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祖先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淸明掃墓源遠流長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4期  作者:劉呂潤璧  出版时间:1988-02-17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 追念祖先

    相传闽南漳州和泉州人,本来均在清明节扫墓,因有一年的清明节日,在台湾的漳泉两州人,因争买菜肴祭品,发生纠纷,并且大打出手,最后经官方出面调解,协议漳州来的人过三日节,于三月初三扫墓,泉州来的人过清明节,在四月五日扫墓,以后就相沿成习了。目前在台湾最普通的扫墓礼仪分「挂纸」和「培墓」两种,各代表不同的意义。「挂纸」亦称为压纸,是用砖块压置五色墓纸在坟墓上,避免墓纸被风刮去,表示这座墓有后嗣,纸代表钱,献完纸钱后再拜墓,拜墓后才回家祀拜祖先灵牌。「培墓」之意

  • 文章(专载)从中原到台湾一页祖先渡海移民史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5期  作者:蔡天來  出版时间:1995-01-03
    关键字: 祖先 渡海移民 同姓宗亲 郑成功

    我們的先祖遺民來臺灣的原因:係中原動亂及人口壓力,因人之常情乃厭惡動亂,喜愛太平安逸。中國大陸,歷來多有大動亂,加上臺灣早有「臺灣好趁食(謀食)」,「臺灣錢,淹脚目(脚踝)」的美景膾炙人口,自然成為避亂的好去處。人口壓力:因大動亂固然引起人口遷移,但是太平盛世卻引發人口增加。歷史上幾次太平盛世引起人口大增,人多則窮,人民生活又陷於困苦。在人口壓力中,福建、廣東兩省因境內多丘陵,人口壓力最大,我們的先人向臺灣移民,自然最多。在臺灣的移民:荷蘭人入侵臺灣以前...

  • 文章鎭雄的中元節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熊光勛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中元节 习俗 祭祀祖先

    上供奉鲜花水果,表示恭迎祖先们囘来过节,并在桌子的四脚綑绑上四根竹竿,在竹竿的洞孔插上桂花、嘉禾、柏枝、名兰等。桌子上方,左右两侧用竹片绑起架子来,以摆放祖先们的牌位。其中以写「封面」是一项繁忙的工作,这份差事多,由在校生担任,所谓「封面」就是封在烧给祖先的「纸」写上他们的名讳。如同寄信一样的在信封上写上收信人姓名一样。如:右上角写「中元化纸」正中央写故显妣考某某收左上角写年、月、日。孝女男某某拜叩中元节祭祀,俗称「烧纸」至少在高祖以下五代,曾祖、祖父、父母亲

  • 文章中元節燒衣小考

    来源期刊:《闽聲》 第26期  出版时间:1968-10-15
    关键字: 祖先 中元节 习俗 烧衣

    者喧其不典,以伤敎之源,始于王瑨也。」这不见近世的烧衣——把重心放在祖宗七魂,用各色纸张制成各种衣服,以及杠箱楼房等等冥器,且在每一份冥器上写上祖先的名,好使其他鬼魂不得占有。……完全是唐代抄袭而来,眞的可说是由来甚古的了。至于烧衣而推及各种器,则似乎是如于宋代的。据「东京梦华录」云:「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横头帽子,金属假带,五服衣服。以纸糊架子盆游出卖。……大以竹竿所成三脚高三六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

  • 文章(漫谈七月)建醮普渡祭祖先开关鬼门烧早衣天上牛女银河会人间结缘赠由豆

    来源期刊:《闽聲》 第26期  作者:高湖 出版时间:1968-10-15
    关键字: 祖先 拜祭 中元节 金银纸

    半)」拜祭祖先第一要事,更扩及于野鬼饿魂,于是作醮,普渡,到处可见。我们福州人更有「烧早衣」的习俗,有的合并于七月十五日擧行,有的依各鄕村的习惯不在中元节擧行,但总在七月十一日起至七月十五日之间。烧早衣是先由高祖起,下至亡兄弟,旁及其他亲族,尤其注意早夭或无后者。讲究的一皮箱(当然也是纸糊的)一皮箱,简单些的也以黄纸包妥,内藏金银纸及一切应用物品以及四季衣服等,在外面并书明受领人的名称呼,然后口中念念有辞地逐次焚化。据说这样可以使阴间的亲人均可得到一年

