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传承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變局下的文化批判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9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文化危机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注:書名 書名:劇變與調適—一九八五年台灣文化批判 主編:李亦園 出版:敦理出版社)要如何才能維護文化的成長及其生機,一言以蔽之,應先尋求文化傳統與創新的聯繫,並據而形成血脈相通的網絡。特别是在現代社會中,傳統與創新之間,常因認知的不同,價値判斷的差異,形成隔閡與衝突,文化調適所引發的困境則更爲凸顯。而愈是一個具有文化生機的民族,必愈能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得調適、過渡及交融的空間;反之,任何劇變形成的衝擊,必將帶來文化危機。活潑文化成長及創新的生機無他,即...

  • 文章關公——深植全中國人心的文化英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蔡珠兒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关羽 关公 传统习俗 文化传承 关帝庙

    關公,這位俗稱「關聖帝君」或「恩主公」的神祗,蛻身於三國志、三國演義中,原先以忠義的英雄形象出現,一千多年以來,經過戲劇文學的鋪演轉述,關公典故深深寖淫了中國的民間文化。而透過民間的通俗信仰,關公的形象得到累加的投射與發揚,神格因而逐次提昇上漲。遍覽中國的聖賢神祗,幾乎無人能像關公這樣:不但貫穿敎派藩籬,在儒釋道三敎中都享有尊稱、地位,而且同時受到官方崇祀和民間敬仰,更被多種行業尊爲行神。隨著近代工商業社會的轉型,關公更由人格神、商業神,發展爲全能神,因...

  • 文章國之瑋寶——漢代石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夏美馴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中国历史 石刻艺术 文化传承

    考古學者在地面上、地層裡發現史前的遺物,如石鏃、石斧、石杵、石臼等,就可證實上古人民在穴居野處,茹毛飮血的生活當中,已經開始使用石頭作爲實用器具,也說明了我們中國的雕刻,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及後造舟車,製兵器,鎔銅鑄鼎,雕刻藝術漸有進步。商代雕刻益繁,銅器的刻鏤文飾,玉石的雕琢,甲骨的鏤刻圖樣,俱有文物足供考證。周代石鼓(獵碣)鐫鑿(一說秦代遺物),秦的金人和鐘鐻鑄造,螭虎紐玉璽的雕刻,藝術成就至足驚人。漢代藝術遺物,在石上雕刻文字或花紋的,有石畫、造像...

  • 文章古稀大師樂做山歌傳承人—丘玉輝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黃佩貞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客家山歌 文化传承 余耀南

    「梅潭流水似彈琴,彈出老幹好聲音,年逾古稀余人師,培養新人最悉心;旨在繁榮山籟音,編唱亮演樣樣精,不遺餘力傳幫帶,山歌『絕活』沁徙心。眾徒參賽獲獎金,此刻大師最高興。德藝雙馨傳百代,樂做山歌傳承人」這是一位老婦僑贊梅州市山歌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余耀南的一首順口溜,也是余耀南培養山歌新秀的真實寫照。今年74歲的余耀南,是大埔縣青溪鎮長豐村人,中共黨員。自幼酷愛山歌。20歲的時候拜客家山歌大王張照英為師,後苦學成才,從藝60多年,能寫會唱能表演,...

  • 文章無名氏爲廣傳無錫文獻樂助印刷費臺幣五千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8期  出版时间:1987-02-20
    关键字: 捐助印刷费 文化传承

    一位對中華文化極爲重視的「無名氏」鄕長,鑑於無錫同鄕會在尙無的款基金的情況下,能出版無錫文獻叢刊每年一輯,業已發行至第七輯,實屬難能可貴,這位「無名氏」鄕長爲廣傳我無錫文獻,亦卽固有之中華文化起見,特樂助印刷費新臺幣五千元,藉以抛磚引玉,集腋成裘,以利繼續編印出版。

  • 文章燭光搖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杜銘澤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诗歌 教育事业 文化传承

    窗子,張開了笑臉,風兒,輕輕地撥弄琴弦,燭光搖曳,跳動著一顆紅心,人影兒,依稀可辨。童子嗲聲嗲氣:「奶奶,您是爸爸的老師!」不惑者,遞上淸茶一杯,肅然起敬。秋霜染髮的老人,端坐侃談,祖孫三代—師生歡聚在窗前。憶當年,老人初上講壇腼腆,三尺講台寫人生,潤物無聲灌心田,誦讀四書五經,還學莎翁作品,描繪著大千世界,祖國藍天。看今朝,昔日學子成大器,靑出於藍勝於藍,爲人師表育雛燕,九章算術、物理化學多鑽硏,心裡蘊藏著人類生活的甜蜜。展未來,「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 文章慧民詩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張慧民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文化传承 盂兰盆节 人物回忆

    弘揚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世稱揚,獨步全球萬代昌;古聖先賢遺智慧,令人後學挹芬芳。鄭音朱紫欺朝稷,大雅溫淳化俗方;萬勿自輕神嶽秀,唯期我輩振綱常。盂蘭盆盂蘭敎孝世相沿,九品蓮華獨佔先;爲救母懸囚十地,設齋共誦梁皇篇。萱草忘憂五月萱花似彩霞,迎風綠萼滿新芽;生兒育女持家務,已逝靑春不怨嗟。自古慈顏垂懿範,于今淑訓顯光華;孤燈伴我吟新賦,獻與堂前福壽嘉。

  • 文章漫談書法藝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作者朱雲樵(原名朱玉書)鄉長,籍隸赣榆,早年參加日本東京美術館第四十二、四十三屆國際文化交流書道展覽會,先後兩次均入選獲獎,其書法作品亦經常應邀參加海外聯展,深得法家好評,此幅係其晚年作品。

  • 文章詩允許移植、借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朱平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诗歌技巧 文化传承 学者论述

    詩,允許移植、借用、翻新、脫化。古人作詩,往往從古詩原有的基礎上引用和脫化出來,翻出更新的意境。先從古詩中看,李白的「言中行樂詞」中有一句:「池塘暗生春」就是從謝康樂的名句「池塘生春草」中脫化而來的,而且比謝詩更有韻味。又李白「宜春苑有賦」詩中的「春風已綠瀛洲草」一語,亦被王安石脫化成「春風又綠江南岸」佳句,從而翻出另一更新的意境。再以時人來看,毛系瀛先生在描述校園景況時,寫下「鳳凰飛過鳳凰台」句,就是從李白的「鳳凰台上鳳凰遊」借用而來,另筆者贈「說我故...

  • 文章海州「二刻」名傾中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郝保倫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摩崖造像 岩画 民间艺术 文化传承

    古郡海州的孔望山摩崖佛敎造像和錦屛山將軍崖岩畫,合稱「海州二刻」,名垂環宇,久賦勝名,至今不衰。到過海州的人,無不爲二刻所傾倒。筆者靑年時期就讀于海州,曾多次登山遊覽,進入人生晚年,故地重遊,倍感興味。現就其中主要景點的記述,獻給讀者朋友,旨在了解家鄕豐厚的文化底蘊,幷奮力爲之發揚光大。一、孔望山摩崖佛敎造像:這一勝跡位于孔望山南麓,是東漢時佛敎初渡中國時的產物,距今已有一八〇〇多年的歷史,它先于敦煌石窟二百餘年,被史學界稱爲「九州第一窟」。現已被列爲全...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