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泉州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泉州南戏俗呼七色戏(台湾呼南管戏)续山元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9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0-03-1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介绍 戏词

    我国以人搬戏,而有乐曲、道白、科介,三者为要素,自宋杂剧以来,逐暂形成规模,南戏(戏文)乐曲的组成,则源于北宋,纒令转踏,或称为纒达,诸宫调、南宋唱赚,由成熟而迈前一步,道白则改为口语说出,不再流入敍事的文章形式,增加了剧中人地位、身份,意志环境的明晰表达,科介则由于歌舞的舞容,收纳很多古舞,以充实而美观的悦目动作,是以有动必舞,随剧情的需要,采用最适合的舞容,现今平剧的身段,比较上已缺少古舞的内、了,因此平剧就没有载歌载舞,如泉州南戏的搬演,生旦失色

  • 文章仙公廟求夢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期  作者:吳緜衞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仙公庙 泉州 功名 寿命 宦途

    泉州北门外离城约十余里,有座淸源山,山麓间有一所仙公庙,历经一段久长时间,香火鼎盛,弗远千里而来者大不乏人,据闻,仙公梦甚灵,但所求者不外是财子寿贵之类,最初,仙公在梦中明指祸福,但若干恶梦者竟然跳崖自尽,后来,附近村人乃立一石碑,上书:「不许在此舍生。」从此,仙公则不明示求梦者是祸或福,令求梦之人离庙后求人圆梦。兹附仙公梦五则:一、功名某鄕有父子两人,父已二次赴攷名落孙山,子则读书进步,为求功名,某日,父谓子曰:「科期将届,闻仙公托梦甚灵,你我明日相偕

  • 文章泉州南戯 俗呼七色戏(续前)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7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9-09-3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史料记载 戏剧介绍

    数年间遂盛行于世,此戏见于续墨客挥犀,朱文公语录亦载云,如舞讶鼓,其间男子妇人,僧道杂色,无所不言,但都是假的,王子醇制作此戏,必是歌舞兼备,大迓鼓的乐曲,似乎专为此戏而作,曲谱存于泉州古乐中者,屡见不鲜。傀儡戏,其源甚古,起于周末,列子以偃师刻木,当为事实,通典则谓窟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颜氏家训,或问俗名,傀儡子为郭秃,有故实乎,答曰:风俗通云,诸郭皆讳秃,当是前世有姓郭而病秃,滑稽调戏,故后人为其象,呼为郭秃,唐之郭郞

  • 文章泉州南戏(续)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1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0-09-1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介绍 戏词戏文

    了戏文,于是南戏沉寂了许久,及北曲四折之制,一角独唱,渐渐被放弃,戏文以各色皆唱,长篇大著,以南北合套,代替了北曲,称雄天下,泉州南戏由南宋之简陋雏形,增入北曲,随时代注入新血液故能维持七八百年之久。明季更放异彩新增戏出,如高文擧以晩明温体仁小姐温金为题材,又改古南戏之孟母三迁,为雪梅敎子,以商辂为题材,有独特音乐、独制词曲、丰富舞容、温文尔雅、四大特色,兪大纲先生,赞为达到最高境界,绝非虚语,今日社会对此古剧,若不重兴振作,固有文化恐不能如以往之长期继续也

  • 文章中國習俗(連載)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張鳳儀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中国 习俗 年俗 除夕 漳州 泉州 台湾

    十六日尾牙,宴请职员时,以鸡头朝向的人不再雇用。以往大陆各地,店主决定职员留去,是人日这一天盛筵疑待职员,欲辞退某人时,则请其坐首席,并执壶敬酒,而对留用者则说:「请各位随便坐罢。」被辞退职员心裏有数,次日即离去,从无争执。因现在实施「劳动基准法」,职员都有保障,这些习俗,都成历史名词。人日这一天各地习俗,福建泉州「取菜果七种作羹,名七宝羹。」食之一年健康。广东「以菜七样煮食,云益寿。」浙江「家家吃叠砂团子,俗名曰人口之可人口一年平安。」安徽「以饴糖掇少米成团

