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学观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百侯杨文采博士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杨文采 地质科学研究 写诗作赋 科学 科研成就

    科学顾问组成员,中国大陆科学深钻队组成员兼副总指挥。他多次应邀去西方各国及台湾作关于大陆科学钻探研究方面的报告,并被聘为二00六年在巴西召开的第卅一届国际地质大会K十三组的召集人。人有人生,也有科学观。杨文采下面的一首诗,可以看出他科学思惟的方法。新随感录历史悠长,生命苦短,有限的能量要倍加珍惜。巨浪翻腾,偏见引出灾难,思维涌动,智慧带来幸福。醒者睡着,伟人凡人,共享一个星球,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世界美妙绝伦。沧海桑田,风云变幻,谁怜惜古今英雄。浑沌和谐

  • 文章科技時代的人文關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作者:傅佩榮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人文关怀 科学技术 人生观 宇宙观 传统文化

    科技时代对于「人的存在」有无助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又该如何扭转这种局势,或至少修正其演变方向?这些问题是本文尝试稍加探讨的。我们将由科技时代的形成与影响,谈到重振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一·科技时代所形成的宇宙与人生科技时代为西方近代科学革命以来,一系列的进展所形成。科学革命首先影响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像哥白尼的「地动说」,主张地球不仅不是宇宙中心,反而是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之一。经过克卜勒、伽利略、到牛顿,对于宇宙本身的认识,逐渐走上「自然机械论」的立场

  • 文章论孙中山的世界(节录)(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林家有  出版时间:2004-10-30
    关键字: 孙中山 世界观 科学发展 文明共用 平等互惠

    仁爱、信义,讲忠孝、讲和平,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也没有像中国讲到这么完全,中国这种「极好的道德,是爱和平。」所以,孙中山并不是泛科学主义者,他肯定科学是肯定它的积极面,他不认为科学万能。所以,他不是盲目的将西方的文明照搬过来,而是根据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仿效欧洲的物质文明来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实业,至于政治法律和价値,他则强调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对待我们四万万同胞。」「我们现在改良政治,便不可学欧美从前的东西

  • 文章吳稚暉先生曾對我們説的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81期  作者:何其坦  出版时间:1983-11-01
    关键字: 吴稚晖 物质科学 精神文明 文化成就 道德观

    吴先生因为提供科学救国,曾一再的强调发展物质科学的重要。(这只是为了表达方便的说法,实则科学并不宜作精神与物质之分)他甚至于曾说:「我是坚信精神离不了物质」(见「一个新信仰的宇宙及人生」)。以后却又倡言:「关于物质之进步,其原理,在以人的精神能力支配物质;不可使人的安危祸福受物质支配。」先生前面一段话的意思,是以深入浅出的具体说法,表明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不可分,拿来批评一部份人过份偏执精神传统,排斥自然科学的发展。他劝吿中国人:「大家应同心协力,本尊仰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