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南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代的海南教育(续)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蘇雲峰 出版时间:1987-12-30
    关键字: 宋代 海南教育 举人进士题名录 海南内地化进程

    作者:苏云峰先生海南崖县人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敎育史,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述甚富,近年参加中国近代化地域研究,作有湖北敎育史、张之洞、海南华侨革命奋斗史多种。

  • 文章吃在海南——椰子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韓介光 出版时间:1991-09-30
    关键字: 海南 椰子 传说故事 地方美食

    海南属热带气候,水果亦皆属热带水果,椰子是其中之一种。据史书记载,海南栽培椰子起自汉代,至今已有二千多年。而且还有一段十分动人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十分美丽动人的黎族姑娘——椰妹,生性十分勇敢和刚强。她看见自己的族人生活犹如野人,于是立下了为自己族人谋福利的志向。不久从雷制燃烧的树木中,取回了能够御寒、熟食的火;从猎回的野兽中驯养了牛,羊、猪等牲畜;从野果、树林中识别栽培了香蕉、荔枝、木瓜等果树。她不仅一心地为自己同胞谋福利。同时,还遍尝百草,为人

  • 文章宋代的海南教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蘇雲峯 出版时间:1987-09-30
    关键字: 海南 宋代 教育发展 发展历史

    一、绪论海南原为中国大陆南方的一个荒岛,大约于距今二千八百年前,已有黎人居住其间。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〇年)设置珠崖、儋耳二郡以后,正式进入中国之版图。尽管政治上的统治并非坚固,汉人的移殖,已逐从北部沿海向南发展。但经历三国与隋唐,人口的移入,反有减少的趋势。由于中原多故,黎族的反叛性,及汉族移民的稀少,中央政府没有在此设立敎化机构的意向。敎化的工作,全视地方官吏的良知而定,不过,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唐代历任官吏中,仅有王义方一人愿意负起传播

  • 文章海南大学前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梁大鵬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海南大学 建校始末 教育方针

    吾琼僻处南疆,环境孤异,感应不灵,难得风气之先,凡百事业,也就瞠乎人后,鄕人每谈及此,长叹短吁,以此为病;然因囿于实际,诚亦无可如何!抗战期间,由于中枢决策,海南建省,势所必趋,鄕中先进一时集会陪都,兴奋之余,相与计议,如何适应实际需要,汇合琼人智慧,共谋建鄕发展!当时,凡吾琼人无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掀起一股建鄕的热潮,大家见面,这为话题,大家内心,这为共鸣。这是琼人在其公共行为上团结表现的第一回合。由于这一发展,演蜕出来的有二大事实:一为海南企业公司

  • 文章槟榔——在海南黎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韓介光 出版时间:1990-09-30
    关键字: 槟榔 海南黎族 地方物产 风土习俗

    槟榔产槟榔树,是一种棕榈科乔木。据说自汉武帝平南越时即传入中国。而今主要生长在海南、台湾、云南以及广西等地。槟榔树的树干笔直,上下一般粗,跟竹子一样有节而没有侧枝。槟榔是该树的果子,种类近二十种。「槟」与「榔」是两种不同的产物。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引说:「尖长而有柴绞的是槟,圆大而矮的是榔」。食法多样。有生食、也有熟食。但大多加上扶留藤叶、蛎蚌灰放在嘴中咀嚼。是否是心理的一种补赏作用不得而知。生食时如果吃到槟榔王——倒吊仔,则全身发热,劲道十足。所谓槟榔王

  • 文章韓漢藩:讀書報國 文士典範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王會均 出版时间:2014-04-30
    关键字: 韩汉藩 人物生平 私立海南大学 教育

    韩汉藩(一九〇九—一九九九)氏,又名:平庐,谱名:灼丰,海南特区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抱罗镇南堆村(陈俊《海南近代人物志》作:水北市南薰村)人。于清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己酉岁九月初八日生,民国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己卯岁六月二十日,在日本仙逝,享寿九秩一岁。韩汉藩氏,天资聪敏,勤勉好学,少年就离家往广州城,考取广东省立广雅中学就读。时值孙逸仙(中山)博士,在穗诠讲三民主义,课余皆往聆听,殊受薰陶,影响至大,受益匪浅,激化「读书报国」志向。民国十六

  • 文章建设海南作先锋(南风学会会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蔡才瑛 黃友棣  出版时间:2000-11-30
    关键字: 南风学会 南风学会会歌 《建设海南做先锋》

    海南文昌人,民国廿八年生。出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曾任:越南胡志明市(西贡)华侨公立文苑中学校长、堤岸华侨私立中兴中学创立人兼校长,南风、海南文献及文昌文献等杂志主编。现任:中华民国南风学会理事长、丘海学会、海南及文昌同乡会常务理事等社团职务。著作有:「南海恋歌及椰林曲」等两种。广东高要人,民国元年生。出身广东中山大学,留学欧洲研究,系国宝级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历任国内外大学教授,毕生以中国音乐教育及创作为职志。曾获国家文艺奖特别贡献奖

  • 文章不收學費的文溥農業職業學校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7期  作者:韓介光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韓文溥 海南 文溥農業職業學校 课程 校训

    海南虽已建省多年,但因起步较慢。所以直到现在还普遍处在农业状态中,贫富不均之现象随处可见。当地政府虽然先后派人到各地取经,希望能赶快改变现状。但结论是「需要庞大的资金与人才」而且缓不济急。其实前者筹集较易,而后者非要经过长时间训练不为功。而今一位耄耋之乡亲,不知老之已至。还愿往下扎根服务桑梓,造福乡里。设学校,育人才。更有「立足海南,展望世界」之雄心,特作此文以自惕。文溥农业职业学校是省教育厅批准,香港「强华建教基金」捐助港币伍佰多万元兴办的农业高中

  • 文章端午節與屈原精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王會均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精神 海南民俗 现代诗人著作

    ]端午节乃中国二千余年节日,家喩户晓,其习俗:悬钟馗像,挂艾蒲、赛龙舟,吃粽子,飮雄黄酒,点雄黄,洗百病,佩香包,备牲醴,民俗因地而异,惟多为辟邪解毒用意,海南各县习俗多类似,其用意亦然。[2]依据琼州府志,曁各州县志,以及相关海南风俗资料,就其海南节习俗,分别著述于次:挂艾蒲:采菖蒲悬艾虎、是为避邪驱瘟之意。家家户户插于门楣,据传具有「驱魔袪鬼」神效。放风筝:海南制作风筝方法,与大陆各省回然不同。其头部加以藤弓,响声喧天,以最高者为胜,或相纒斗的胜负为乐

  • 文章蓬島聞瓊音人親情郁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王會均  出版时间:2003-07-31
    关键字: 海南琼剧 海口市琼剧团 主要演员 主要剧目 2次访台公演

    琼剧,乃海南地方戏,系用海南方言(俗称:海南话,属闽南语系,台湾称福佬语系)演唱,俗称:海南土戏。琼山、海口,称:斋。清末、民初,又称:海南戏。海外琼籍侨胞,多称:琼州戏、或曰:琼音。于今海南各地,普遍使用「琼剧」名称。琼剧主要在海南各县(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演唱,亦曾上北京、武汉、广州、汕头,甚至被邀远赴新嘉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巡回公演,深获海内外各界赞誉。于今,除海南省琼剧院一团、二团、青年团外,海口、琼山、文昌、琼海、定安、澄迈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