  • 文章为「泉州人个个猛」点灯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4期  作者:欣禾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俚语引言 立业省亲 泉州域名变更 个猛详述

    泉州人个个猛」是方言、俚语、俗谚,也是俏皮话。姑不论其产由何地,传于何时,出自何人?时至今日,仍流传于海内外鄕亲之口中而不「褪色」,推原其故,或因其能引起鄕土亲切情,有轻松幽默感,同时,可供谈笑戏谑之资,笔者对造此语者当时构思意向,谅料不及此,鄕亲能否认同?我宁愿作如是观。打从我破题儿第一次听闻此言,时方年少,茫不知其然,及其后偶阅鄕亲杨秀楣(字介人)手著畅所欲言木刻本后有改良石版本民初发行,中有「泉州人个个猛」一语,既不注明其所本,亦未道说其出处,且

  • 文章送顺风祈求平安泉州原是通海大道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9期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泉州 风土习俗 名胜古迹

    泉州府城亦即晋江县治所在地,乃是闽南重鎭。因为泉州界于福州、厦门之间,距福州约二百公里,距厦门约一百公里,故在历史上是我国中世纪的对外交通要港,宋元时即为中外闻名的东方大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勃罗曾于一二九二年到过泉州,盛赞它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当时世界两大贸易港。穆汗默德的第三、第四大弟子,曾来泉州传敎,逝世后也便葬于泉州,郑和从泉州下西洋时,即曾到过墓前行礼。所以,在中外一父通史上,甘肃的酒泉和福建的泉州,可以并称为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

  • 文章泉州的梨园戏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9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泉州梨园戏 福建泉州梨园戏实验剧团 经典剧目简介

    承继了宋元南戏风貌,梨园戏以优美的戏本文学、表演科范以及晋唐遗韵的音乐唱腔,在中国戏曲长廊中,独具一格,它所保留的每一出传统剧目都是经过百年磨练出来的艺术珍品。受邀前来演出的「福建泉州梨园戏实验剧团」是大陆硕果仅存梨园戏职业表演团体,不仅致力于继承传统剧目,更努力赋古老剧种以新的艺术风貌,《节妇吟》便是成果璀璨的一个例子。守寡十年的美貌少妇颜氏,在情欲驱使下深夜向塾师沈蓉求爱,在遭到拒绝和羞辱后毅然断指自诫……剧作者将笔端伸入人物内心深处,表现颜氏性格

  • 文章泉州市民与百岁人瑞陈公立夫的翰墨情缘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3  作者:泉州晚报记者彭耕耘 出版时间:1999-05-01
    关键字: 陈立夫 泉州市民 翰墨情缘 人物轶事

    泉州晚报记者彭耕耘跨入新年,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已至百龄高寿。在日前的一次聚会上,记者偶然获悉我市一位普通市民与陈立夫先生结下了深厚的笔墨情缘。记者特地造访当事者—市水电局退休干部、市职工灯谜协会会长陈光亮先生,详细了解了这段跨越海峡的情谊佳话。那是一九九四年的金秋时节,贵州麒麟文化艺术协会慕名特邀陈光亮先生担任协会会刊《龙凤报》社长。经协会中陈姓宗亲牵线,陈光亮及协会同仁首次致信陈立夫先生,索求墨宝。原籍浙江省湖州市的陈老,得悉大陆陈氏宗亲中的一些文艺

  • 文章我自泉州渡海来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8期  作者:王友釗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福建泉州 战乱中的同年 求学生涯

    体贴,对我们两兄弟的敎育十分用心。母亲念过书,在当时称得上新式女子,靠著在小学执敎的薪水,以及些许产业,日子过得还不致太苦。平静的日子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抗日战争起始便有了改变,我们一家离开晋江县城,迁到鄕下;最叫我记忆深刻的是母亲时刻督促我,不许我丢开书本。当时学校仍在市区,外婆及祖母等亲戚都觉得世局乱,小孩子念书迟几年无所谓;母亲不以为然,很有见地一定要我回校考毕业考,因此虽然逃难,我不惟没荒废功课,还顺利完成小学敎育。战况好一些时,我又回到市内念了私立泉州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