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棺材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死哀一樣受到重視子孫表現孝道之時

    来源期刊:《闽聲》 第20期  出版时间:1968-04-15
    关键字: 孝道 讣告 同堂 棺材

    的在正面书写官衔,没有官衔的白身,则仅写其姓氏的堂名或源流,如林姓写西河堂,陈姓写颖川等,反面则书写寿数及代数,如五十几岁的便写六旬寿考,只有子没有孙的写上三代同堂,有孙的就写四代同堂,换句话说,公认的,可以加上一代或算上整数,以示一其长寿和子孙的繁多。第二步工作是发讣音给亲戚朋友通知凶耗了。女人死了,更应该先通知其娘家——外家。因为没有「外家」临场,还不能入棺呢。说到棺材和含殓,问题又多了,先说棺材,福建是产木材的地方,福州更是木材的集散地,在福州要找些做棺材

  • 文章沒有東西

    来源期刊:《闽聲》 第6期  作者:一文 出版时间:1966-12-01
    关键字: 棺材 春联 除夕 祖宗牌位

    「我出一个对子,给你对,好吗」?郑堂道:「有奖赏都可以的,请你出对好啦。」知县道,你们听:「穿冬衣,执夏扇,不识春秋」。郑堂马上答道:「坐南关,朝北阙,没有东西」。知县知他是嘲笑太监下面没有东西,恐怕生事,赶快拿出金钱赏他,叫他回去,郑堂就这样捞了一笔外快。抬来棺材郑堂为人既刁且刻,因此有很多人怨恨他,有一年除夕那一天,忽然有人抬一小棺材,送到郑堂家里,郑堂一见奇怪,就问:「谁叫你抬来」。那人进:「今早有人拿一元为定金,说西门街郑宅,有小孩死去,棺材要马上送去

  • 文章遙對故園懷祖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2期  作者:黃念祖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公墓 火葬 棺材 坟墓 遗骨

    我迄今仍有心之隐痛,为了鄕俗之陈旧不移的厚葬观念,使我身覊寳岛二十余年以及昔年离家后在大陆南北各地的旅途中,始终心系家祖坟墓,何时能囘去为之安葬,以慰先灵。当我幼小在家时,就觉得我家安葬祖父及伯祖父之方式与众不同,他两老人家故世时我未出生,但等我长到七、八岁返鄕时,知道他两老兄弟的棺材就暂厝在离家不远的鄕郊河边的一块亩半大园地一角的一椽瓦房内,家人谓之「材屋」;那时祖母、双亲在堂,只知道要待祖母故去之后才能合葬,谁知不久先父先行去世,两年后祖母亦弃世,母子两口

  • 文章細說「會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5期  作者:江鳥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会馆 棺材 风俗 入殓 死人

    家鄕的风俗,人过了中年以后,如果经济宽裕,可以自己先造好坟墓,以备百年之后安葬之用,名为寿域,俗称寿坟,最奇怪的是每年淸明时节,还要亲自率领子孙去扫墓,祭拜的对象,当然不是自己,是拜后土和坟邻,设想实在周到,不但预先为自己经营死后居住的别墅,而且预先做一些敦亲睦邻的公共关系,像今天在台北的情形,寸地寸金,坟地难找,如果生前造好寿域,未雨绸缪,可免再躭心无葬身之地了。再说棺材,也可以择吉雇请木匠定做妥当,名为寿材,开工的一天,要用厚礼招待木工,据说木匠用斧头

  • 文章寻觅风水地棺材不葬埋

    来源期刊:《闽聲》 第20期  出版时间:1968-04-15
    关键字: 棺材 风水 油漆 墓地 祭墓

    不过福州有一特别的风俗,就是在开吊后,仍然没有把棺材埋葬的。叫做「丁」也叫「权」。就是把棺材自后厅中间移至旁边,或者在自己的空地或祖墓边盖一间权厝——丁厝。暂时放置,有的时候一家有好几个棺材放置在权厝里,一放就是几年,乃至十几廿年。棺材好的,油漆考究的,可以勉强应付,材料不好的,三、五年后便裂开,臭味四溢的,对于衞生极为不良。民国廿余年以后,政府曾下令禁止,革除这些恶习。这种习惯,往往使外来的客人惊讶不已的。据说此种权厝的起因为:一、子孙不忍马上下葬。二

  • 文章上海的老風俗

    来源期刊:《浦東》 第19期  作者:默鳳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地方风俗 农业人口 佛教 棺材 婚嫁之礼 立秋 重阳节

    上海在开埠以前,民风俭朴,以盐、鱼、耕种,为主要的生业。尤其以农业的耕种人为最多。就地质言,宜于植棉,不适宜种稻,因为是冲积层的沙滩,不能储水,俗名叫作「漏土地」。但植棉又苦于蔓草难除,所以都是三年种棉,一年种稻,因此有「七分棉花三分稻」的说法。家人亦勤于纺织,耕种之暇,多以纺纱织布以益家计。早年国人十九信佛,故老上海的风俗多与宗敎有关,临丧都延僧人做佛事,俗谓「做功德」,初殓死人的棺材,叫「煖棺」;既葬叫「囘丧」;七中出柩,叫「乘凶」;累棺并出,乘夜宵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