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剧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演出楚汉剧的两对姊妹花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1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楚汉剧 周鼎安 兴汉汉剧社

    六十八年第九届大陆地方戏剧公演的第五日(二月十九),是由兴汉业余汉剧硏究社负责演出,「楚剧」与「汉剧」,两者同是湖北地方曲艺。本次推出的三出戏是:「玉莲汲水」 、「文昭关」、「试罗卜」(目莲救母)。汉剧盛行于城市,是湖北的大戏,而楚戏是来自鄕间的花鼓戏,两者的分野就如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各有所长。周鼎安是大陆地方戏剧硏究会的干事,也是兴汉汉剧社的社长,他多才多艺,汉剧是他的专长,在江淮戏与湘剧中,他又是总司令——打鼓佬。他说;中国戏曲是一通百通,这或许是

  • 文章汉剧在台公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0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6-07-10
    关键字: 汉剧 四郎探母

    文:闲汉 图:吴斌早在六年前敎育部文化局为了发场我国民间民俗艺术,做了不少振兴发扬工作。每年举办一次大陆各省地方戏剧大公演。文化局撤销后改由国立台湾艺术馆接办,一仍旧贯,本年度已是第六届,剧种达十省之多,为历届之冠,艺术馆策划推进之功,殊令人兴奋。凡是看过兴汉业余汉剧硏究社所演出之全部「四郞探母」的人莫不异口同声的说:汉调悦耳动听,引亢高歌,有气呑河岳之势,连看戏的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就是汉调的优点,乍听的人说它像国剧,有些腔调又较国剧为优,名政论家陶希圣

  • 文章十月庆典汉剧演出前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期  作者:良厂  出版时间:1969-10-10
    关键字: 汉剧 文化复兴

    文化复兴运动现已掀起高潮,湖北省旅台人士曾因响应此一大擧并庆祝 张怀老九秩嵩庆特别演出了鄕土晚会一场,汉剧也以「兴汉图」膺首度上演;且因而有成立「汉剧硏究社」之议,准备于十月庆典中,再度推出较为特出的两三个节目,均为平剧所无、或互有差异者,计:一、乔府求计 演鲁肃因想讨荆州向乔阁老求计,反遭奚落之一幕,亦为「单刀赴会」之前奏曲,平剧中言菊朋虽有近似的唱片一段,惟却未见其演出过;南派的林树森也是在抗日战事胜利之际,才从汉剧一末后起之秀的袁双林处得到脚本

  • 文章湖北汉剧团负责人——习志淦来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7期  出版时间:1990-10-10
    关键字: 习志淦 湖北汉剧团 汉剧

    大陆中坚辈著名编剧家兼湖北汉剧团负责人习金淦先生最近悄悄来台奔丧,他透过此间友人引介,看了几出台湾的国剧演出,他认为台湾演员的传统技艺基础很不错,但即使是传统老戏,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节奏与情感作调整。习志淦在大陆戏曲界是个响叮当的字号,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剧作,像「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膏药章」、「洪荒大裂变」等,每一出都各有特色,以创新手法与观点处理戏曲作品,使得他所属的湖北省汉剧院每每在全国汇演中出尽锋头,被誉为「鄂军突起」!透过台湾剧作家

  • 文章觀楚劇話中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6期  作者:段劍岷  出版时间:1980-07-10
    关键字: 楚剧 汉剧 《天水关》 《李四调情》

    立法委員段劍岷先生,每年漢楚劇演出,均前往觀賞,興趣盎然,因請為文一述觀感,以光篇幅。 ·編者·

  • 文章一九一二~一九四五年间的湖北汉剧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8期  作者:石文杰  出版时间:2013-05-20
    关键字: 汉剧 历史变迁 发展概况

    本文榮獲第五屆《湖北文獻》研究生論文獎學金,作者石文杰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指導教授:張春英、馬德茂。

  • 文章浅谈家乡汉剧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陳明節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家乡娱乐 戏剧文化 汉剧 汉剧团演出 戏剧种类

    往昔家乡娱乐,戏剧方面,约有三类,为汉剧、木偶剧、潮州剧。潮州剧或称白字戏,演员有数十人,全为男童,偏重唱工,多以生旦为主之全本连台戏,其丑、净、老旦等少数角色,则由成人扮演,武场用小锣、小鼓、文场乐器甚齐备,伴奏柔美,演员每唱完一句或一小段,则有幕后全体演员之和声,并有其进三步退三步之独特台步,然以河洛话唱念,吾乡人多听不懂。因之,演出机会甚少。木偶剧或谓木猴戏、傀儡戏。剧团由五、六人组成,只须搭小戏台即可演出,其木偶以七条悬丝操纵,至为灵活,演出时以

  • 文章民國廿年代漢口大眾娛樂文化以民眾樂園為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0期  作者:常清煜  出版时间:2011-07-10
    关键字: 汉口 大众娱乐 民众乐园 汉剧 抗日战争

    作者常清煜,女,廿八歲,河南南陽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共黨史研究2008級碩士生。

  • 文章南國牡丹古樸典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汉剧 大埔文化 大埔民声汉乐团 文艺演出 演出成就

    汉剧又称外江戯,是我省粤、潮、琼、汉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它在梅州市流行已有二〇〇多年的历史。而该市的大埔县是汉剧之乡,业余汉剧团遍布城乡,出现不少「汉剧世家」,闽粤两省的汉剧团,几乎都有大埔籍的演员,故民间素有「无埔不成汉」之说。它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又吸收粤东民间音乐,使音乐唱腔古朴典雅,激昂悠扬兼备,加上其中州音韵与客家话语系基本相同,又保留有中原的民俗文化特色,因此成为客家人所喜爱乐见的地方剧种。为了继承和发扬大埔的汉剧,一九五〇年该县组织

  • 文章大埔是漢樂之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如劍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县 汉乐 民间文化艺术 广东汉剧 发展历史

    粤剧、粤曲、粤菜为广东三宝,粤乐、潮乐、汉乐并称广东三乐。汉乐(剧)源自中原,在客家地区广受欢迎,大埔汉剧(乐)在中国艺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南国牡丹」,亦誉为「汉乐之乡」。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