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字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享譽國際語言學家溫端政敎授應邀訪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温端政 汉字 方言 俗语

    语言学家温端政敎授,应台湾语言学会之邀来台参加第一届语言学术研讨会。温敎授系平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语言学系曾任敎于山西省敎育学院,一九七八年至今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从事语言学研究,任研究员、语言所所长、《语文研究》主编,一九八六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历任中国语言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曾任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华北修辞学会副会长、山西省语言学副会长兼秘书长。温端政早年从事浙南闽语和汉字改革的研究,后来致力于山西方言的调查研究。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

  • 文章最中国的汉字——和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5期  出版时间:2010-10-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汉字 “和”

    大陆近日评选出「一百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其中,「和」字再度被选为「最中国」的汉字。二〇〇八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由上百个表演人员演绎的活字印刷字模,让海内外观众看得目不转睛。在不断变化的字型中,用大篆、小篆、楷书三种不同字体,不断展现一个中国字:和。这个「和」字,在经过专家评选,再交由网友投票后,成为最具代表中华文化的精华。大陆「中华遗产“杂志所发表的「一百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结果中,既有代表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农、家、田、丝、工

  • 文章說「搞」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5期  作者:王翼薊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搞” 汉字 语言 字义

    信以为真,则非有智之士所乐见。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仍须费些笔墨略与考察(证)以正视听。在前一事件不久前,该杜姓部长既曾有「罄竹难书」成语,当作形容正面比喻,岂知此一成语有负面之意涵,类此欠当事故,出自教育部长之口,屡次「突槌」,更证明居上位者,应谨言慎行!与汉字悠久绵长的历史相比,「搞」字的年龄不算太老,迟至宋代的字书才开始收录。目前可知最早收录「搞」字的是北宋陈彭年等重修的《大广益会玉篇·手部》:「口告切,打也。」其释义相当简单。《汉语大字典》「搞」字收录

  • 文章閒話拆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5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5-05-10
    关键字: 汉字艺术 谢石拆字 测字

    我國文字結構是方塊。在世界各國文字中,堪稱別樹一幟,多采多姿。文體之複雜,也是歡步環宇。在遊戲文化中,可作測字之道具,此固是小技。則其源甚古,流行極廣。唯前人所記之驗,恆多爲附會,但乃不經之語。然亦可資談助。挾此術、行腳遍天下,無遠弗屆。闤闠巨富,販夫走卒,靡不是衣食父母。溫州東公廨,處心臟地帶。行旅來去頻繁,陸繹不絕。往昔此地特色是測字攤處處。五步有擋、十步有攤。邑人遇拂逆或挫折,大抵求助卜測,以決疑難。報上一字,先聽其言,次察其神,察言觀色,便會口如...

  • 文章我對托瑪斯的印象談紅樓夢翻譯難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周彪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红楼梦》 翻译 汉字改革 拼音

    托玛斯是德国人,林寒的丈夫。他到平阳我家来过两次,两次都是林寒担任翻译,没有林寒在场,我们的谈话无法进行。其中一次谈的是汉字的改革。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很冒失,当然,这无疑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托玛斯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可能要成为一场悲剧。乍一听,令人大吃一惊,仔细想想,觉得不无道理。汉文著作《红楼梦》的翻译,一般是认为比较困难的,如果再加上拼音这个关口,那就要难上加难。举例来说:《红楼梦》有许多人名,这些人名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次要的人

  • 文章中文編碼先驅文壇奇才——張玉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3期  作者:張恩來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汉字 编书 字典 张玉生

    近来文化史上眞正的汉字编码先驱人们都知道在汉字编码的历史上,王云五是近代一等功臣之一了,因为他在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期间,发明并编撰了「四角号码」新字典、四角号码一举使王氏在辞书史上确立不朽之口碑,一九九三年三月七日杭州日报登出新闻,称王云五发明四角号码编法系剽劫他人成果,四角号码眞正发明人是温州张玉生。张玉生字兆麟温州市新桥三决人生于一八八三年卒于一九三八年,清宣统元年拔贡,被清政府任命隶州判,为了积极倡导新学,张先生不愿赴任而投身教育维新之事业,虽然

  • 文章汉字简化的历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5期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简化字 《汉字简化方案》 字源

    从现代汉字简化的历史看,第一篇明确提倡简体字的论文,是教育家陆费逵一九〇九年发表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的《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第一个向政府当局提出的简体字议案,是钱玄同、黎锦熙等人联名在一九二二年向当时的教育部国语委员会第四次大会提出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第一个由政府部门公布的简体字表,是一九三五年八月由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签署的《简体字表(第一批)》。只是这个字表公布不到半年就夭折了;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

  • 文章大陸「簡體字」辨認要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程敏道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简体字 辨认要领 精简汉字 方法归纳

    鄱阳 程敏道海峡两岸中国人所使用之文字原本相同,亦即是中国文字自秦始皇藉政令统一之后,以迄民国,字体由小篆而棣书、而楷书、而行草……中间几经减省变易而趋于稳定的所谓「汉字」。自四十五(一九五六)年一月,大陆中共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同时公布简化汉字五四四个字及「汉字偏旁简化表」,包括偏旁简化字在内,一共推行简体字二二三八个字;至六十六(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及七十六(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修正,经过两次简化的结果,总共有

  • 文章回文巧思 汉字拾趣之七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94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1-08-15
    关键字: 汉字 灵活 内涵 功能 形式 风格

    来,这句子有点难解,似乎欠通,但读者不要太老实了,试把「香稻」和「鹦鹉」两个名词对调一下,「碧梧」和「凤凰」两个名词对调一下,不就明白了吗?诗人弄什么玄虚,这里且不深究,但可显示化不通为名句之奥妙,领略一点汉字运用的趣味。马致远的「天净沙」:「枯籐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不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组成,不但没有文法上的问题,而呈现的画面,蕴含的意境,更是令人低回不已,値得千古传唱。西湖花神庙的楹联:「紫紫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 文章似是而非——汉字拾趣之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5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3-05-15
    关键字: 汉字 成语 辨别 中华文化

    我们平时在言谈或写作时,常会使用一些成语,这些成语,言简意赅,是我国语文中智慧的结晶,已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经无数人广泛的引用,这种精炼的词句,在语文中发挥了高度的功效,能正确、熟练的运用,几乎已是斯文的谈吐、流畅的文章应有的特色。但因汉字中形、音、义近似的很多,如果不求甚解,或者粗心大意,就会白(别)字连篇,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平日阅读报刊,常会发现许多常用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或许是作者笔误,或许是「手民」之过,或许是一知半解,因而出现似是而非的例子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