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李通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廿八宿以外的四位功臣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吳祥明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王常 窦融 卓茂 历史人物

    汉光武帝刘秀,为我国十大名君之一,其开朝功臣,除廿八宿(将)(文见P.11)外,尚有四位功臣,合称三十二功臣,兹再简介四功臣如下: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字次元,南阳宛城(即今河南南阳市)人。他是刘秀复兴汉室的首要发起人之一,「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语,就是其父守提出,由他宣扬的。他为刘秀称帝,汉室复兴,立下了首功。于建武十八年(公元四十二年)病逝,谥曰恭侯。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字颜卿,河南舞阳人。是绿林军早期领袖之一,在起义军北进时,他晓以大义

  • 文章山西华严宗大师——李通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王乃積郭華榮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籍贯考证 代表著作 安葬地 历史记载

    和传说撰文所建。所以,李通玄是否沧州人?人们存疑是正常的,我们也特地留意这方面的资料。一、近年出版的《中国佛教经记序跋记集》唐代卷中,有唐大历年间东方山多林寺(即寿阳神福方山寺)比丘照明的文章(原载日本《大正藏》),题目为《华严经决疑记序》,其内容是专门介绍李通玄的。文章一开头就写明:「北京长者,皇枝也,讳玄。性禀天聪,智慧明简……」唐朝的首都在长安(今西安),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父子兴兵的山西太原,当时称作北京。文章在叙述李通玄倾心以《易》会通

  • 文章唐明合璧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高嵐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雩都县博物馆 少鸿 明朝碑文 碑刻文化

    雩都 高岚雩都县博物馆内,有一块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的「再建福田寺三门碑」,时称「唐埤」,又称「咸碑」,是国内珍贵的稀世历史文物。碑为青石质,「光莹如鉴,叩之作金玉声」。圆首方趺,碑底有一梯形榫与碑座相衔接。碑首边沿饰两组浮雕交缠巨龙,碑额中部有一直径八.五厘米的圆形透孔。碑高一九三厘米,宽七九厘米,厚十八厘米。「款式古拙,自今视之,犹三代时物。」碑文为唐代雩都县鄕举杨知新撰写的(唐虔州雩都县福田寺三门托),南岳少鸿自书幷篆兼镌,于唐懿宗咸三年(公元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