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童养媳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義女和媳婦仔

    来源期刊:《闽聲》 第28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8-12-15
    关键字: 家庭 童养媳 人丁 结婚

    福州人的家庭中,有「义女」—丫环,和媳妇仔—童养媳的存在。有钱人家,与其雇用女佣,不如花钱买来小丫头充当什役。自七八岁至十一二岁,(民国廿余年时,每岁约値银元十元,)用至廿岁左右,再令出嫁。媳妇仔—童养媳则多数不是用钱买来,大抵家中人丁单簿,或家境不十分好的,怕将来为儿子娶亲花钱不起,故预先领养人家的女儿,养在家中,既可幇忙做事,大了可以和自己的儿子「圆房」—台湾叫「送做堆」,不过有时自己的儿子不中意的,也有出嫁,或且男子中途夭逝者,亦可在族中过继姪辈来

  • 文章兩個第一名的兪夢華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8期  作者:王琰如  出版时间:2004-06-25
    关键字: 兪梦华 班长 名次 第一 童养媳

    定非寻常。我是见过这位盛家小姐的,优雅小巧,我们曾在一张桌上用餐,她亲切布菜,和蔼可亲,我也称呼她婶婶。但是,不久之后,我俩有了相互了解。我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汪家「童养媳」,在那个年代,我几乎无法抬起头。梦华了解我的身世之后,不但可给予深切同情,同时也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友,而她,也身世凄凉,自幼父母双亡,遗下二子三女,不幸的是大弟槐秋,远赴昆明在一次乘火车经过下关时,火车失事,槐秋客死异鄕。两个妹妹振华和郁华,正在唸小学阶段,幼弟槐德,少不更事,但在我抗战胜利回

  • 文章松陽結婚禮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6期  作者:劉簡 出版时间:1980-06-06
    关键字: 松阳 结婚礼仪 搬嫁妆 童养媳

    皆退出。拜祖先、见尊长、囘门、与谢媒:结婚之次日上午,新人须先拜祖先神佼。(古礼之庙见)再依次叩拜至亲长辈。长辈受拜时,送新娘红包,作见面礼。结婚第三日,新人夫妇相偕囘娘家,拜见父母。当天不留宿,须相偕囘男家。路远者则省略囘门仪式,以待新年后,再相偕去娘家拜年,可停留数日。女家至亲,轮流宴谞新客。婚事毕后,由男方谢媒,须备红包礼物,致送媒人。童养媳:松阳风俗,少数贫苦人家,于子女未成年时订婚,将女童送往男家为童养媳,男女双方可减轻嫁婚费用,此亦为鄕村中

  • 文章漫談故鄕婚姻習俗

    来源期刊:《連聲》 第5期  作者:謝應財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连城婚俗 亲友介绍 男家遣媒 婚前安床 乾帖迎亲 红包拜礼 童养媳 再嫁续弦

    贻害社会,更是无穷无尽。这些就是西风东渐带来的「所谓文明」的果实。记得我们的故鄕—连城,对于两性联姻非常愼重,而于结婚仪式更是隆重有加,因为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向有「小登科」之称,不能不敬谨从事,以期有「好的开始,才有好的结果。」「能愼始者,必能愼终」。如果结婚礼仪马虎从事,难免被人非议或鄙视。我邑婚姻规范,大都倣照传统仪式,虽各鄕鎭有所不同,但其运作仍有一定的常轨。两姓联姻大都以双方门风、声望为主要条件,结婚仪式亦视双方财势而定繁简。其由童养媳而成婚,续絃

  • 文章我家的童养媳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吳裕旋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家乡风俗 童养媳 家庭往事 叙事散文 婚姻自由

    我们的家乡,大埔湖寮是一个四面环山,一条梅潭河环流而过,市区是群山中一块极其美丽的盆地。但由于山多田少,解放前人均只有一分地,所以人民生活非常贫困。常年吃粥,杂粮度日,一般男青壮年都往南洋等地谋生,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乡间留下多数都是妇女主持家务,生男育女,耕田种地,过着极其贫穷生活。许多父母担心儿子长大了娶不到老婆,因为娶一个老婆要给一笔数目不少的聘金给女方,所以许多父母趁儿子年小娶一个小女孩回来(童养媳),不用花什么钱,家里又可多一个劳动力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