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谣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月亮往西斜(川东民谣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4期  作者:佚名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川东民谣 旅台同乡 民谣选粹

    编者按:本文系一未具名之读者寄来。据谓此一民谣内容,有十问病、十送纪念物、十求药方,十许愿,十守丧等等情节,绵纒悱恻,哀感动人。借仅记忆首段,嘱本刊先行披露,以期引起旅台鄕人之补充云。诵读一过,深觉此项民谣,特具风格,特为刊出,读者如能忆及,更望赐为函吿,加以补充,使大家获读此谣全文,至为欣盼。月亮往西斟,心想奴寃家;寃家不来我家耍,心里乱如麻。寃家他不来,奴也不怪他;写封书信拜上他,奴有知心话。两脚转绣房,打开龙凤箱;银红纸儿取一张,修书送情郎。纸儿

  • 文章談冬至曁數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4期  作者:鄧繼封  出版时间:1980-01-10
    关键字: 习俗 冬至 民谣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冬至」則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由日出至日落,祇有十小時又三十四分。過了冬至節,日出的時間,就逐日加長。唐時宮中考工,以女紅爲例,每天增加一線,也就是每天要多作一根線的工,因其日出時間較長也。(見日月紀古)冬至習俗,各地不同,有以黍餻(卽米糕)薦祖者;而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則有「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湯圓」之諺。台灣可能採福建習俗,也作湯圓,名冬至圓,作成紅白兩色。另外作雞蛋大小各六個,稱「圓仔母」內包糖料、花生粉等。也有作...

  • 文章蕲春民谣 十二月之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0期  作者:曹志貫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蕲春县 民谣

    吾县蕲春,曾有一种民谣叫「十二月之标」。标者,指标也。它应该指的是景物,也可以说是一种特色。按十二月之标,即指农历一年十二个月之景物。不知是那一位作者,早把故鄕十二个月的景物,按月作成歌谣十二首,广为流传熟唱。笔者在十一二岁时,亦能朗朗上口,唱得津津有味,随后年事渐长,重在读书,就没有再唱,现又离家三十余年,根本把它忘得乾乾净净,连一首完整的句子,也唱不出来。但每首的形式与词意,都还记得。它的词意,是把吾鄕一年十二个月景物的特色,介绍得淸淸楚楚,这是多么

  • 文章川康民歌選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9期  作者:許牧野選輯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民谣 泸州姑娘 守空房

    瀘州姑娘——流傳宜賓一帶一根扁擔顫悠悠,挑擔白米下瀘州;瀘州愛我好白米,我愛瀘州好姑娘。有錢買得三五個,無錢買得眼淚流;眼淚流在石板上,石板開花我回頭。媽媽不要愁——流傳成都一帶巴狗巴狗你看家,我在後園種紅花;一種紅花未種了,雙雙媒婆到我家。我問媒婆來做啥?來給小女說婆家。小女本是年紀小,帶不得鑰匙,管不得家。媽媽媽媽你別愁,婆家修到轉角樓,熱了請你高樓坐,冷了請你火邊頭。妹相思——流傳瀘縣一帶妹相思,不作風流到幾時?只見風吹花落地,那見風吹花上枝!妹相...

  • 文章常州民谣包小脚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8期  出版时间:1970-02-15
    关键字: 常州民谣 包小脚

    新加田埂滑踢塌,鄕下娘子包小脚,紅鞋子,綠靸拔,退一步,拔一拔,脚帶拖去一丈八。(摘自武進禮俗)

  • 文章家鄉——陝西栒邑——歌謠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9期  作者:文玉玲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歌谣 旬邑县 民谣

    哥。箍(ㄌㄨ)担儿一只脚。说明:右列各则歌谣,也可以称其为当地的民谣。在家鄕俗名叫做口(ㄎㄨ)子,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顺口溜」。是靑少年在一块儿玩的时候,用以说说唱唱,打趣开心的一种玩艺儿。是具有立意色彩的一种游戏,无论就其内容、结构,及立意而言,充分表现北方民族的风格。更具备了其群族的风趣意向、儒雅的习尙,以及标悍的靱性。其整体的内涵,可说是百味俱陈,包罗万象。借用一句时髦名词,那就是该地区「原住民」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文化。而是种文化,并未见诸文字

  • 文章河南冬至的民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4-02-29
    关键字: 冬至 民谣 谣词

    中国民俗以冬至为「交九」,每九天为一九,共为九九。而民间以交九后,各九天气气温不同。因此,有人把各九天气气温编成民谣去形容它。本来黄河流域中原的气候,到了农历十月就降雪了,所以有十月一日(初一读轻声)棉顿顿(读轻声)的谚语。若是到了农历十一月就交冬至(交九)(国历是十二月二十二日,润年是十二月二十三日)天气就冷了!先由冷,渐渐更冷!到了立春,然后又渐渐温暖起来了。它的谣词,是「头九二九不出手,」(就是不伸出棉袄袖)也有说成「揣着手」的,「三九四九凌上走

  • 文章家鄕民谣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作者:念榕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民谣 兴趣 国风 经史

    我国经史中,以国风雅颂,可说是当时民谣的精华,倘加研究,不难了解当年民风习惯,我们家鄕民谣,雅俗俱备,笔者在大陆时,对此民谣甚感浓厚兴趣,玆将记忆所及,特录出以响读者,冀能抛砖引玉,此愿偿矣。

  • 文章秦風與隴南民歌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2期  作者:桓來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陇南民歌 秦风 山歌民谣 民谣列举

    台北中小学生常唱的「茉莉花」一歌,其声调酷似陇南新春舞龙时所唱一歌曲,记得其辞有:「好个喜新年」、「连中上三元」,料想当为清代即已歌唱者。我曾于酒酣耳热之际,按儿时所记拍节歌唱,来美专攻音乐的陈建台同学,于录记比较两歌谱之后,认为就节奏看,很可能为「茉莉花」一歌之蓝本。山歌民谣,多谈情寄爱,或描述风土之作。虽质朴浅俚,亦每多佳句,歌谱自以简单易唱为主,惟杂以和声及廻环往复歌唱,使其稍见复杂。我记得的若干民歌,实际上多仅两句或三句,惟一唱三复之后,颇有动人之处

  • 文章客家民谣举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9期  作者:黃軍書 出版时间:1972-10-01
    关键字: 客家民谣 起源与发展 民俗习惯

    客家民谣,亦称山歌。我客家民族,自五胡乱华,相继南迁以后,因作客他鄕,故称客家,以示与先到定居之民族有别,所以不论是四川、江西、广东、乃至台湾,所聚居散布的地方,均属山区地带。我走遍大江以南每一省份,尤其在抗战期间,在四川、浙江、江苏、江西一带,都曾看到十三、四岁纒足的小女孩,她们自以为得计,其实实在可怜!但唯一的例外,却从未发现有客族的妇女纒足,即使是七、八十岁的客家老太婆,她们的三寸金莲都是「横量」的。由此可以证明客家人,不论男女,为了适应生存环境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