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新秋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以良善意圖爭取讀者認同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楚崧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楚崧 办报目的 新闻事业

    中国闻学会理事长图■楚崧(注:中国闻学会楚崧理事长认为任何报纸的创刊,均须兼顾到社会公益。)在谈我所崇拜的报人之前,我想先综合分析一般报人办报的目的。大体观之,办报的目的约有下列四种:四种办报目的的分析㈠为政治目的:主要在于宣扬政治观念、主张如古代的邸报或近代以来的官报、党报、军报、个人报等。㈡为盈利目的:此种报纸的目标在于追求或保护私人利益,以增加个人致富。㈢为权势目的:此种报纸系直接了当地显示其个人、家系或小团体的力量。㈣为社会公益:此乃为

  • 文章化鄕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0期  作者:樊化南 出版时间:1984-04-01
    关键字: 新化乡 地理位置 特产 芒种 西瓜 中秋节

    的可是一样的透彻淸明。三四保的人,工商贸易多;五六保的人,工务运输牛车多;九保十保扁砖倒顶,楼高数丈富户多;八保十一保,边沿沙河,芦苇丛生干扰多;全鄕民众,经营进取,各有千。到了四五月芒种气节,小麦成熟时候,大家忙着下田收割,整片田野,充满了生气,忙碌的人影,爽朗的笑声、蝉声、鸟语声,农民赶着牛车喝号声,麦香、草香、野花香,河岸树影美景,一切色彩,都那么富有魅力,这是化鄕的灵性生花的鄕土情深。夏天气炎热,一般都会想到黄河沙滩,瓜藤满布的一片绿油油的靑翠地

  • 文章丝之路 疆发现古丝织物可追溯到春以前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丝绸之路 古丝织物 新疆考古工作者 春秋时代 中原丝绸物遗迹

    中央社台北二十日电】大陆疆的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天山腹地古墓中发现中原地区春时代丝织物,证实丝路的开创可追溯到春以前。据中共「光明日报」报导,天山腹地「乌鲁木齐」(廸化)市南山矿区阿拉沟二十八处古墓中,发现一件保存良好的凤鸟纹绿色丝绒刺绣绢,经专家鉴定,为中原地区春时代产品,它传入疆的时间,比张骞通西域时间早五百年左右。消息指出,在附近其他墓葬中,还发现中原丝绸物遗迹,以及中原风格的各种漆器、铜镜等,进一步反映张骞通西域前,中原地区和西藏即有

  • 文章「赵氏孤儿」剧述评(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沈琨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 赵氏孤儿 历史记载 当代改编

    时维九月,序属三,「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在山西侯马市隆重举行。一批珍贵的文物包括不少国家级珍贵文物,在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与公众见面。不仅是文物考古专家,许多游人也络绎不绝地到古蹟发现地参观、流连。人们看到的和所听到的,是春时期各主要诸侯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图景,是群雄争霸、富国强兵的战略纵横。在这里,人们尽可领略三晋源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侯马,古称田,有「晋南重镇」之称。二五〇〇多年前的春时期,就是沟通燕、赵、秦、蜀的通衢之地。更重

  • 文章同鄕動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7期  出版时间:1982-10-01
    关键字: 同乡动态 捐助经费 车祸住院 新婚之喜 中秋慰问

    同鄕捐助经费鸣谢本会承诸鄕长爱护支持,所需经费,均由诸鄕长经常自由乐捐,不胜感谢,最近又承孙再壬鄕长捐助一千元,孙瑜鄕长捐助五百元,屠刚鄕长捐助五百元,特此致谢。吴开公杨震老乔迁吴开公原住花园村,今春夫人弃世,伉俪情深,旧居难免触景生情,所以最近迁居店中央村二街六十七号。电话是:九一一三二五八。杨震老原居安和路,最近改建大厦,现已迁居本市敦化南路六九七巷四五弄七号,电话还是原来号码:七〇八七九五八杨万钟车祸受伤住院杨震老公子杨万钟,现肄业淡江大学

  • 文章陶淵明的田園情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韓欣  出版时间:1999-01-10
    关键字: 陶渊明田园诗 桃花源诗并记 春秋多佳日 登高赋新诗

    活感受和自己的想象,描绘出一个幸福美好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桃花源里,没有压迫和剥削的从劳动「春蚕收长丝,塾靡王税」「相命肆农耕,塾靡王税」「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生活安定富足「童孺从行歌,斑白欢游诣」,风气淳厚朴实「俎豆犹古法,衣裳无制」……这个美好的理想社会画面,诗人描绘得十分全面,与当时黑暗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这个桃花源,是诗人的乌托邦,表现诗人对一种美化的原始社会生活的憧憬,在当时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可是,这幅乌托邦图画,毕竟是对封建制度

  • 文章老年話舊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李士椿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岱山 中秋节 新婚佳人 诗词作品

    余自公职退休后,家居清闲,今已年逾古稀,偶而翻阅旧时日记,看到五十年前记述的一段痴情往事,不禁思潮起伏,低徊良久。记得民国三十七年,我结婚未久,因时局动乱,于仓皇戎马之际,忍痛拜别父母和婚娘子,远离家乡,先经上海再转来舟山,服务于浙江省滃洲县政府,工作于岱山东沙角,时值中月圆之夜,仰观天上明月,遥望碧海巨浪,思念婚佳人独守空房之情景,儿女痴情油然而生,随即写了一篇不成体裁的心头话。「中月夜盼郎归」月到中分外圆,皎洁团圝正高悬;照得闺房佳人怨

  • 文章望月有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朱春發  出版时间:2003-09-01
    关键字: 中秋感怀 海峡两岸 歌颂新貌 统一愿望

    一、中望月起相思,海角天涯共此时;两岸同心同意愿,神州一统有佳期。二、中气爽月光明,炮竹声传喜讯情;举国欢歌团聚节,河淸海宴庆升平。三、中佳节好时光,皓月当空照四方;经济繁荣花似锦,神州美景胜天堂。四、银河桥驾彩云间,两岸同胞任往还;极目嫦娥舒袖舞,人间天上庆团圆。

  • 文章追憶故鄕年俗

    来源期刊:《連聲》 第1期  作者:傅玉良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年俗回忆 秋收冬藏备新年 清扫贴纸 赶集采货 除夕拜神 除夕守岁 串亲拜年 奇闻异事

    一年容易又风」,「去冬来」,接着「腊尽冬残」,转眼旧历年关就到了。虽然我羁旅异乡已经三十多年了,但每逢佳节,总会引起我追忆家鄕——福建连城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农历过年前后的情景。记得昔日家鄕种稻,一年只有一获,多半是「收冬藏」。等到「冬藏」工作完成,大家闲下来之后,就准备过年的事情。一般经济比较宽裕的家庭,在冬至前便开始酿酒,灌香肠、醃腊肉。香肠灌好,猪肉用盐渍好,就把它挂在屋簷下竹竿上,让风吹乾,直到要用时才取下来。主妇们趁天气晴朗,就把蕃薯削皮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