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祭祖习俗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耶敎开放祭祖后第一个淸明节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4期  作者:賀鑄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清明节 祭祖习俗 基督教 清明羹饭 地方风俗

    就可复活,做国王的臣民、忠仆。却没有敎子孙祭祀等规定,这方面,就和我国的固有道德大有差别了!幸喜近来敎廷宣布开放中国敎徒祭祀祖先,虽然已达了一百年,仍然可称为「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如果推而广之,把「不可向国旗敬礼」的规定,也硬性的加以废弃,那就更能融洽我国的民情了。原来营圹造墓,谋窀穸之安,是我们中华民族「敬天法祖」「愼终追远」独特的表征,几千年来,敎忠,敎孝,一脉相承,緜緜不绝。祗是一般民众,凡对牵渉鬼神之事,就笼笼统统地归于佛敎。认为迎春是佛敎仪式;祭祖

  • 文章臘月送竈閒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1卷 第1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89-01-10
    关键字: 民间习俗 祭祖 送灶王

    我国古代习俗,要在年杪,祭祀百神和祖先。夏曰:「嘉年」,殷曰:「淸祀」,周日:「大腊」。盖腊是一种盛大祭典、所以逢腊月,称「腊祭」。故邑是鱼米之鄕,每逢农历十二月,所醃鸡鸭猪肉,相当普遍,几乎比比皆见,统称、腊鸡、腊鸭,尤其是腊肉,又称酱油肉,不用防腐剂,酱油及盐分量适中,涂抹均匀,红白相衬,呈半透明色,晒得恰到好处,放口中咀嚼,其味不咸不淡,肉质不硬不松,香而不腻,风味绝佳,堪称上品。实远超过湖南腊肉,南京板鸭。鄕间各家,俱以砖砌大灶,燃草稻,灶之高

  • 文章慎終追遠話清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3期  作者:錢彥雋 出版时间:1984-03-10
    关键字: 浙江习俗 清明节 祭祖 农忙肇始

    —淸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余幼時在私塾唸書的時候,老師常以淸明節,把唐朝有一位著名詩人杜牧所作「淸明」的詩唸給我們聽,在當時年輕時對於詩這一玩意,似乎一竅不通,但是迄今還記得淸淸楚楚一字不漏。可是頻年浪跡天涯,對於祖先的墳墓,無法囘去祭掃,眞是令人感慨萬千。對於一般人,談到孝道,也許有人認爲父母親在世的時候,才需遵行,父母親一死了,甚麼都完了,還要甚麼行孝道呢?這種想法,未免太過於現實。孔子曾經說:「生、...

  • 文章踏青與掃墓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劉秀香 田辛墾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清明节 踏青习俗 扫墓 民间习俗 祭祖文化

    是令人陶醉的明媚春光。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妇孺皆知的名诗,有情、有景、有色、有声,意境清新,语言隽秀,成为传世佳作。清明节,又是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风情,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一首清明诗:「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祇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洒草原草木荣,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圣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坻。」高菊卿亦有一首:「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扫祭各

  • 文章薪火相傳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3期  作者:葉良輝 出版时间:2009-02-07
    关键字: 客家 春节习俗 祭祖 归宁 年假

    深厚文化传统内涵,在善良环境中,敦亲睦族,彼此关怀中存续。春节客家人每逢腊月廿三日送灶君,入年假或称入年界、过新年。除夕,家人团圆,在国内外谋生子弟,衣锦荣归,回到可爱、温馨的家,当晩围炉、吃年夜饭,如此相聚格外宝贵,酒过数巡,愈发热闹,几许醉意中,长辈发红包给子孙压岁钱,受者感恩。饭后,一起玩牌、唱戏、奏八音等,守岁,直到黎明、开大门迎接财神,恭贺新禧,和乐融融民俗节庆,欢欣鼓舞到最高潮。快乐往事,恍然如昨。祭祖梅县自古就是山川灵秀、人文荟萃之地。客家人修

  • 文章畬乡祭祖习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聶志剛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畲族人 祭祖 风土习俗 祭祀活动

