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注释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廣東俗語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黎晋偉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广东 俗语 注释

    凡地方俗语,多产生于一般日常接触之事物,或与地方掌故有关者,广东亦然。兹就随忆取及,略加注释,以资解頣,并为外省朋友提供了解广东俗语之一助。歇后语类「鸡食放光虫」—心知肚明粤省有一种「放光虫」,体质发光,鸡见之,即啄食。故云。按:此与外省谚语所谓「哑巴吃汤团—肚里有数」,义相近也。「吹熄灯笼买火枝」—明体贴灯笼,火枝,皆为夜行照明之工具,火枝,即火炬,以竹为之,放称「火枝」。此「吹熄」,系指用口吹,不是风吹,喩对朋友之有意照拂也。「纸扎老虎」—得棚牙「棚

  • 文章家鄕俗話選註(十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8期  作者:金溪翁 出版时间:1980-01-01
    关键字: 家乡俗话 来源注释

    寧可替乖人揹包袱,不可替笨人出主意:乖人是家鄕話,就是聰明人。雖不能說是先知先覺。總是頭腦靈活,經驗豐富,分析事理有條有紊,知道的常識也較一般人多。替乖人揹包袱就是追隨乖人的意思。從前出門遠行携帶之物用一塊大方布包在一起。(這塊包東西的大方布就叫包袱。)行走時揹在肩上。國劇中不是有許多例子,揹着紅色包袱遠行。換句話說包袱就旅行時的行李,好像現代的旅行包旅行箱。揹包袱不但是追隨人,更兼有做下手或服侍人的僕人意思。替笨人出主意如果出了紕漏,有人會恨你一輩子。...

  • 文章家鄕俗話選註(十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9期  作者:金溪翁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家乡俗话 来源注释

    難得碰着天官賜福:國劇裏有一齣吉祥戱,叫「大賜福」或叫「天官賜福」。「賜福人間」在臺灣所看到的僅上天官和四個雲童,唱曲牌。卽使是春節時,不過多加上福祿壽三星,和牛郞、織女、財神、送子張仙,再加上跳魁星,同五子奪冠而已。家鄕各地迎神賽會和冬至祭祖時演露台戱多不常演此戱除非有特別喜慶時偶偶然演出,如宗族整譜(修訂族譜)整主(整理安放在祖祠中歷代子孫神主),夫婦二人或二人以上的神主拼寫在在一個神主牌上神主式樣大小顏色劃一,放在祠中萬人臺上看起來很整齊,空出的地...

  • 文章嶺南風土名詞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蘇乃昌 出版时间:1989-06-30
    关键字: 岭南 风土名词 注释

    拜太公:義爲祭祖,包括春祭、掃墓在祖墓前擧行;春秋二祭在宗祠或祖祠行之。男子參加,女子不與。分豬肉:祭祖後按胙簿唱名分發祭品,通常爲白肉兼燒肉,人丁不衆的近祖,間有加上鷄肉,稱爲鷄燒白。其經費來自蒸(祖)嘗。胙簿:乃同族(系)現在男性的子孫名册。其以出生之先後爲序。八十歲以上得四份,七十歲以上爲三份,六十歲以上是二份,通稱爲父老;五十九歲以下分一份。成丁:男子屆十六歲在祠堂掛字,表示從此負完全責任變爲成人之謂。字橫書於長方形的紅紙之上,如:(注:㈠)(注...

  • 文章家鄕俗話選註㈦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2期  作者:金溪翁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宁波俗话 来源注释 家乡轶事

    小做新婦大排場:家鄕窮苦人家的小女孩因環境困難無法扶養其長大。如果小女孩僅幾個月大的嬰兒。往往會把她悄悄放置在富有人家大門外。做父母的遠遠偸偸看着。待那家有人出來處理時,才不聲不響地離去。或者丢到敎堂裏,請傳敎士轉送到育嬰堂去撫養。如果女孩已長到四五歲以上,家庭突遭受變故,負責一家生活擔子的父親患了重病,或死亡。爲減輕家庭的支出,祇好將小女孩給人。送給人家做養女(家鄕叫討囡)雖有,爲數不多。家鄕風俗習慣與臺灣不同,雖有人因逼迫得已將女兒送人,沒有用金錢作...

