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松江共返回4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怪異紀實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4期  作者:黃恭石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松江 雷殛 轶闻

    七、雷殛筆者六七歲時,正在家中受課,一日忽天昏風狂,雷鳴電閃,時値夏季,以爲陣雨欲來之兆,不足爲奇,不知倏忽之間,霹靂一聲,地震屋搖,傾盆大雨隨下,令人心悸,年長者咸以爲此雷一定到地打死人。逾時,雨止天晴,忽有鄕人走報前面楊家棉花田內鋤草二婦人一被天打死,一在田傍泣哭,好在不遠,家人相將往視,筆者亦隨之而往,果如所報,其時楊家人亦已先在,因鄕間有忌禁,凡被天打死者非任人觀瞻,及其應死之罪,未曾判白之前,不能搬運收殮,正在躊躇間,觀者愈來愈衆,而死者之夫楊...

  • 文章早年故鄉的小報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5期  作者:章安平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松江 小报 追忆

    民初的新闻纸尙在萌芽时期,记得有一张四开大的松江旬刋,后改三日刋,又改日刋,并更名大松江,其时已有茸报和大光明报相继问世了。大松江报老板赵松铨,人称赵踱头,当面呼之,亦不以为忤,其实他并不踱,有点装疯卖儍而已;其子稚松,虽承父钵而才属平庸。当时松江的工商业尙未发达,上海来的大报销路并不多,看地方小报更是胃口缺缺,招揽广告尤其困难;报社要开销,求发展,赵老板只有向绅商们打恭作揖,说尽好话,订上一份,大洋一元,全年看三十六张报纸,当时一只洋可抵现在的台币三百

  • 文章閒話鹽税 兼談故鄕緝私鹽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3期  作者:陸君才 出版时间:1976-10-01
    关键字: 盐税 松江 盐枭 缉私营

    千分之三十二。我国的海岸线长达万里,自东北到两广有七个产盐区,其中以河北长芦和两浙产量最丰,而故鄕松江便是浙西盐区的总绾,财政部有盐务稽核所设于松江。民初的盐税且沦于被外人操持之局,因为在民国二年,袁世凯举所谓「善后借款」,把全国的盐税也抵押给债权国了。除了「煑海水为盐」以外,我国内陆还有池盐、井盐和岩盐的生产,设有河东、四川、云南及花定四大盐区。而云南的岩盐和台湾的海盐,同样有含碘量不足的缺点;云南人多大脖子,即患胛状腺肥大症,患了此症的人,食色二性亢进

  • 文章漫談故鄕㈣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期  作者:陸君才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松江 饮食 简记

    一齐拉出,淸水一冲,便可下汤煑食,在割法上又是一怪。据说鲈鱼产于淡水与海水之间,冬令入淡水河产卵而被捕食,因此,上市的时间不及半月,而且产量极少,俭朴之家,每多终身舍不得一尝佳味。并且它虽然被通称为「四鳃鲈」,一般所见者据说只有三鳃,只有在西门外秀野桥周围数里间所产者有四鳃,果尔则又是一怪。松江人的吃法,是把整尾鲈鱼入鸡汤或火腿汤烫食。因此低估了它本身的况味。其实鲈鱼最不宜与火腿同煑,否则无法辨其眞味。若置于稍稍放盐的鸡汤闷熟,便大不相同了。因为淡鸡汤本身

  • 文章連雲書屋瑣記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8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松江大轰炸 怀念恩师 松江县中

    松江的大轰炸补述第五十七期鄕讯,刊登王公璵先生撰写「囘忆中的松江」,其中敍述松江在日军侵略时,被滥施轰炸,屠杀无辜百姓,厥状甚惨,令人发指,至今虽已时隔将近半个世纪,可是在我们脑海中记忆犹新,痛恨永在心头,日本对我侵略,是铁的事实,岂能随便湮灭的。王公老所记第一次轰炸日期为二十六年八月杪,被炸的是北上沪市列车,与本人之记忆略有出入,提出以供参考。在我记忆中,松江遭第一次轰炸是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被炸的火车可能是二列,一列由沪南下的特别快车,另列是由杭

