国民政府成立后,奉行阳历年为春节,端午节为夏节,沿用至今。唐宋时因这一天恰逢夏至之后,正午时骄阳正在中天,称『中天节』,道教中亦有『地腊节』之称。中国大陆北京则有五月
-
枇杷以吳縣洞庭山出產的最出名,其次是武進的馬蹟山,而吾邑南鄕濱湖的大孚山出產的白沙和大紅袍兩種枇杷,比起洞庭馬蹟二山的產品來,可說有過之無不及。故鄕在端陽節前後是大批枇杷登場的時期,只是大孚山的枇杷是該地少數農民的副產,產量不多,不夠本地消費,還是要向洞庭山和馬跡山採購應市的。白沙枇杷是白色,大紅袍枇杷是橙黃而紅色,這兩種枇杷,色香味都美;都是名貴的品種。這種枇杷都是以名種的苗芽嫁接在以核子種出來的小枇杷樹上培植起來的,核子種出來的小枇杷樹,聽其自然長大...
-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意初,午为十二地支之一。端午原作端五,指每月初五日,后特指五月初五,到唐代因避唐玄宗(八月初五生)讳,端五正式改称「端午」。每年的这一天,民间除了竞渡龙舟、悬蒲插艾、洒雄黄酒外,还要吃糭子。「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寃。」唐人文秀这首诗道出端午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约公元前三四〇——公元前二七八),战国时期历任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可是当政的楚怀王听信令尹子椒
-
蒲節又命天中,民間相傳爲毒月,故有吃雄黃燒酒,洒蒼朮、白芷、浸水噴射屋角陰暗處,以菖蒲作劍,艾葉爲旗掛在門間。毒者,春夏交令,百蟲冬眠復甦,再繼起叢生繁殖,多以藥液撲殺滅除之,以防噬人染毒之害,自古沿革而今,譽爲好風俗,家家從事不渝。吃雄黃酒,有故事『白蛇傳』編劇演聞,此事也出在我們浙江故都杭垣,劇情內有小生許仙,娶蛇精白氏爲妻,在端午節日,夫妻二人吃了雄黃燒酒,而妻子白氏,原爲妖怪,忽然顯現原形,白蟒蛇一條畢露床第間,使夫婿驚魂病倒,臥床不起,蛇精白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