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特色建筑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隴上金城——蘭州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兰州 特色建筑 城市风貌 瓜果 古迹名胜

    相形之下就显得过于狭小,「门小窗户大」,正是当地建筑特色。街心是饕餮的天下。不论荤、素,兰州与内地任何一个城市相比都不会逊色,当然,游牧地区的抓肉,在这里也是特色之一。手抓之宴展开,宾主入席,以手代箸,大杯飮酒,大口撕肉,可是拣最肥最肥的部份吃哦!到兰州,旅客一定会尝尝这儿的瓜果。兰州是有名的瓜果城,人们说这里「一年四季,三香不断」,三香就是花香、果香、瓜香。兰州黄河两岸土地肥沃,适合种瓜栽果,每年开春,黄河两岸和河心小岛上,桃花、李花、玫瑰花、梨花接连开放

  • 文章典型的客家民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4期  作者:廖世覺 出版时间:2015-10-31
    关键字: 客家人 民居 建筑特色

    地理,儒家哲学,建筑艺术于一体,给客家地区带来浓郁的乡土风情,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民居。四、方型围楼 封闭式结构,具有极强的防御性,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单环或多环围楼,中间为公用空地或另建有堂屋。五、圆形围楼 封闭式结构,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围楼,有单环也有多环,中间天井便于通风采光,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六、杠式围屋 由若干栋纵向并列的平房或楼房组成,中间两杠间门对朝,天井较为狭长,有一层或多层房间。七、自由式 指房间组合没有以上规律,且无明显主次关系的房屋

  • 文章从万载古城看赣派建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40期  作者:丁梓青 徐小明 出版时间:2015-08-25
    关键字: 赣派建筑 天井式民居祠堂 万载古城 建筑特色

    素雅,具有浓厚地方特色。赣祠均为砖木结构的楼房,一层半高,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封火墙。木构架房屋,封火墙必须高出房架,使之在发生火灾时能有效隔断火路,防止火势蔓延。外围护墙绝大部分都是非承重墙,耐火极限可至8小时,这也是赣派建筑不在外墙开出过大窗户的原因之一。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封火墙后面。封火墙的功能限制了建筑的形象,所以迫使建筑工匠们对山墙进行相应的艺术处理,从而使封火墙成为个性鲜明的造型要素和建筑外观特征。封火墙上那高挑

  • 文章走進美麗的客家古村落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繆德良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客家 古村落 景色 建筑特色 人文底蕴

    的彩虹。向东望去,县城的高楼座座挺拔,披霞抹锦,江水追金逐银,鳞光片片。环望四周,远山近城尽收眼底,风景壮美之极。欣赏客家古村落的美,不少人会把重点放在那美轮美奂的建筑特色上。的确,那浩然大气,那围砖成城,那精雕细镂,均令人叹为观止。客家古村落,不少是由庞大的围屋组成的。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大,用石头、用泥砖、用多合土圈囿而成。客家人是「外来户」,秉持「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的生存之道,防御心特强,借鉴北方及国外的建筑特点,并根据自己所居住的环境

  • 文章寧波地名初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10期  作者:林宗瑾 出版时间:2000-10-10
    关键字: 宁波 地名由来 建筑特色 地方风俗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平原丘陵相间,其地名颇具地形特色。古人定名,后人沿用,耐人寻味,奇趣无穷。平原水网地带,河流纵横,沃野一片,民间相通必先架桥,故村鎭以『桥』而得名较多。如:鄞江桥、福明桥、庄桥、盛垫桥、宋诏桥、张斌桥、紫桥、望春桥……其桥以石拱为主,造型别致,坚固耐用。村民傍河聚居,桥既使邻村之间『天堑变通途』,又是当地引以为荣的建筑物,故以桥命村。农家村庄则更具『小桥、流水、人家』之美景。丘陵山峦间藏有无数小块山地平原,先人来此背山临溪结庐搭舍,以

  • 文章財團法人臺北縣三峽 長福巖清水祖師公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清水祖师 长福岩 建筑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

    寄托之中心,其建筑则可反映当时社会时尚及民间艺术之水准。四、本巖之特色:本巖占地约五百余玶,以纯粹古法建造为五门三殿式庙宇,其特色:(一)从前殿石阶开始,地面、墙壁、廊柱全用石头砌筑而成,是一座以石为基,以木为顶的庙宇。(二)五门皆为铜门,前殿正门,并列哼哈二将(郑伦和陈奇),两边为四大金刚,代表风调雨顺;前殿东厅铜门取意加冠、进禄,西厅乃簪花、锦簇,代表荣华富贵。(三)石柱、铜柱(龙柱、花鸟柱)数量之多,冠于各地寺庙,现已竖立一三〇根,全部完工时,总数为

  • 文章談苕溪風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8期  作者:沈秉文 出版时间:1986-08-10
    关键字: 苕溪 地方风俗 特色美食 山水建筑

    和能耐。安溪在瓶窰的下游,距瓶窰很近,仅约七华里。它是建立在一块高地上的市集,正好成了一段最坚实的堤坝。这个市鎭虽然不大,但却很热閙,每日上午,苕溪两岸四鄕的居民都在这里出市,人来人往,市面颇为繁荣。安溪鎭上的这座大石桥和瓶窰鎭上京杭国道的水泥大桥,为筑在苕溪上面仅有的两座桥梁,由于安溪的溪面宽,地势高,因而这座大石桥的状貌和气势,便必然比瓶窰京杭国道上的公路桥雄伟得多。它的特色是:拱形建筑,有七个桥洞,中间最大的一个桥洞可以通过大型的船只或竹筏;桥面宽而高

  • 文章客家人與涼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客家人 凉亭文化 建筑特色 凉亭楹联 民间传说

    顿消,精神倍增,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因而,凉亭向为山区客家民众所喜爱。客家凉亭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殊。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到处可见,且多与四周景物相映成趣。各个亭的起名亦颇有考究,如望江亭、望梅亭、遂心亭、清风亭,极富文学韵味。还有那亭内的植联,寓意深远,书法挺秀,常与当地的地理、历史或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既赞美风光,又比喻人情,给过客带来有关人生世态的启示,如岩上乡的「清风亭」联:野鸟有声,开口劝君聊且息;山花无语,点头笑客不须忙。有名的大埔县高阪「望江亭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