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澎湖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澎湖从军到台北升学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莫珩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澎湖从军 考试 台北升学

    民国三十八年盛夏之际,国家面临全面崩溃。山东七个流亡中学,分别由江南各省到达广州,人数已大幅减少,仍有六千名左右。是时中央政府若干单位也在广州,经各校校长的奔走,政府最后决定,及龄的男生以「从军报国」的方式,接到澎湖从军。敎职员及女生和幼年的男生,由敎育部另设「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收容安置。于是在六月二十五日集体来到澎湖。各校男生分驻渔翁岛各村,敎职员、女生及幼小男生合计一千余人,在马公岛的马公小学内住下来。从军的学生约五千人,分编为若干大队、中队

  • 文章国立中学在澎湖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顧樹型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国立中学 澎湖 “以校为家”

    编者按:本文系民国三十九年六月在「中华日报」发表的,距今已整整三十九个年头。顾树型先生对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成立的经过,作了忠实而简明扼要的报导,并清楚地说明「以校为家」的特性和师生在极度艰困的条件下,仍旧弦歌不辍的情形。当年那五千三百多位山东流亡学生,如今都已是五十多或六十出头的人了,重读此文,当可勾起无穷的囘味!在三十八年大陆沦陷后,只有我们山东省有这么多的青年学生追随政府来到了台湾,政府也只有为我们山东的流亡学生在台湾设立了一所学校!这是我们

  • 文章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迁到彰化员林后与我有关的几件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劉曉武  出版时间:1996-12-20
    关键字: 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 人物回忆 澎湖

    民国四十二年到五十年我有几件颇感满意的事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本系山东流亡长江以南八所联合中学及临时中学集体到台湾澎湖从军,凡是十六岁以上男生皆编入四十军三十九师;分为一一五及一一六两个步兵团,余下的小男生及女生一千多人,完全由敎育部,部款部办之学校,仅仅借用澎湖防卫司令部之名,也合乎东南长官公署陈诚长官之主张:不准大陆流亡学生入台设校。校长原为山东省敎育厅厅长徐轶千先生兼任,自三十八年七月一日至三十九年二月底,以病辞职。敎育部改聘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官

  • 文章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命名经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王志信 出版时间:1988-03-20
    关键字: 澎湖 防衞司令部 子弟學校 命名 流亡學生

    本文作者王志信篤修先生,爲當時該校副校長,校長由司令官李振淸將軍兼任,校務係由王副校長負責。

  • 文章張敏之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張筠山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张敏之 生平事迹 澎湖冤案

    小学。君偕同其他校长,每日出入澎湖防衞司令部,见司令官李振淸,洽商学生安置问题。回来时,皆是满脸失望。第一次回来,即慨叹道:「一切都完啦,人家什么都懂!」当然指的司令官那种颟顸自矜,无所不知的神态,即深深的感觉到学校前途,已无希望。还有一次回来后,愤然道:「到了什么时候了,还争校长!」言下无限感慨。盖当时司令部计画,成立个学校,以收容学生,有人觊觎校长的职位,暗中竞逐。当时国家大局,危疑震撼,原有的各个学校,已土崩瓦解;人心惶惑,什么名位,实不足争;而竟还有

  • 文章續貂「烟台聯中滄桑錄」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郇彬 出版时间:1996-06-20
    关键字: 《烟台联中沧桑录》 澎湖冤案 师长回忆

    烟台联中在澎湖那段时间,正如十七世纪德国诗人HOLDERLIN在他那“THE RETURN OF THE GODS.”中所说的:「我们正处于逝去上帝和尙未出现上帝之间的黑暗深渊里。」

  • 文章会务消息

    来源期刊:《浦東》 第25期  出版时间:1981-07-15
    关键字: 澎湖游记 石门水库 餐会 端节慰问

    陆、海、空之旅是七十年的霉雨时节,新竹、桃园地区,下了八十年来罕见的豪雨;在这种天况下出外旅游,是最不理想日子,但同鄕会举办之澎湖、高雄、台北、海空之旅,正好选在这个时候,我们选日作业的时候,只注意到海上的风浪,而忽略了霉雨,五月海洋,比较风平浪静,所以择在五月二十九日首途,由台北飞澎湖,三十日乘台澎轮赴高雄,三十一日坐游览车返台北,一切洽调手续,委请大道旅行社陈政布同鄕代劳。在五月二十七、二十八两天,台北阴雨绵绵,同鄕会的电话,也响个不停,几乎都是询问

  • 文章泉州鱗爪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作者:淳于旭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港口出洋 铜钱买卖 海关检查 市舶司设立 藩民常驻 澎湖旧载

    的习惯,这含有优待侨民的意义,但汪大猷认为外国人既到中国来生活,就该遵循中国法律,与中国人民一样接受同等待遇,所以,他主张处理夷民纠纷,「当用吾法」。史实,反映当时泉州人民对待外国侨民的态度,幷没有歧视的排外思想,法律也没有限制外国侨民的活动,所以才能任其「夷民杂居」。至于夷民杂居之后,发生纠纷冲突,这是任何地方的民间都会产生的刑事问题,汪大猷主张「一视同仁」的法律观点,是很有见地的。澎湖宋史「诸蕃志」载:「泉有海岛,曰『澎湖』隷晋江县。」澎湖羣岛正式志于

  • 文章員林·故鄕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4期  作者:孫英善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员林 澎湖防卫司令部 山东联合中学 师生会

    和朱炎二兄,连袂而往,这是两年前他们来美国讲学时,就预先约定的,早已排在追和赶的程序里。我们那所称为「流浪者之家」的学校——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于民国四十二年初,在马公饱尝了四年的狂风飞沙之后,由当时的范校长觉非,奔走呼救,才幸运的乔迁到这个四季如春的员林小鎭。学校也改名为「敎育部特设员林实验中学」,自是就挥别了动乱的马公时代,开始了安定的「实中」岁月。范校长由于经年的舟车顚簸,而积劳成疾,急需休养,在全校师生的感恩和祝福声中,功成身退。敎育部就敦请

  • 文章澎湖防衞部子弟学校槪况曁训导工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柳西銘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澎湖防卫部子弟学校 午夜持抢追捕歹徒 训导工作 学校概况

    一、写本文的动机民国七十八年十一月五日,台湾省立员林崇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扩大举行创校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及新建学生活动中心落成典礼合倂举行,该校前身,即民国三十八年七月教育部创立的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民国四十二年春迁校于此。嗣后屡易校名、及改制,始有今日崇实高工。是日参加庆祝的贵宾,曾任职的教职员、及历届毕业生,人数众多,校友分别多年,一旦相聚,喜气洋洋,快何如也。尙校长午宴款待,筵开二百席,美酒佳肴陈列满桌。笔者一席计十人,都是在澎防校同甘苦共患难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