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洛阳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岳家重地话洛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洛阳 沿革 名胜 诗歌

    周公营洛平王迁,东汉光武魏曹沿;西晋司马北元魏,隋有炀帝唐昭宣;五代后梁与后唐,九朝都会不虚传。佚名謌秦置三川郡;汉改曰河南郡;后汉徙都之,改曰河南尹,兼移司隶校尉治此;三国魏置司州;后魏置洛川;五代徙都之,仍曰司州河南尹;东魏复曰洛州,改置洛阳郡,又分置河南郡;北周于洛阳称东京,置洛州;隋建东京,改洛州曰豫州,又改为河南郡,置尹,寻改东京为东都;唐改为河南府,改东郡曰东京,寻罢京复为东都;五代梁复为西都;后唐复为东都;晋复曰西京;梁曰西京,河南府洛阳

  • 文章先賢呂蒙正瑣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5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0-05-25
    关键字: 吕蒙正 传记 北宋官员 洛阳

    先贤吕家蒙正先生,字圣功,洛阳东南鄕相公庄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六年)擢进士第一。蒙正气质宽厚简朴,平素以正道自持,无论在朝在野,均为众所崇望。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丙午,(公元九四六年)卒于宋眞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一〇〇六年)享寿六十有六岁。祖梦奇任户部侍郞,父龟图任起居郞。龟图以多宠故,将其母刘氏同蒙正一并逐出家门,置生活于不顾,以至沦为乞丐。故其幼年境遇,极为艰苦。其所居住相公庄之村西,有古刹曰金钟寺,庙宇轩昂,规模宏伟,方丈某收蒙正敎养

  • 文章武進清乾名人——趙翼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71期  出版时间:2008-12-20
    关键字: 赵翼 武进 洛阳 纪念 雪松廊

    也许是受了秦氏始祖秦观的庇佑,以后的洛阳,人杰地灵,才俊辈出。写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我国史学大家、著名诗人赵翼。赵翼在文学、诗学上的成就也冠绝一时。而今,洛阳文化建设深受其影响。二〇〇六年十一月,洛阳鎭人民政府和戴溪小学斥资三四·七万元在戴溪小学建造「赵翼纪念长廊」(又名「云崧廊」)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文化遗址。戴溪小学因为赵翼文化充满了诗意。赵翼塑像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成长。走近赵翼,了解赵翼学校书院有赵翼的专柜、有专题网站「走近赵翼

  • 文章中华民国行都——洛阳地文人文槪述第一编 前言体例及插图说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8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5-08-25
    关键字: 洛阳地貌 公路交通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洛阳历史

    前言洛阳为历代都会,一二八事变,又为中华民国行都所在。若仅以河南省一县治目洛阳,恐贻人以数典忘祖的讥讪。洛阳自奠为行都后,中枢政要及各党各派名流,悉集于此,大凡民意机构参政会,与国民大会的筹设,及立监委员选擧法,均在国难会议有所决定。议题藏在盟府,任人皆可覆按。洛阳县志,只有乾隆和嘉庆版。民国初年,宏文社仅印有石仰选辑。洛阳绅矜方谋议续修,奈战乱不息,洛都常当其冲,无形搁置,迄未修辑。民国二十七年,河南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洛阳县长李杏村,始行组设委员会

  • 文章东都洛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6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六大名都 洛阳 牡丹 先贤祠庙 寺庙

    在我国六大名都中,笔者在本刋已先后介绍了南京和西安,以及在「西湖」文中,提到了杭州,都曾在我国历史上,担任过重要的角色。但在中古时期,洛阳却是军事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右据虎牢,左控关中,北望燕云,南凭江南,隋唐以前,皆据洛阳以争霸中国。且先后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后唐等七代建都于此。计周代五一五年,东汉光武中兴定都一九六年,曹魏四六年,西晋五二年,北魏四一年,以迄隋唐,共达九三四年。较之北平六百年,南京四〇九年,开封一九五年,杭州一五三