  • 文章莫道故鄉是窮鄉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0期  作者:章安平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松江 美食 简记

    松江在全省六十一县中,虽不若苏州无锡等县的繁荣,但在历史人文地理胜蹟和物产等方面,颇多可颧并足资称述之处;目前在台的鄕老弟们,有的所见不多,有的根本没有见过,说来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于此,愿就记忆所及,再写些出来,希望鄕老弟们对故鄕不可妄加菲薄,因为松江在国人的心目中,确是不可多得而令人响往的鱼米之鄕;记得不少久住上海的亲友们,羨慕松江人有口福,吃的东西不但新鲜,而且有些在上海买不到,别说四鳃鲈了,连小落苏和蟚蜞螯也没有,因此,他们如果想吃,只有托人代买

  • 文章怪異紀實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5期  作者:黃恭石 出版时间:1972-04-01
    关键字: 松江 白狐 财富 轶闻

    八、狐祭致富松江亭林鎭之南十里许,有沈阿松者农人也,妻杨氏,生一子名大德,父子勤劳耕作,而大德虽不读书,然对父母极孝顺,惟在十八岁时,父阿松不幸早故,家中母子二人仍赖农耕为生焉。当阿松去世后不久,一日大德忽捉到一大白狐,后足似示跛藏,提回家中,以笼畜之,俟足愈后欲待价而估,杨氏不忍见其觳觫之态,故对其子曰,汝父方死,汝应为汝父阴间造福,如将其出售,安知得主不将其杀死,是非积德,圣人有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之语,我拟以放之为上。大德于是从命仍提笼至原处放之。老狐

  • 文章雍廬雜咀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6期  作者:陸君才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松江 夏令 饮食 怪异

    妻子祕密行事而毫不发觉?理由很简单,只是这里的猪肉和粽缺乏了故鄕特有的香味,想起泗泾粽子的香闻百里,怎不叫人鄕思汨汨。在台湾,样样人定胜天,一个鸟不语花不香的地方,不但今日已成了宝岛,而且人物之盛,独产少年才俊,眞是吃香之至!唯独这出自泥土的各式芳香,却非人功及化学肥料所能为功,粽箬如此,一切菜蔬鱼肉莫不如此。端节一过,溽暑困人,亢阳高悬,多数人胃口缺缺;因此,松江人有吃「六月素」的风气。而炒饭泡红茶,更是提神淸胃的一绝。我家本没有吃六月素的习惯,但在

  • 文章談家鄕的地方戲與說藝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4期  作者:柯展人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松江 地方戏 说艺 追忆

    大陆城鎭,由于交通、文化、敎育、经济等的种种条件关系,娱乐事业大都不很发达,家鄕松江位于沪杭线上的一个城市,虽然距离上海很近,但是鄕人保守,风气仍很闭塞,我国各地的戏剧除了语言上能够听得懂的如苏滩、申曲、绍兴戏、文明戏、评弹、大京班、电影等尙有演出外,他如川戏、粤剧、徽州戏、河南梆子、福州戏甚至一江之隔之苏北戏等,都无揷足演出之机会,所以亦鲜无欣赏的机缘了。吾鄕最原始提供一般大众的娱乐,是说因果(又名小热昏),唱宣卷与太保书等,这些玩意,可说是开宗明义

  • 文章故鄉新年雜憶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4期  作者:陸震廷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松江 旧历新年 习俗

    我於三十八年春從大陸來臺,迄今已有二十八個年頭了。二十八年,是一段相當悠長的時間,人生有多少二十八年?這何况一段時間是從靑年到中年最寶貴的時間。在這二十八年中,思鄕之情一天比一天濃厚,尤其是每逢佳節的時候。農曆新年,最是我思念故鄕的時候,兒時在故鄕過年的歡樂情况,思之歷歷在目。我相信,同鄕諸君子一定也有這一感想,因此筆者願以記憶所及,把故鄕過農曆新年的歡樂情况,略述一二。對年靑一代來說,也讓他們能了解故鄕過佳節的歡樂情况,而增加對故鄕的嚮往。過去大陸上是...

共47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