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相关简介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的吃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3期  作者:華塘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故乡风俗 故乡吃食 相关简介

    離開故鄕越久,越想故鄕的吃食,每一念及,眞是垂涎三尺。黃酒先說酒吧!我不嗜酒,甚麼茅台、大麴,甚麼白蘭地、威士忌,我都不感興趣。有些場合,不能不飮幾杯,完全拿上喝中藥的精神,一咕嚕灌下去。可是對於山西黃酒,那就不同了。山西黃酒的那種醇、香、甜,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爲酒中妙品,已經四十年沒有沾唇了。山西黃酒由小米糯米(黍)釀成,叫做「乾榨黃酒」,飮用時,必須煮開,喝熱的。北方冬天早上,格外寒冷,從屋外囘來,飮上兩杯黃酒,全身發熱,寒意盡失。黃酒的唯一缺點,...

  • 文章山西的古戲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古戏台 相关简介 历史记载 会馆戏台

    明清兩代由於戲曲藝術的發展,深入到大江南北的城鎭鄉村,不但臨時性半臨時性的戲台大量增建,而且固定性的劇場建築也大量增加,且品質也大爲提高。現將山西古戲台,分別介紹如左:廟台神廟結構中的舞台亭類建築,最早出現於北宋,但明清兩代的古戲台,數量最多,係屬廟台。但和宋、元時代的戲台相比,明清兩代戲台的建築水準,提高了很多。許多城市裏的寺廟,都有水準很高的戲台。最古的廟台,出現於北宋,首見於萬榮縣上村后土聖廟,該廟台舞亭抗日戰爭中毀於日寇,今存北宋眞宗天禧四年(...

  • 文章新絳搖錢樹年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摇钱树 相关简介 地方习俗 历史演变

    搖錢樹又稱錢樹子,最早見於漢墓出土。樹枝幹爲青銅鑄造,安插於石質或陶質座上,樹以飾古錢而得名。造型別緻,鑄術精美,表現了漢代工藝的高超水準。漢代王公貴族崇尚厚葬,他們將精美的工藝品和日用器物作爲葬品,也將他們崇拜的不死之仙西王母及他們生前所好的百戲樂舞等活動,鑄造於搖錢樹上。搖錢樹是夢幻之樹,在商品社會當金錢作爲交易媒介時,金錢累積的多少,成爲分別貧富的標誌時,人人便希望富裕,應用各種方法籌謀獲取金錢,甚至期望有朝一日,錢從天降,或幻想錢如果實,能在樹上...

  • 文章蒲縣礦物畜產簡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常福順 安雙荃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矿物畜产 相关简介 历史考古 地区资源

    蒲縣,位於呂梁山脈南端西坡之中,境內三面群山環繞,五川湴壑相通,昕河一水貫全境。全縣轄四鎭十一鄕,總人口九萬人,總面積爲一五一〇·六一平方公里。蒲縣歷史悠久。據薛關鎭龍王廟細石器遺址考古證實,距今一·三萬年以前已有人類活動的足跡,相傳公元前四二〇〇年前,堯帝大師蒲伊子曾隱居於今太林鄕蒲伊村,被堯封爲“蒲子國”地,縣名由此而來。在位於縣城東五華里的柏山之巓,東岳大帝黃飛虎的行宮東岳廟,氣勢宏偉,魅力不凡。它是一座集元、明、清建築爲一體的建築群,至今仍保存完好...

  • 文章家鄉過去的生活槪況(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4期  作者:續光清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生活概况 饮食习惯 相关简介 水与火的使用

    的地方,只好到山下或河畔的水井中取水。该处水井虽浅,但囘程必须上坡,近者尙勉可肩挑,远者实太辛苦,则须采用驮水办法,每一毛驴,驮水桶两个,桶上有固定木盖,开有方孔,水装满后,塞以木塞,然后驮运囘家。在每家院中,多有一高约四尺,径约二尺多之陶质水缸,用以贮存挑来的井水,1/3埋在地下,2/3在地上,如是在地面上二尺多,无论挑来的水倒入或用小木桶提取,均较方便。又在冬天地上部分,尙须围以芦席,席与缸之间,并填以谷壳保温,期水缸不致因缸中水结氷过厚而胀裂。在昔取火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