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活状况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州疍民考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仰青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疍民 来源考证 生活状况 文化习性

    其足部之形态而言,非同义而异音也。山海经有云:「贯胸国之东为交胫国,其人交胫。」注:「交胫、曲戾相交。」其中「曲戾」二字,或为曲蹄之所本。盖「戾」字与「蹄」字,榕音读时甚接近。致「曲戾」误为「曲蹄」,亦未可知。但此可证曲蹄当较刻题为后出。㈢ 疍民之生活状况疍民多数体甚强壮,性极耐劳。以舟居(亦有少数较殷富者,就岸边建屋而住)之便,其生活所资,多以运输货物,载渡客人为业。少数则以捕捉鱼、虾、螺、蛤,间或就河岸种植蔬菜等,罕有大量之耕作。亦有少数男子在商船或

  • 文章高雄山東社區的哀怨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王蜀桂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高雄山东社区 生活状况 不公平待遇

    高雄市小港飛機場旁有山東社區,區內包括山東、靑島、濟南三村。矮小的房舍、狹窄的巷道住了一千多戶人家。廿多年前,三村的居民百分之九十爲山東人,且絕大多數是靑島人,形成山東社區的原因是居民都是第二被服廠員工。你想知道他們的故事嗎?被服廠是軍方成衣廠,三軍官兵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的衣物,都由被服廠提供。台灣原有三家被服廠,在羅東的第一被服廠,從西安遷來,專做空軍軍服;高市市中一路第三被服廠從上海遷台,專做海軍軍服;由靑島撤來的第二被服廠則專做陸軍服。近年來第一、...

  • 文章隴東農民的生活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4期  作者:白水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陇东农民 勤劳朴实 社会封闭 生活状况

    六盤山下,涇汭之間,是我生命的起源地,也是我思想的發軔點。幾十年來,闖南走北,浪跡天涯,可是我的心却永遠繫牢在黃土高原的白楊樹上。無論走到那裡,無論看見什麼事物,我總要拿它和故鄉相關的情景來對照比較;無論讀什麼書,我總要拿故鄕的事實來參證硏究。因爲故鄕太缺少水了,所以我一生酷愛流水,不管是長江大湖,不管是淸泉小溪,只要是水,就會令我低徊不捨,甚至連八七水災逼我躲上屋脊的洪水都不討厭;故鄕沒有森林,所以我更愛樹,只要有一堆土、幾滴水,我就想植樹,假若我做了...

  • 文章蘇進祥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苏进祥 人物事迹 生活状况

    進祥先生廣西武鳴望族,世代耕讀傳家,高中畢業後,由於民廿年日本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全國抗日風潮興起,先生乃投筆從戎,考取陸軍官校十期砲科,廿四年畢業,先後考入砲兵學校第一期空中觀測班,陸大參謀班受訓,先生對學術之硏究極爲專精,任敎軍校期間,深得員生推崇敬仰。先生參加國民革命,凡四十餘年,歷任排連營長、軍校區隊長、隊長、大隊長、師參謀主任、留越國軍副總隊長等職,抗日戡亂建樹特多,曾奉國防部頒忠勤勛章、六星、八星、寶鼎等奬章,在戡亂軍事逆轉期間,力將所屬撤...

  • 文章我也得了奬學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6期  作者:黃麗鸝 出版时间:1969-12-01
    关键字: 生活状况 学习经验 获奖感言

    我是私立復興工專陶瓷科四年級春季甲班學生,係高陂澄坑陶子下人,但却在台灣出生,並不曾到過大陸家鄕。据家父說,陶子下四週都是陶瓷工廠,也許是這個原因,取名陶子下,而家父也讓我投考陶瓷科在復興工專三年半當中,學業成績雖不能稱第一,但總還算忝列前茅,對陶瓷科也頗有興趣。不過每年眼看着平均分數僅七十左右的同學們,都領到壹千二百元的奬助學金,而我却沒有這個份兒時,不禁內心就有股難過的酸味。廣東省同鄕會,每年均有正式公函,希望學校同鄕學生踴躍申請,但我的體育成績又偏...

  • 文章南洋回憶錄(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謝康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侨胞回忆 侨胞观念 南洋生活状况 社会风俗

    不过有些地方,他们还是比我们内地的农作方法,落后得多。例如当禾稻成熟,他们打谷子的时候,完全是用人的两足踩或牛的四脚践踏那些成熟的禾把,把谷粒弄脱壳以后才收集起来的。他们有一首「踏谷歌」这样唱着:(译意)祖宗啊!祖宗啊!香蕉黄了。杜娅,杜娅[2],杀狗当肴。是有罪的和不吉祥的呀!吹笛子吧!吃菜蔬罢!有雨水天,有阳光时,禾谷成熟了。匹亚娜祖先啊!香蕉黄了!这是土人收割谷物时,感谢祖宗降福,而以香蕉祀神,并且吹笛子来歌唱的。这也可以说和中国北方农人扭秧歌有一点

  • 文章泗水同鄕槪况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期  作者:劉乃福 出版时间:1967-12-10
    关键字: 印尼泗水 大埔侨胞 生活状况 同乡组织 经济教育

    一、前言泗水是印尼東爪哇的省會,自公元一九六五年九月卅日事件發生後,改稱泗水瑪里雅市,爲東爪哇的商業中心,有「小上海」之稱。街道大都淸潔整齊,商店櫛比,工廠林立,港口優良,地位頗爲重要。惟天氣炎熱,終年無四季之分,只有晴雨季之別,晴雨季節,有遲早的差異,但普通自十月至次年四月爲雨季,其餘爲晴季。在雨季期間,幾乎無日不雨,且每日下雨時間,相差不遠,如在晴季,往往接連兩三個月不雨,所以氣候乾燥,眞是熱不可耐,雖然有海風調節,也覺得無濟于事。全市分爲南北兩區,...

  • 文章洮岷「花兒」與農家生活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4、35期  作者:柯楊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农家生活 临潭县新城花儿会 对歌 生活状况

    每當麥穗兒接近成熟,菜籽花兒一片金黃,胡麻花兒藍得耀眼的季節,甘肅省洮河流域傳統的民間賽歌會——「花兒會」,便一個接一個地開場了。農曆五月端午的臨潭縣新城花兒會,五月十七的岷縣二郞山花兒會,以及「六月六」的康樂縣蓮花山花兒會,可說是洮岷一帶數以百計的花兒會中,參加人數最多,規模最大,名聲最響的了。所有的花兒會都是一年一度,風雨無阻。平素葱鬱寂靜的山谷,每年到這個時候,無不被那高昂悠揚的歌聲所浸透。花兒會不但吸引着方圓百里之內的莊稼人前來朝山、對歌,而且也...

  • 文章沭陽吳鐵秋先生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 吴铁秋 自述身世 人生观 创办教育 移风易俗 生活状况 诗联

    一、自述身世及其人生觀吳鐵秋先生,名紹矩,字鐵秋,后即以字爲名。生于一八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二百,卒于一九六三年一月十六日,享年八十九歲。據其「濱八老夫自述」中稱:"我有賢父,照父所做的「居處紀錄」上說:他十九歲失了家,依母舅程氏。替程理家政。程有田六千畝,我父安上全下,內外井井有條,不挾勢弄權。衞護庄田,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經我父處理,大家情服無異言,人說我父有隱德。爲外家勤苦三十年,仍舊受窮三十年,人說我父有清德。我母我兄嘗述我父軼事,我受印...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