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沭阳共返回6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沭阳胡椒辣汤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江天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沭阳 胡椒辣汤 做法

    故鄕——沭阳和陇海铁路起点的海州接壤,在海州的西南方,人口七十五万,土地肥沃,民生富足,是江苏省第八区五个县市最富庶的一县。县城里有几处卖胡椒辣汤的摊子,那是吃早点的好地方。城里的人,每天早晨到那里去吃一盌胡椒辣汤,两根热油条,早餐问题就解决了。胡椒辣汤是人人爱吃,而且百吃不厌。材料:花生米、茶干丁(就是豆腐干)海带丝、千张丝,(又称百页)面筋,以及洗面筋的水。做法:先将花生米煮熟,再将洗面的水放进大锅里,然后将海带丝、千张丝、茶干丁、面筋(用手撕碎

  • 文章虞姬复活?沭阳起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1、2期  作者:楊士采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虞姬庙 虞姬沟 虞姬传说 沭阳

    上世纪八〇年代,国家级戏剧作家杨鹤高先生推出一本新书—〈从虞姬沟到虞姬墓〉。自此,两千多年前的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偶「虞美人」便迅速地在沭阳「复活」了,而且这位女杰从兜中掏出大把大把银子,撒向县内县外。此情此景,得从历史的过程说起。距今三百七十年前的明朝崇祯年间,沭阳西鄕颜集街建造一座庙,名曰「虞姬灵祠」,俗称虞姬庙。此庙供奉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偶—虞姬的塑像,数百年中,香火旺盛,直至抗战时期,此庙毁于兵燹。当年,这里的鄕人为什么建造虞姬庙呢?因为这里是虞姬

  • 文章詩三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陳儒超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诗词选集 咏虞姬 沭阳诗协成立十五周年 沭阳花木节

    一、咏虞姬天生丽质绝人寰,征战随夫跨玉鞍;兴楚平秦侠胆热,摧刘御信铁衣寒。大王气尽留遗恨,贱妾歌悲誓不还;千古英风思烈女,梓桑凭吊泪盈衫!二、贺沭阳诗协成立十五周年十五年前形势优,骚人耆老结同俦;弘扬国粹成诗社,火继薪传作渡舟。双百二为方向准,十年七辑美名留;与时倶进逢龙马,三位联盟创巨收!三、中国沭阳首届花木节观感全城到处展奇葩,溢彩流光景色佳;举办金秋花木节,招来中外客商家。珠喉婉转歌如海,礼炮飞空灿若霞;十万嘉宾情切切,人人争把沭阳夸!

  • 文章沭阳年俗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8期  作者:程肖彭 出版时间:1978-02-10
    关键字: 沭阳县 过年习俗 祭灶 竖立天灯 祭祀祖先

    故鄕沐陽位於江蘇省北部平原,工商業落後,交通又不甚便利,可以說是純農業社會,然而土地肥沃,却也說得上民豐物阜,在北伐成功國府定都南京以後,抗戰軍興縣城淪陷以前,正是太平景衆,故鄕人很保守,儘管陽曆新年爲國定開國紀念日,但對於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傳統風俗,農曆新年,仍然深入人心,依戀不捨,總覺祇有在這種繁文縟節古老風光之下,才有「年味兒」,況且一年忙碌辛勞藉此大大地歡樂一番。「秋收冬藏」之後,「春耕夏耘」之前,人們不但有充分的閒暇時間,也有較充裕的財力和物力,...

  • 文章捐书给故乡——沭阳县图书馆概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作者:吳澄源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捐赠图书 沭阳图书馆 捐书始末

    会理事长张守礼,商请其附搭货柜运回。原拟迳行捐赠宿迁市图书馆展藏,未能决定,嗣后该同鄕会常务理事叶龙舒又亲洽宿迁市图书馆馆长马志春,慨允:「非常欢迎」,并来函立即邮寄,所需运费由其负担等语,且希望宿迁同鄕会派代表回鄕举行交接典礼。然而,笔者编送图书目录及包装为二十箱,约六百公斤后,宿迁同鄕会再致函市图书馆择日付邮,然历时年余,一如石沉大海,怅甚!笔者为谋解决史书运回原籍之愿望,遂于去〈二〇一三〉年冬,嘱居住沭城之族侄观楼,迳洽沭阳新闻编辑文化出版局唐副局长傅

