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松花江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的四季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王漢倬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松花江

    在抗战时,东北月刊约四位同鄕,分类执笔,写「东北的四季」,我写的是冬。胜利后,经国立编译舘将冬这一篇,选为中学国文课本敎材。后来我又加写春夏秋三篇,合为四季,在「中副」登载。现在仔细考虑,东北九省三市,土地广濶,南北的气候不同。记得在大学时,每年秋季,由黑省南行,去北平上学,一过松花江到了哈尔滨,便觉暖和多了。再南行到辽宁一带,见满地高粱还未割倒。天气更比哈埠暖和。这时黑省秋收早已完毕,天寒地冻,满地都是散牲口,场园门早已关起来了。气候既不同,各地方

  • 文章松花江上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王冠吾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 松花江 松花江白鱼 江上交通 江水开冻 风土习俗

    本年三月廿六日,中央日报中副登载的百朋先生所写的『漫忆松江龙』一文,余读之后,认为写的风光如画,细致周详,不过因此惹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之鄕思,我是双城人,是在松花江的流域,幼年读书吉林,大学毕业后,又学仕吉林。对于濒吉林省城南岸的松花江,自然是特别熟习了,吉林古称鸡林,何时由鸡林改为吉林,不甚详悉,我想可能是在前淸初年设省时改的。吉林省城到冬日尤其冬日下雪天,山鸡(又名野鸡)极多,有时上千上万,成群飞在江上,食在山上,若论山鸡之多,恐其他各地

  • 文章説東北風土諸(十)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宁古塔 松花江 哈尔滨 故乡风物

    庄家佬不知道吃锅铁—穷棒子食。吉林人冬季喜吃锅铁。用锅铁一片,放炭火上,围在一起,或蹲或坐,共吃爆肉。称鄕下人为庄稼佬,称乞丐为穷棒子。黄花松甸子。王冠吾述。松花江上游,有「黄花松甸子」,方圆五百里,均为原始森林,全是上级松柏,木围不过二抱,高多达三四十丈。东北称此种松柏曰「过梁」,都为建全横梁之用,是木中大材,昔多半出口。介凡按,高三四十丈之说,不知有无笔误?小雪封河,大雪封江。同右。吉林,小河流在小雪时就封冻了,大河流如松花江、图们江,大雪时封冻

  • 文章松花江白鱼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長白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松花江 白鱼 故乡食物 风土习俗

    松花江,长约二千公里,是我国东北九省中最大的一道水。水深流缓,鱼产量极丰。在那些鱼产里,品质最佳,产量最大的,便是白鱼。满清时代,被指定为进贡品,所以又称贡鱼。它的体形类似鲫鱼,但比鲫鱼肥大,每尾成鱼都在十公斤左右。它的鳞细色白,嘴短吻尖。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鱼类中不易多得的珍品。它的产品很广,但主要的产区,是从永吉到哈尔滨一带。捕它的期间很长,但主要的捕期,是结冰以从。这种冰下捕鱼的方法,是很特别的。远在结冰以前,渔人们便利用江边生长的柳条,编成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