    泰和 聂志刚畬族人祖先为避战乱和灾荒,从中原客居江南,一般居住在「离天三尺三」的高山峻岭、人烟稀少、交通闭塞之地。他们崇拜祖先,民风敦厚,遇到灾难往往求助于祖宗保佑,久而久之,便成了畬族人的心态,多种形式的祭祀也应运而生。形成代代相传的风俗。每年正月初八举行祭祖会。同姓的畬族宗亲都走拢来祭祀盘瓠王(俗称狗头王),厅堂正中悬挂著彩色祖宗图像三十二幅,在祭祖会上要演唱祭祖歌。比如《盘古歌》、《封金山》、《高皇歌》等,祭祖后,将丰盛的祭品加工,合族人在一起聚餐

  • 文章安流洑溪祭祖礼仪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5期  作者:胡少良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祭祖礼仪 风土习俗 洑溪

    祭」字依据辞源的解释:「是把食品供献在神灵或祖宗的面前,而对着他行礼之谓也。」我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于祭祀都非常重视。在专制时代,上至帝王将相,每年都要举行祭天及祭孔大典。下至庶民,每年春秋时节,亦举行祭祖宗或各种神明诞辰等祭拜典礼。这是愼终追远的表现。其祭祀礼仪,有繁有简,例如祭孔行九献礼,一般行三献礼,而三献礼之中各地亦有不同,在五华安流洑溪一带,所用改良式祭祖三献礼,既简单,又隆重,极合现在农工社会之需要。兹将其简介如左:一、请土神仪式(俗称

  • 文章故鄕舊俗(九)——婚嫁的繁縟與浪費兼談我國古時婚制及有關其他種種——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9期  作者:曲翁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婚嫁习俗 祭祖 年夜饭 搬家

    男女双方,在结婚的前一日,都要祭祖,名为「过年」,亲戚邻居都要请去吃「年夜饭」,尤其鄕间,要前三朝吃到后三朝,而且阖第光临,鄕邻人家送了五百,一千铜钱,就要为他们每家准备一桌,连吃四、五天,眞是吃不销。所以有的人家往往为儿子结婚,以致债台高筑,一辈子也还不淸的很多。女家要比较好一点,只有吃前三朝,新娘花轿一出门,亲戚朋友贺客大多也囘去了,只有近亲如出嫁的女儿,外甥男女之类,还要住上十天半个月才囘去。运粧运装好像大搬家,把一切家具什物统统搬到男家去,扛的扛

  • 文章談「淸明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4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清明节 节气 习俗 扫墓 插柳 祭祖

    淸明节的:民间有插柳习俗,一些人家挂插柳条在门庭和院落上,妇女头发簪间夹柳梢,小孩头上戴柳条圈,谓「思靑(亲)」,民谚云:「淸明戴杨柳,下世有娘舅」。鄕亲们极重视淸明祭祖扫墓,做「淸明羹饭」。外出在海外,港澳台的游子,凡有返鄕归里的,多及时返囘家,尽赤诚思鄕爱亲之情。近年来,淸明节期间,特别是赴公墓地扫墓,人羣踊跃,熙熙攘攘车来人往,整整要忙上三、五天左右。旧时,各家预先做好靑(团)、麻糍、黑(乌米)饭,准备好酒菜,到先人墓前祭扫,给坟头上除去荆棘、杂草,添培

  • 文章淸明時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2期  作者:綠葉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清明节 习俗 扫墓 诗句 祭祖 田螺

    形容,其普遍程度,可想而知。淸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祭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并芟剪草木。」扫墓的情形大多如此,但如非新冢,可免素服。我们宁波历来的风敎,首重孝行,故对祖先最为尊重。宁波府志载:「鄕俗特重宗祀,春秋二分,冬夏二至在祠合享,淸明及十月朔则祭于墓,祭毕,共飮馂余。其岁时令节,各祭于家,行三献礼,丰俭则称其有无。」嘉靖宁波府志亦云:「淸明各家为靑餈黑饭,牲醴祭墓,封土揷竹,挂纸钱于顚。」宁波人春秋扫墓,拜祭祖先,郑重将事,不容或缺,在府志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