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移民共返回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對同鄉會的認知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羅光瑞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同乡会 移民 外省人

    民国九十五年被推选为理事长,感到是一种很大的荣幸,也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同乡会是移民的产物,某一特定地区的居民,由于特殊的原因,如战争、灾乱、或经商谋生等,迁移到其他地区或国家。为了共同的语言及生活习惯,以及达到互相照顾的需要,所组织而成的会社。台湾是一个多元移民的岛屿,除原住民(据考证也是由其地区更早迁移而来)外,大都是外来的移民,由于地理隣近中国大陆,故以汉族移民最多。史实记载,台湾前后有七大波的移民潮,分别为西班牙、荷兰、郑成功、清朝、日本、中华民国及近来的外籍

  • 文章台灣與大陸的血水關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两岸关系 血与水的关系 移民之岛 移民潮

    一个蕞尔小岛能承载多少移民的盼望?一方风中之叶如何从陆地千年的文明得到滋养,从而展现海洋的包容力量?」四百年前,先民横渡黑水沟「唐山过台湾」,而今四十余万台商反向大陆逐梦,一本罕见从移民史角度探讨台湾与大陆「岛与陆」历史连结的专书,结合一场精彩影像展,为台湾人找寻过去、探看未来。台湾是一座移民之岛,数百年来,汹涌而至的大陆移民潮,造就了台湾特有的移民社会柔软身段,在辗转于列强之手后,今日仍面临着大陆的苦苦相逼,这段坎坷身世,让台湾人对彼岸产生矛盾的情绪

  • 文章从中原到台湾移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蔡天來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台湾移民 民族融合 福建广东移民

    我们的先祖遗民来台湾的原因:系中原动乱及人口压力,因人之常情乃厌恶动乱,喜爱太平安逸。中国大陆,历来多有大动乱,加上台湾早有「台湾好趁食(谋食)」,「台湾钱,淹脚目(脚踝)」的美景脍炙人口,自然成为避乱的好去处。人口压力:因大动乱固然引起人口迁移,但是太平盛世却引发人口增加,人多则穷,人民生活又陷于困苦。在人口压力中,福建、广东两省因境内多丘陵,人口压力最大,我们的先人向台湾移民,自然最多。在台湾的移民:荷兰人入侵台湾以前,台湾已渐形成汉人村落。当时台湾

  • 文章山东移民韩国事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隋皓盷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鲁籍侨胞 移民韩国 移民状况与遭遇 清末时期 民国时期

    烟台—仁川航线,往来益为便利。㈠口岸开设至甲午战前(一八八二~一八九四)光緖八年因壬午兵乱而往韩的华商,以庆军驻防的地缘关系,多属鲁籍。他们大都是为了侍候淸军而来,是以吴长庆在光緖十一年(一八八五)率领部分军队移驻辽东半岛后,便多随之返国[2]。现据〈表一〉光緖九年至十二年华商在韩的人数统计,其中光緖十年(一八八四)在汉城的华商人数,颇为突出,次年便仅占其四分之一,亦可见其端倪。表一 一八八三~一八八六年山东籍华民在朝鲜人口分布表(单位:人)光緖九年的资料

  • 文章老鸛鳥的悲歌——山西洪洞大槐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潘郁琦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代移民 移民历史因素 移民故事

    的洪洞县,离开了上香拜佛的广济寺,离开了自小游耍树荫的大槐树,愈走愈远的时候,再回头只能见着巍峨的大槐树和槐树顶上密密高挂的老鹳窝。听着树桠间汾河摊上飞来筑巢的老鹳鸟声声哀鸣,被迫离鄕背井的移民只能泪眼相对,这也就是安土重迁的老移民对家鄕最后最后的记忆。六百年前,大槐树就已经生长在山西洪洞的城西北了,明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〇年)起,就是明代大举移民出去到各省的集中报到地。那时经由官府规定,山西各地必须迁出的人员都得先到洪洞县一棵庇荫广大的大槐树下集合,然后再

  • 文章(专载)从中原到台湾一页祖先渡海移民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5期  作者:蔡天來  出版时间:1995-01-03
    关键字: 祖先 渡海移民 同姓宗亲 郑成功

    我们的先祖遗民来台湾的原因:系中原动乱及人口压力,因人之常情乃厌恶动乱,喜爱太平安逸。中国大陆,历来多有大动乱,加上台湾早有「台湾好趁食(谋食)」,「台湾钱,淹脚目(脚踝)」的美景脍炙人口,自然成为避乱的好去处。人口压力:因大动乱固然引起人口迁移,但是太平盛世却引发人口增加。历史上几次太平盛世引起人口大增,人多则穷,人民生活又陷于困苦。在人口压力中,福建、广东两省因境内多丘陵,人口压力最大,我们的先人向台湾移民,自然最多。在台湾的移民:荷兰人入侵台湾以前

  • 文章从平乐移民到京城的黄献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6期  作者:梁宇 張景峰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黄献 进京 《梧冈琴谱》 明朝移民

    作者:梁宇桂林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 副研究館員張景峰 桂林圖書館助理館員

  • 文章开封「犹太移民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8期  作者:傅建中 出版时间:1972-08-25
    关键字: 犹太移民 历史考证 中西交往

    由宋帝钦赐在河南汴梁(今开封)落户定居。宋孝宗兴隆元年(公元一一六三年),这些犹太移民曾建礼拜堂(Synagogue或称淸眞寺,但与囘敎徒的淸眞寺不同)于开封府,供敎民聚会崇拜之用。敎堂虽数度毁于战火、洪水,均经修复,历数世纪不衰,很有一番盛况。不过,这些耶和华的子孙们,经年累月生活在中华文化的薰陶下,耳濡目染,逐渐华化,再加上和当地居民通婚,血统都变了。等到十七世纪天主敎士利马窦(Matteo Ricci)发现他们时,这些流落中土的犹太遗民,早已变成

  • 文章明初移民因何来自洪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杜錫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移民历史 明初移民 洪洞大槐树 家谱研究

    农民起义日益频繁,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使燕赵齐豫之地,「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从而导致元朝灭亡。在明王朝初建立的洪武年间,便开始了大量移民,生产刚刚开始有所恢复,又发生了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即民间传说的「燕王扫北」(有的书误为「扫碑」)。朱棣以诛奸为名与其侄子,即在南京的建文皇帝发生拉锯战,战乱四年,更使上属地区「淮以北,鞠为茂草」,结果,「中原田多荒」,再次加剧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的局面。朱棣夺取政权后,年号永乐,为巩固其政权,加强边防,增加税收,恢复生产

  • 文章温州是一座移民城市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1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温州 移民 人才流失 教育问题 城市改造

    温州历来是一座移民城市。回顾历史,汉武帝时,温州先民几乎全部被迁往安徽内地舒城,这块肥沃的土地抛荒了数百年,致使我们温州在汉唐期间一蹶不振,除了一位永嘉大师,几乎没有出过一个名人。北宋末年,由于金兵入侵,大批的官僚士大夫随着皇帝逃亡到浙南,他们许多人留下来不走了,成了温州的新移民。他们不仅给温州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带来了汉民族深厚的文化,致使温州在南宋时期大发了一阵。我们的农业、手工业,我们的港口贸易和商业都达到空前的繁荣。不仅如此,温州还出

共30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