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举制度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樂淸興盛的文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2期  作者:孔伯陶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乐清 小邹鲁 文风 科举制度 书塾

    乐清过去曾被称为「小邹鲁」,这个称谓是有渊源的;所谓「小邹鲁」是由「邹鲁」之名而来的,因为孔子鲁人,孟子邹人,两邑地人被孔孟文风所感化,两地便形成文风兴盛之所,且孔孟又是儒家鼻祖,故有「邹鲁」之称,我们乐清古时文风还算不差,为了不与原邹鲁相混淆,应加「小」字用以区别。我们乐清到底有那些事实足以说明文风兴盛的?现就笔者个人见解,可以列各方面推测,或许有合理之处。并以宋、元、明、清四个王朝史料中搜集以资佐证:一是从科举制度里,中举人数统计列表于下:二是古时

  • 文章溫州歷史上的狀元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3期  作者:張宗欽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温州 状元 科举制度 王十朋 木待问 赵建大 周坦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是科举皇冠上的明珠。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唐代逐步完善,宋朝达到鼎盛,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止,历时1300年。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取进士四、五十名乃至四、五百名不等。科举考试分鄕试、省试、殿试三级,鄕试为省级统一考试,秋季进行,称秋闱,取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省试为全国统一考试,也称会试,春季进行,称春闱,由礼部或吏部主持,第一名称会元。省试取中者都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

  • 文章廣西籍狀元馮京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7期  作者:覃俊平 出版时间:2012-07-10
    关键字: 状元 科举制度 冯京 人物考证

    作者通訊地址:廣西環江縣誌辦郵編:547100手機:15078105490

  • 文章科举制度与温州科名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2期  作者:馬允倫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科举制度 历史考究 乡试 文科 武科

    明经、明法、明算和明字等。武则天当政之后,创立武举科,并亲自在京殿考选贡士,开创了殿试的先例,科举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代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录取的统称进士。录取名额也逐渐增多。明代科举制度更加完密,并以八股文取士。正式考试共分院试、乡试及会试和殿试三级。在院试之前,要先通过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知府主持的府试。及格的称「童生」。取得童生身份后,才能参加院试。院试在府城或省城进行,由朝廷派遣学政(又称学台)亲临主持,考取的称生员或秀才

  • 文章清代的廣西解元(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6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82-04-30
    关键字: 解元 人物名单 应试过程 科举制度

    鄕各处,徧设蒙小学堂,愼择师资,广开民智。[2]嗣此科擧既废,广西也与其他各省一样,不再有解元产生。三 解元的出路与结局淸代擧行的广西鄕试,合计恩正各科恰为一百科,取中解元一百人。其中籍隶临桂县的最多,计二十八人;全州次之,计十一人;灵川县又次之,计七人;灌阳县序居第四,计六人;其余马平、永福两县,计各三人;岑溪、荔浦、永宁、平乐、富川、义宁、横州、容县、象州、宣化、苍梧、博白等十二州县各二人、郁林、永康、河池、武宣、东兰、武缘、平南、崇善、田州、阳朔

  • 文章歷代廣西狀元概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4期  作者:李人翹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科举制度 历代广西状元 生平简介

    科举制度创于隋,而状元始称于唐,何谓状元?经县试、乡试、会试、直至殿试、最后能笔扫千军独占魁首者,仅是一人而已,这就叫做状元。何谓连中三元?(又称三元及第?)从乡试中为解元,礼部会试中又中为会元,最后经过皇帝殿试再中为状元,称为三元及第。从隋大业三年(六十年),实行开科取士起,至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取销科举制度止,我国大约产生六百个状元,我们广西占十三个状元,全国产生十三个三元及第,广西占二个。唐代乾宁二年,第一个状元赵观文、桂林县人,只当一个

  • 文章泗鎭滄桑㈢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0期  作者:濮孟九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举人 名人 追忆 泗泾镇 科举制度

    从半个头举人谈到前清科举制度松城文风素盛,人才辈出,达官显宦,代不乏人,四鄕也不例外。唯独泗泾也许风水欠佳的关系,在前淸时代,读书人着实不少,秀才多得如过江之鲫。就是「举人」却都产生不出。祇出了一名「半个头举人」。这个名堂,读者可能闻所未闻,以为出于作者杜撰。事实上,确有其事,确有其人。原来淸朝科举制度,读书人统称童生,经过了府考或县考,得正式入府学或县学肄业为生员,亦称庠生,也就算是秀才了。秀才得穿靑衿(同襟)的官服,所以进秀才,亦称进学,又称「得靑一

  • 文章常熟進士知多少?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5期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常熟进士 科举制度 历代进士数量 考证补充

    中国封建皇朝自隋代起,开始了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隋文帝废除了为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设立志行修谨及淸平干济两科,至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科举项目甚多,但士人所趋,惟明经及进士,而进士科尤为主要项目。据载,唐武则天载初元年,首次策贡士于洛阳殿,榜名第一者称状元。宋代大体承袭唐制,以进士科为最重。元顺帝曾规定进士分三甲,明淸两代因之。以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头名称状元,二名为榜眼,三名为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头名称传胪;三甲则均赐同进士

  • 文章南昌城乡闻见琐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1期  出版时间:1969-08-02
    关键字: 清朝科举制度 状元 经济特科 大挑

    (上接第四十期南昌城鄕聞見瑣記「鼎甲與考試」(中)未完稿)經皇帝親批一甲一二三名,從乾隆二十五年起改爲讀卷官揀選十卷進呈,由皇帝親核,再行按名傳齊帶領引見。其餘各卷發內閣官領收,是日讀卷官將二甲第八名以下拆卷塡寫黃榜,皇帝御殿傳臚,鴻臚寺宣制賜進士及第有差,將黃榜張掛長安門外。此時順天府已備好繖蓋儀從送狀元歸第,俗傳狀元遊街,士女傾城出觀,卽指此事。過五日狀元率諸進士上表謝恩,擇日同詣孔廟行釋菜禮,易頂服。所有各科進士題名,向均建碑立於國學,最後一碑刻的...

  • 文章南昌城乡闻见琐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羅時寳 出版时间:1969-09-02
    关键字: 科举制度 童生 进学 秀才出路

    鼎甲與考試(下)寫完三項正宗考試,却把一項基本考試漏了。這就是縣府院試,考取的稱爲秀才,亦稱庠生,進入縣學。這種考試每年舉行,像我南昌縣試頭場總是六七千人,事先旣不經過檢定,也沒有讀到某一階段的文憑證書,只要身家淸白,非倡優皂隸家子弟,讀過幾年書的都可報考,因此年齡的差別也大,從十一二歲至七八十歲不等,未取者不管年齡多大,統稱童生。有的兒子先進學,自已却是童生,也有祖孫同考者,這裏面有說不盡的笑話,一時無法細述。在南昌稱這種考試爲小考,鄕試則爲大考。小考...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