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燃料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拾穗(二八)農業槪況——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鄕訊》 第8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2-15
    关键字: 稻米 农民 燃料 稻床 箩筐

    割稻之时,正是秋高气爽之际,其实农民们亦必须选择好天气,所割之稻,家鄕是随割随运,全部运至晒谷场上,再进行次一步作业。所谓次一步作业,即是将稻穗上之谷粒使其脱离稻穗的工作,其所以要在场上作业之原因:一、因家鄕人烟稠密,无山野荒地,燃料缺乏,稻草为农户燃料必需之一种,反正稻草迟早终须运囘,不如在稻谷未离稻穗时一次运囘再行作业,不若台湾农户可将稻草弃置田内,任其腐烂藉作肥料。二、因家鄕尙缺乏打谷机,无法在田间作业,即使有打谷机可在田间作业,但溅落在田内之谷粒

  • 文章河南芝蔴處處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河南特产 芝麻 功用 燃料

    实)晒乾,以水煮熟,用淸水泡洗,除去黄色苦液,以水淸为止,充作蔬菜,不论冷拌热炒,熬煮和菜,或和面粉蒸食,或下面条煮食,或包饺子、蒸包子、炸油角子,均味美可口,极为好吃。但外省人多不谙芝蔴叶作菜的三味,还以为「苦」不堪食,大表惊奇呢!芝蔴收成后,所剩的稞秆晒乾,充作燃料,火力强烈,犹若瓦斯,无烟无味,不薰不染,干净异常,烧后锅底仍淸洁如故,且灰烬极微,若木炭然,常百斤芝蔴秆燃后,所剩银白灰烬不过一斤,稞秆愈大余烬愈少,厨房用之,既不虞空气汚染;又少垃圾尘埃

  • 文章燒柴牛屎香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2期  作者:毛一波 出版时间:1974-06-01
    关键字: 流井 燃料 黄牛 牛粪

    —自流井乡俗杂谭六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国时报载:「中央社麻萨诸塞州,纳蒂克廿六日美联电:美国陆军硏究员今天说:他们已发明一种方法,将牛粪木屑及树木等,转变为乙烷,可与汽油混合,作为汽车燃料。该方法是将纸,垃圾、牛粪等任何动物及植物纤维物品,转变成葡萄糖,然后发酵为乙烷。」读此新闻,始知木屑竹头,牛溲马勃,确为有用之物,而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且使我们不能不佩服现代科学精硏之成就。因此,也使我联想起故鄕的牛粪来。我的家鄕自流井,是四川有名的产盐区域,纯矿工

  • 文章林秉東埋頭硏究有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林秉东 科学研究 河流湖泊 水生植物 燃料

    林秉東先生瑞安仙降區人,本文錄自中央日報七十五年十二月廿五日電訊

  • 文章上山砍柴充燃料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孫雄飛  出版时间:1975-06-30
    关键字: 上山砍柴 燃料 蒋经国 《守父灵一月记》 忠孝仁爱 珍贵教材 民族特性

    少是启廸国人,敎导靑少年的珍贵敎材。五月一日 蒋主席写记着:「囘思往年侍 父散步于慈湖,亲采杜鹃之情况,父子边走边谈,父亲曾谈及少时上山砍柴背囘家中以充燃料的情形」。其中文化敎育的意义,最为深远。记得小学读书时代,家鄕——浙江衢州鄕间百姓都是以农为业。没有现代的各种煤气、瓦斯,可作燃料,都是用山上的柴火(民间叫法)来烧菜煮饭的。因为山是未开垦的,虽有主人,但无人看管,满山遍谷都是矮短的树,高高的长草,淸苦勤勉的农家,是家中父亲或年纪长大成人的子弟,在农作不忙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