  • 文章家鄕俗話選註㈩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7期  作者:金溪翁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宁波俗话 来源注释 家乡话

    拆屋鋸榔頭:槌或鎚家鄕話叫榔頭。榔頭有木做的鐵做的,木做的榔頭用尺把高六七寸直徑的圓柱形木材,側旁加上一條握手柄,造屋時用來敲入榫頭入孔,或打木樁。做草鞋的材料草必須用榔頭敲打柔軟方可編織草鞋,剝下來黃麻綠麻苧麻也必須用榔頭敲打柔軟,才可洗去表皮剩下麻的纎維方可派用場。以上祇是擧幾個例子說明榔頭用途一部分。當想到用榔頭時,手邊沒有這種工具,又無現成的材料,那怎嗎辦?想到房屋中木料都能做榔頭用,(家鄕房屋多是木架瓦頂磚墻,柱梁都是六七寸以上的大木材)祇要鋸...

  • 文章廣東聯話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鄧飛鵬  出版时间:1995-03-30
    关键字: 挽联集萃 挽联注释 人物介绍

    續二十五卷第一期輓 國父聯高魁云輓聯由立法、行政而考試,三度任艱難。有守有為,盤錯自能彰利器。兼學問、道德與文章,畢生崇民主,善繼善述,勳華先足作先勞。高聯所稱「盤錯」是「盤根錯節」之簡稱,以樹根彎曲,木節交錯,比喩事情之複雜困難。後漢書虞詡傳:「不過槃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今通用「盤根錯節。」徐傅霖輓楊永泰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豈無故而云耶?回想卅載交情,語重心長,曾勸君鋒鋩稍斂。以香自焚,以明自煎,信有才足累矣。痛念萬方多難,人亡國瘁,不知我涕淚何...

  • 文章隨話甘肅童謠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2、63期  作者:陳仰賢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甘肃童谣 乡土文化 童谣举例 童谣注释

    五面鼓。打个六月六,六人六马六将军。打个七月七,牛郎织女下凡尘。打个八月八,八果梨子加西瓜。打个九月九,各人地边各人守。打个十月一,家家门上送寒衣。(注释):1.农历的二月以后,天气渐渐暖和了,凡是冬眠的动物及虫类都开始活动了,而那些烦人的蚊、蝇、蛇、蝎、蜈蚣及虼蚤、壁蝨都会侵扰人,真是不胜其烦。2.「灰簸箕」是民间的习俗;每在农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则用簸箕装上灰烬,在院墙的跟、角及阴暗沟渠分撒,其目的以干灰驱除毒虫,并防止毒虫的滋生。3.「送寒衣」这是

  • 文章啓功盛贊「唐詩之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6期  作者:李招紅 出版时间:1999-06-10
    关键字: 唐诗之路 启功 注释 书法家

    现年八十八岁的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在患眼疾的情况下,看了有关浙东唐诗之路的论文和资料,欣然命笔题诗,盛赞「唐诗之路」。现将该文抄录如下,并加注释,以飨读者:奉题唐诗之路一首启功浙东自昔称诗国,间气尤钟支沃洲。一路山川谐雅韵,千岩万壑胜丝绸,拙句敬呈璇琮先生,并以奉求新昌浙江(东)唐诗之路硏究社诸公粲正注释:⑴启功:一九一二年生,姓爱新觉罗,字元伯,满族,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物监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 文章農諺一束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2期  作者:邦俊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靠天吃饭 节气行为 注释附注 慰藉乡情

    老家阳新是古朴的农村生活,一切靠天,天气的好坏,影响很大。可是对气候的变化,缺乏机器的测试,也没有人工的传播,惟有靠日常生活的体验和历练,成为预测和适应气候的依据,世代相传,于是成谚。笔者犹能记得一些,写出来供鄕友们回忆,也许凭此一束农谚,可以勾起万缕鄕情。兹从冬季说起:一、「一九、二九」,端不出手。注释:时令:「冬至次日起,每九日为一九,有九个九,共八十一日。」以季节来说,冬至后的「一九、二九有十八日、正是小寒前后,气候已届严寒,人们怕冷,两手不敢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