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志谱乘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鄉的燈會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5期  作者:簫宗篤 出版时间:2010-02-13
    关键字: 灯会 故乡习俗 方志谱乘

    遵義 簫宗篤往昔在家鄉,每過年節,熱鬧好玩的,莫如燈會,計有跳花燈、跳牛王燈、耍龍燈。跳花燈為慶祝新年,後二者為答謝「牛」為人們付出辛勞,及期盼「龍」適時降以甘霖。燈會都在年節舉辦,名雖為牛為龍,實則如蘇軾訪惠勤、惠思二僧詩:「名尋道人實自娛」。跳花燈、跳牛王燈民國九十八年春節,臺灣燈會移師宜蘭舉辦,近家之便,斷續看了數次,與往昔家鄉的燈會比較,當然時代進步,製燈的材料及方法,較前有不可想像的改進,難易的差別,展示出的質與量,自非同日可喻。但追憶往昔家鄉...

  • 文章臨川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臨川區台辦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临川 方志谱乘 故乡风貌 艺文选粹

    臨川踞贛之東部,洪州近鄰,處星空之分野兮,屬牛鬥之墟。地勢由南而北,趨鄱湖而傾斜。汝水縱貫,山川融結,控閩粵之衝要;兩水繞郭,五峰鎮城,酌諸府之「樂區」。斯地者,兆基上世,奧壤名區。出土繩紋陶片石鏃斧,先人生息兮添佐證。夏禹時,地屬揚州域,春秋戰國吳、越、楚,秦漢九江、預章郡。永元八年置臨汝,孫吳太平初,臨川設郡治。贛東中心兮星拱鬥,人文厚重兮古臨川。靈谷盱江兩秀憑,十景詩山緬謝客。孝義遺跡傳千秋,臨池臥冰晉王祥。金山拔地浮碧寺,妙覺幽邃近水邊。青蓮峰麓...

  • 文章簡介江西省南大門——定南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張如漢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定南 方志谱乘 故乡风貌

    我訂閱江西文獻將近三十多年,沒有看到有人介紹有關定南縣的人、事、物。定南縣實際上也是江西省最偏遠的地區,離南昌省會有六百多公里,離贛州也有二百多公里。說它是山地。又沒有高山、名山,說它是平地,也沒有寬闊的平原,全境最高的山,也不過一千多公尺,其他都是幾百公尺幾十公尺的丘陵地。也沒有險峻的隘口關卡,所以,自古以來,就不是兵家必爭之地。以致所謂之古蹟、名勝,也就沒有遺留在這裡。千百年來,也沒有出過什麼名人,或什麼大官,除了宋代出了一位有名的風水師賴布衣先生,...

  • 文章客家人的羙德——鹹菜與骨罐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4期  作者:江平成  出版时间:1990-02-04
    关键字: 咸菜 骨罐 客家精神 风土习俗 方志谱乘

    民國五十六年,平成擔任中國廣播公司苗栗電台台長之時,曾經製作了一個綜合文藝節目,名爲「客家人的美德」。很榮幸的獲得行政院新聞局頒發大型金鐘奬。該節目的內容,係以引述我們客家地區常見的「鹹菜」和「骨罐」,表現出我們客家人的美德。茲承梅縣同鄕會索稿以供會刋登載,特將這項得奬節目內容的述談部分,摘錄其大要和略加補充,作爲交卷,幷請鄕親指敎。鹹菜談起我們客家人,給人第一個印象,就會聯想到鹹菜,也就如同講到四川就想到榨菜一樣。鹹菜雖然到處都有,但是沒有客家地區那麽...

  • 文章豐城劍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高龍輝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丰城 “剑舞” 风土习俗 历史集萃 方志谱乘

    劍舞,源自西晉永平元年(公元二百九十一年)。當時,世界傑出的天文學家、豐城縣令雷煥在古縣城榮塘墟掘獲「龍泉」、「太阿」寶劍,名揚神州。距今已有一仟七百多年的歷史。此後,形成了一種用劍起舞的劍舞舞蹈藝術。豐城劍舞,曾流傳到豫章(今江西)各縣。特別是豐城民間流傳最廣,名聲最大,深受民間的喜愛和官方的重視。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豐城市政府通知,確定「豐城劍舞」為豐城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之一。如今,豐城市根據《晉書》與省、府、縣古《誌》記載,在城區...