  • 文章徜徉山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廖世覺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洛阳市 壶口瀑布 黄河 牡丹花

    洛阳牡丹花会春暖洛阳涌客宾,牡丹花会闹芳辰。丰仪绝色千丛美,旷代仙娇万朵珍。魏紫嫣红高雅质,姚黄妩娆雍容身。奇葩绚丽无双艳,国色天香耀世人。黄河壶口之旅黄河亘古恶涝顚,滔浪横呑秦晋天。大禹劈开壶口堑,惊涛冲泻孟门咽。千秋浩气固疆土,万里洪流浥绿田。民族摇篮根据地,神州富强子孙绵。

  • 文章中华民国行都——洛阳地文人文概述(二)第二编 经纬星象及地文概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9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5-09-25
    关键字: 洛阳 人文地貌 邙山 秦山 钟山

    地文涵义,相当广泛,不日自然地理,而曰地文,其包涵当有经纬、星象、山川地形、土壤地层、生产气候,以及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何者有害于民命?何者有利于民生?皆在其内。山是讲脉的,陵谷有时断绝,或根本不见其存在,而山脉永久连续,未尝稍断;水是讲流的,河水经常不见(伏流),而流未始稍停。此余观察邙山水的目睹,与耳闻不同。一、经纬星象疑义洛阳地居北纬三十五度,经在一一零与一一五度之间,中华全图有所指示,似不容置疑,所疑的是星象。余于本体论,皆不甚谙练,故不明宇宙

  • 文章周公营都洛阳之地理形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80-01-25
    关键字: 洛阳 战略地位 地理条件

    周公营都洛阳,乃欲措国家如泰山之安,盘石之固,为不争之事实。只是文人持论,与军政人员观点大不相同。至于其间是非,非本文著论范围,悉置不言,仅擧历代名贤持论内容数则,为本文作地步。太祖高皇帝五年五月,置酒洛阳南宫,群臣宴会,议及定都事宜,群臣竞言「洛阳东有成皐,西有绳池,背河向洛,其固足恃,独齐人娄敬,不以为然,张良是其议,遂定都长安。宋李去(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曰:「洛阳处天之中,挟肴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赵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去非之志在

  • 文章洛阳故鄕潘寨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地理位置 风景名胜 洛阳牡丹 思乡

    洛阳故鄕的潘寨鎭,位于洛城东南十五华里之夹河中心。为该地区一大市鎭。住户五百余家,人口约三千人。为洛阳东南路直通偃师县必经之孔道。所谓夹河者,因该鎭位于伊洛两河之间、北临河面宽广的洛河。鎭南八里左右,即为由龙门东下之伊河。由该鎭沿大路东行,计廿五华里,为毗邻偃师县之翟鎭。再东临偃巩交界处,系伊洛两河交会之处,俗称两河尾。两河会流,再东经巩县注入黄河。洛阳全境自民国以后,分设九区管理行政事务。区名以易经中的八卦,即干、坎、良、震、巽、离、坤、兑等八个字命名

  • 文章追述洛阳新闻文化事业——洛阳河洛日报发刋始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洛阳 新闻 《河洛日报》 抗日战争

    洛阳自奠为行都后,新闻文化事业如雨后春笋,蓬勃茁壮。民国廿年五月,有河洛日报之创办,同年冬月有大中华日报之发刋。次年(民国廿一年)又有行都日报出版。抗战军兴后,有中原晚报问世,主持者为杨载东、杨依萍诸君。民国廿七年夏月,中央通讯总社设洛阳分社,由黎有民任主任。又有地方性的华北通讯社及远东新闻社,先后发稿。军中亦有阵中日报之发行,此时河南省的河南民报及河南民国日报,亦相继移至洛阳出版,尔时的洛阳城巿,已形成华北的文化重心。就新闻事业机构言,已有十四家以上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