  • 文章清算關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9期  作者:陳則東  出版时间:1980-04-25
    关键字: 祖先 务民之义 关羽 革命 志气

    古人说:聪明正直之谓神,所以神的生前一定是轰轰烈烈,气壮山河,或是守贞不屈,视死如归,或是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的奇特独行之士,都很値得钦仰与纪念。鬼为祖先之一,木本水源,为子孙者亦应愼终迫远,与神之崇德报功一样地来纪念。就个人而论,我们方寸中有神,即寤寐中有祖先,不要认为他视无形,听无声,而遂加以忽视;就政府言,更宜发潜德之幽光,扬先贤之成烈,藉以敦浇风而厉薄俗,孔子所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就是这个意思。一定要摧毁神像,把历来捍御灾患,保衞

  • 文章我可愛的故鄉——洋上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2期  作者:余流水 出版时间:1971-07-10
    关键字: 洋上乡 思乡 教育科举 祖先 娱乐

    姓秀才以外,与陈姓在中学毕业者,大有其人,林君玉铜去年在美国受训学成归国。逢时兄留学日本时,受知于国父,奉派返闽,策动二次革命,旋以事机败露,被逮时,不为威屈,不为利诱,卒为袁世凯鹰犬李原基在福州杀害。从容就义,且云只有断头革命志士,断无投降革命党人,亦人杰也。其堂弟其和兄肄业福州高等工业学校,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后因学习骑术,不幸摔马身故。国人对于祖先,至为尊崇,订有各种仪式,郑重纪念,以表达崇功报德,且示不忘水源木本。吾族,亦本此意,除各支派设有祖宇

  • 文章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張鳳儀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祖宗 祭祀 朱熹 张氏祖先 立碑祭祖 萧县

    朱子治家格言有一句「祖宗虽远祭祝不可不诚。」依笔者对「远」字的浅见,一是上下辈份距离远,已经有好多代了;二是指路程远。但有一个原则,祭祀不论用何种方式表达,都要恭敬诚恳。例如本人在高雄住家,供奉著「张氏历代祖先之神位」,每逢年节都有简单的祭祖仪式,自来台至今未断。再次返乡探亲,专程为先祖父母、先严、先慈立碑。我和内子陈秀英,到香港等了五个多小时,到南京机场已是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了。连夜赶到萧八区黄口鎭东张寨,已是翌日七点。虽是早晨,仍被亲人团团围住

  • 文章從我們的年俗說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譚國偉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年俗 祭拜祖先 吃团年饭 拜年

    的事要做,即使是男、女、老、幼、连小孩也不例外,如缝新衣帽、剪年画、剪窗花、大扫除、醃腊肉、醃泡菜、做糕饼、贴春联、各司其事、分工合作,一家老少乐乐融融,还有压轴的慎终追远,拜祭祖先,凡是称得上小康之家,都应有尽有,好一幅年终岁晚行乐图。可惜的在我国的所有名古画中,只有好几幅「淸明上河图」,而未有一幅年终岁晚行乐图至为憾事。前面说过,除夕已祭拜过祖先,阖家吃过团年饭之后,就算是辞年,之后大家还要团团围炉、守岁闲话家常,欢乐通宵。到子夜,打开大门拜喜神,求个

  • 文章親身體會 清明祭拜「慎終追遠」的意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李文慶  出版时间:2004-07-31
    关键字: 清明节 广东同乡会 祭拜祖先

    清明節係中國二十四節之一,在每年陽曆四月五日或六日。每年清明節前後,每多細雨紛飛,今年也不例外。一如往年,台北巿廣東同鄉會指派工作人員攜帶三牲、水果及香燭,前往兩廣公墓、黃佩蘭墓、梁清房墓及璜翠靈墓祭拜。筆者是廣東同鄉會新進人員,第一次參加,頗有新鮮感,也認爲深具意義。今年的清明節是陽曆四月四日。是日上午,台北巿廣東同鄉會在杜總幹事夢英率領下,林啓光、方燦、朱澤融、林惠連等四位組長、開平同鄉會總幹事關永平以及筆者,前往士林兩廣垂遠義堂祭拜。這座義墓位於銘...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