  • 文章萍鄉民歌雜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萍乡 民歌杂谈 风土习俗 方志谱乘 乡野趣闻

    山歌,萍鄉稱為號歌,勞動之餘,青年男女之間登高對唱的一種旋律較為簡單、節奏比較隨意的民歌,和所有的山歌一樣,萍鄉山歌風趣、誇張、樸實無華、生活氣息濃郁,極具感染力,老百姓易唱、喜唱,所以容易流傳。請看這首《郎在山上打聲號》——(女)哎——郎在山上唱號歌姐在屋裡織綾羅我的哥耶 不知哪裡來的風流子到姐仔屋前屋後唱號歌唱得姐仔頭昏眼花一身麻麻痺痺織不得綾羅釘不得梭織壞了綾羅怪情哥(男)我的姐嘞 我要唱到高山嶺上茅杆飛東海我要唱到洞庭湖裡個麻石飄起來我要唱到十七八...

  • 文章臨川民俗文學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李瑩瑩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临川 民俗文学 方志谱乘 风土习俗

    「才子之鄉,文化之幫」的江西臨川,祖先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作為臨川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民間文學,內容豐富,品種齊全,散發著家鄉的泥土芳香,與當地的民情風俗結有不解之緣。一、節日風俗臨川民間文學反映的節日風俗習慣,絕大部分與漢族人共有的風俗習慣相同,但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本地很多地方過年的時間不一致,臘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都有人過年,甚至個別地方是正月初一過大年,原因是什麼呢?原來是一些地方有「偷年過」的習俗。據臨川民間傳說,過去窮人...

  • 文章談花城八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廡翁 出版时间:1986-03-31
    关键字: 广州市花都区 风光景色 山川文物 方志谱乘

    廡翁原籍花縣,幼時在縣中讀私墊,稍長雖赴省城(廣州)讀高小、中學、大學,但每逢年節假期,均在縣鄕渡過,對縣中一切,六十年來猶歷歷在目也。花縣在廣東八十四個縣中,雖是一個三等小縣,但是却有兩件事,使它全國知名;其一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是我花縣芙蓉障村人,其二是辛亥革命黃花岡之役、殉難七十二烈士之中,我花縣籍的烈士有一十八位,佔了四分之一,這是我花縣人引以爲傲的。花縣建縣係在清康熙二十四年,是由番禺及南海兩縣,分割部份疆土而成的;計番禺割烏泥、擢桂、紫泥、...

  • 文章客家名菜二道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5期  作者:商玉  出版时间:1991-02-24
    关键字: 客家名菜 红曲及第汤 古法盐焗鸡 地方特产 方志谱乘

    ㈠紅粬及第湯紅粬,溫補,是客家人常作調味的一項佐料。過去原鄕婦女如有不適,所謂營養不良,常以紅粬碾碎煮蛋花湯吃補。所謂紅粬及第湯是以整粒的紅粬煲豬肉、豬肝、粉腸三及第者,廣府人的及第粥即以此爲作料,也是象徵狀元三及第吉祥之意,台灣過去除客家莊有粉腸外,其餘地區買不到粉腸,現在台北及其近郊肉舖,偶可買到,但選粉腸時,以腸內黏液白色如粉者爲佳,黃色則苦。豬肝現很少人食,因除膽固醇高外,豬飼料也有問題,但可買台糖豬肝,另買約一斤夾心精肉,用文火煲約一小時,不單...

  • 文章家鄉小檔案——梅縣清代二百六十八年著名科舉人物略覽表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6期  作者:李對廩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梅县 清代 科举人物名单 历史资料 方志谱乘

    ㈠進士·翰林·(梅縣進士六十七人,欽點翰林十四人,欽賜翰林六人,均列如次)㈡舉人·解元·(梅縣舉人四百十七人,解元十人,茲列若干人)㈢武科·(梅縣武舉人一百九十三人,解元五人,武進士二十二人,茲列若干人)附記:一、淸代進士三年一考,舉人二年一考爲正科,非考試年加考爲恩科,進士考在北京舉行,舉人考在各省省會舉行,以鄕試、會試、廷試之第一人爲三元,即解元、會元、狀元也。二、光緖三十一年己巳後廢科舉,「賺得英雄盡白頭」、「一生纏死筆頭中」、「十年窗下搓煙屎,一擧成...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