  • 文章沭阳「二翰林」的来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宗靑  出版时间:1991-06-01
    关键字: 江苏沭阳 二翰林 民间传说 乡野趣闻

    我国为农业社会,农村里收割完毕,无事可做,每逢冬天輙三五老人聚在较暖的房屋里抽烟聊天;闲话家常从天说到地,从神说到鬼怪,张家长李家短,无所不谈。笔者年幼时最爱听他们说故事。其中有关胡翰林的故事特别记忆深刻。胡翰林家里有个奴仆叫胡存,这个人后来阴错阳差,被乾隆皇帝御封为二翰林,后来回到家鄕沭阳,无恶不作,把翰林的哥哥弄得充了军,自己也被砍了头。胡翰林名叫胡庆,似为沭阳二区龙堰鄕小荡村人氏。家庭不甚富裕,八岁时开蒙读书,上学时必须经过一条小溪,水流虽不

  • 文章讀「昭德曉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張欣伯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昭德寺 沭阳风景 上寺庙 故乡趣事

    程肖彭鄕长的「昭德晓钟」(见四卷四期),刊出时,未尝寓目;今夏,翻阅旧杂志消遣,这才看到。此文撩人鄕思,勾起了我的不少回忆。程文开端云:「昭德晓钟是沭阳八景之一,钟在昭德寺内,俗名上寺庙。」这「昭德寺」又在「昭德鄕」内,窃疑「昭德鄕」之所以名为「昭德」,或即是从「昭德寺」的「昭德」而来。据幕后传来消息,昭德鄕现已改为「南关鄕」矣。「德」且不存,「昭」又何必?倒不如把「昭德寺」也改为「南关寺」,心里眼里,落得干净,何如?「上寺」乃是地名,故通称此庙为

  • 文章鼂汪的故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蔣寶夫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沭阳鼋汪 地方庙会 乡野趣事

    其深莫测,也无人敢下水试探,传说有老鼋居住,见张仲伍先生著「沭阳鄕土志略」。有清徐子蓉一首七言绝句:「河水新挑占一隅,穴深人说老鼋居。年年梅子黄时雨,网得天然半寸鱼」。穴深处即指桃渊,古人着笔,想是有所根据。至于半寸鱼,笔者稍作介绍,生产这半寸鱼就在桃渊,河南岸村庄呌周圈。三面环水,一面陆地,形似太师椅。该村人民,整年以捕鱼及种植花圃为生。半寸鱼又名十二道杠,鱼身有十二道黑线。(如斑马)每年在梅子黄的时候,十五天内,出产这种鱼。十五天后,一条也见不到。周圈

  • 文章故鄕——沭阳城的变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陳錚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沭阳 旧城改造 公园 道路 教育

    代南水北调,引来淮河水灌漑,南关荡成了稻米之鄕。今天火车开进了南关荡,它的面貌将要改观了。这是新长铁路(从新沂—浙江长兴)经过沭阳,沿途径淮阴、盐城,南通过江直抵长兴。今年元旦火车已从新沂开到沭阳,火车站就建在南关荡。这将改变苏北大片土地没有铁路的局面。由此可以想见,南关荡将从沉睡中苏醒。辉煌繁荣的远景呈现在眼前。这也是海外鄕亲値得欢欣的一件快事。五、谈谈敎育因我是敎师,敎育是我的本行,过去沭城仅有城中、东关及承晖门(初小)几所小学。至于初中在抗战前有一所三班

  • 文章宗族考證 徐氏遷沭始祖榮公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徐錫山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宗族考证 沭阳徐氏 荣公先祖 徐达 历史考证

    一九二六年出版《民国沭阳县志》一七四页刊载:「沭阳徐氏有两派,一苏州昆山之徐,明中叶,徐荣司铎沭阳,遂籍沭。」同书二九八—二九九页,荣公九世孙泗公《墓志铭》曰:「先世荣公,籍于苏之昆山县,宦游沭水,司铎潼阳,振聩发聋,兴顽立懦。」从上述文字中,可得出如下结论:荣公祖籍昆山,后迁沭阳,史书中这段记述,充份证实了族中前辈口传的「昆山迁入说」。由「宦游」和「司铎」二词看,可以确定荣公迁沭后担任敎育行政官员,但遍阅「县志」及其它典籍,对荣公行述都无记载,可见官阶

共69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