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西走廊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西地震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2、63期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地震灾害 伤亡情况 财产损失 救灾现状

    外电】二〇〇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晚8:40——9:20分,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山丹、民乐、肃南等县的四十六个乡镇,三二五个村庄,遭受到瑞士地震6.1级强震,造成受灾户六一、一二一户,总人口二〇六、〇九三人,死亡九人,受伤四十二人,倒塌房屋七九、八〇〇间,损坏房屋八六、五八六间,校舍受损和倒塌一三、八九三间,农田八七、一〇〇亩,等相关设施受损,造成损失约估为九·二亿元人民币。目前受伤民众己出院,死亡民众获得抚恤,市政府并采三阶段来做重建工程,预计在二〇〇四年

  • 文章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寶卷」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作者:王學斌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念卷习俗 宝卷 宗教文艺 坎坷经历

    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尽管现代视听工具精品迭出,但在当地群众中,尤其上点年纪的,无论男妇,只要一提起宝卷,都能眉飞色舞地说出它的许多优秀典故来。正如一位熟悉当地风俗的作家所说:听河西宝卷,唸者,抑扬顿挫,手舞足蹈;听者,长叹短嘘,涕泗涟涟。那是孝敬父母的故事,那是惩恶扬善的故事,一如清纯的山溪,洗涤着人们的灵魂,又像高山的雪莲,把素淡的芬芳,播进人们的心房,薰染著美好的品格和操守。六、河西走廊在历史上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地域,秦汉以降,各民族纷争,你抢过去,他夺过来的景况

  • 文章河西名喫窩窩麵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作者:劉振華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窝窝面 制作步骤 烹饪方法 传统习俗

    地处大西北的甘肃河西走廊,南依横贯千余公里的祁连山脉,北有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作屛障。这片广阔的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丝绸之路就是从古都长安出发,穿过这块狭长的走廊到达中西亚各国的。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许多鄕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名吃佳肴,令人百食不厌的窝窝面就是其中之一。窝窝面因其形状似鸟窝而得名。这种面食始于何时,至今已无法査考,但人们代代相传,并由过去的节庆面食逐渐演变为家常便饭。其做法是:首先要和面,比普通面条的面要和得较软些,和面用

  • 文章丝路之旅祁连山上白雪覆蓋河西走廊风景壮丽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0期  作者:巫新增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丝路之旅 祁连山 河西走廊 火车之旅 兰州见闻

    认定我们是日本人,似乎不太友善,但是当他们听到我们讲国语时,才知我们是台胞,于是笑容马上显现,还特意的问长问短。同胞之情、油然而生,我的内心感触良多,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车厢内挤满了人,有的就睡在椅子下,甚至走道上也睡了人。看着熟睡的样子,眞不忍心干扰请他们让路呢!火车上渡过了一夜,晨曦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边山头射出、不久火车停靠了武威、南北二站。车窗外开始见得到绿色了。远处祁连山白雪覆蓋了山顶,也映入眼底,山脚下可是马肥羊壮的好牧场,这是穿过河西走廊最美

  • 文章絲綢之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井上靖 板谷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千佛洞 伊犁河 塔里木河

    井上靖·一九〇七年生,前日本筆會會長,一九五〇年以「鬥牛」得芥川賞;欽慕中國文化,以中國為背景之著名作品有「天平之甍」、「樓蘭」、「敦煌」、「西域物語」等。

  • 文章西遊散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1期  作者:張國立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大雁塔 莫高窟 千佛洞 兴教寺 天龙山石窟 河西走廊

    布,往南在河津一带因接汾河,又有龙门瀑布。<兰州至西宁至格尔木的兰靑铁路>:由兰靑线先到西宁,接靑藏线到格尔木。兰靑线每天上午五点零三分发车,经西固城、花庄、民和、杏园,中午十二点四十二分抵西宁。靑藏线于上午七点四十五分发车,经湟源、海晏、乌兰、连湖、察尔汉,而于翌日上午八时零七分抵格尔木。兰州是我国的地理中心,黄河由此转入河西走廊,昔日的丝路也以兰州及北方的靖远、南方的永靖为起点,又因天兰(天水至兰州)、包兰、兰靑、兰新四线铁路的交会点,已是

  • 文章河西走廊上的重鎭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7期  作者:西出陽關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汉置四郡 史料记载 农业矿业 武威公园

    汉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一二一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率领万骑远征匈奴,将当时占领河西之地的匈奴打败,设置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西元前一一一年),再设张掖、敦煌,共为四郡。而后,引进大量移民及汉民族进步的灌漑技术,绿洲逐渐扩大,使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与西域间的通道,从此河西走廊开始在我国历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河西走廊之所以受到重视,要归功于它的地理位置。从兰州西北约二百公里处起,翻越海拔三千多公尺高的乌鞘岭,沿途历经古浪、武威、山丹、张掖、临泽、高台

  • 文章駝鈴聲中遊古道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2、73期  作者:陳淑華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甘肃段游览 三访黄河 炳灵寺 河西走廊 两岸乡情

    二度造访丝路,少了点新奇与兴奋感,却仍然充满了肃穆之情。走在塞外荒漠中,我试着去体会古人「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怆凉心境。这次随世界女记者与作家协会中华民国分会参访团出游,我们只走了甘肃段。在中国,古丝路之旅涵盖了甘肃与新疆两省,通常是以西安为起点,经甘肃入新疆,再延伸至中亚与南亚。此行,我们直飞兰州。在青青黄河畔游荡了三天后,翻越乌峭岭进入河西走廊;在祈连山下看到了好牧场;而后经武威、张掖、酒泉,出天下雄关「嘉峪关」;再辗转于戈壁、石滩与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