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居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跛脚翰林毛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9期  作者:王希天 出版时间:1989-12-25
    关键字: 毛健 坡脚翰林 故居见闻

    同时被逼死,为此高风亮节,后人自然尊敬,保山顺宁均争为本县之人,两县接官亭,都竖立「明户部尚书龚和梅之故里」,毛健则磨墨持笔,自绳其腰,系岩顶大树,慢慢放下书写,不料写至龚尚书读书,大绳骤断跌落,幸岩腰有仙人掌丛,将他钉住,否则万丈悬岩,难免粉身碎骨,其长子毛之元,打柴归来,仰视壁间有字,俯视壁腰,乃父钉在仙人掌丛,急奔家中聚人,绳人放下,慢慢吊起,济汤救醒,而左足竟残。余弱冠赴湘就读,先严命必须计算行程,到茶房寺毛翰林故居住一夜,看看其后辈为何?由家出发之

  • 文章眉山三苏故居之木假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1期  出版时间:1973-07-01
    关键字: 眉山 三苏故居 木假山 苏旬

    苏洵木假山记中所记之木假山,现存眉山三苏故居后院之木假山堂方池中石台上。三峯对峙,虽经多年风雨,仍保持原状,古色斑然。

  • 文章我爲吳稚暉添磚加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1期  作者:張法金  出版时间:2010-03-25
    关键字: 吴稚晖 简介 故居 研究会 事迹

    近期情况作如下报道。因吴稚晖晖世居雪堰,故居原有平屋三间,百年风雨,不値一看。台湾亲友同鄕曹仲植、储福兴、陈凌海、吴漪曼、程凯、周振华等一起并出资台币四五万元,作为工程款,整建吴氏故居,以期保留历史景物。在雪堰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下,故居在二〇〇二年年底整修工程顺利完工,故居中陈列了吴稚晖先生的传记、年谱、著作、母石,以及亲友赠送的贺联、书画作品。适逢吴稚晖先生一八周年诞生纪念日,落成典礼在雪堰鎭举行。通过多方努力,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吴稚晖先生故居在二〇〇八年

  • 文章昔日豐鎬人文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作者:劉震慰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大禹故居 上林苑 净土树 鄠县 姬昌

    西安市之西,终南山之北,有一个小小的县份,名为鄠。「鄠」读作「户」,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名,似乎并没有其他的解释。鄠县不太大的土地上,散布着许多历史古蹟,而且处处都値得凭吊。大禹故居三过村鄠县的西境,频临涝水,「涝」在此处读作劳。在涝水向北流入渭河的两岸,有一处小小的村庄,称为「三过村」,据说即是夏禹王的故鄕。连山易记载:「鲧封于崇」,鲧是大禹的父亲,崇即是鄠县一带,至今鄠县还有两座禹王庙,一在「花原操」禹王庙堡,庙前有一座「圣水池」泉水;一在「西北操」姚村

  • 文章辟地栽蔬忆故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13-07-31
    关键字: 故乡 记忆 乡愁 故居 个人情感

    (注:廣東省五華縣地標(秦漢古遺蹟:五華獅雄山))「阿佛仁(乳名),好轉啊!三魂七魄跟等阿娘轉屋家,乖乖哩,惡惡哩,食得燒荼、熱飯、冷宮瓜(南瓜)!」這種慈母呼喚愛子的聲音,經常縈繞在我的耳際,幾十年來從未間斷。幼兒時常常跟隨著母親,到離家(五華縣安流墟)約一里多路的茶崗上,種植地豆、蕃藷或各種雜糧,母親在輋(山坡園地)中工作,我就坐在旁邊玩耍。收工回家時,母親將我揹在背上,因為在野外玩久了,恐怕受驚嚇,回到家裡不安寧,所以在路上不時以慈祥的聲音呼喚著。...

  • 文章孫中山先生與台灣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孙中山 台湾民主革命 孙中山故居

    今年(二〇〇五)是日本投降、台灣光復六十周年紀念,茲將國父孫中山先生與台灣的史事,略爲紀述:中山先生一九〇〇年(民國前十二年)爲發動惠州起義,已在日本大阪購買軍火,於閏八月初二日(陽曆九月二十五日)自日本神戶乘「台南丸」往台灣,隨行者內田良平、平岡浩太郎、山田良政、平山周、尾崎行昌等。閏八月初五(陽曆九月二十八日)船抵基隆,山田轉赴汕頭,尾崎等赴廈門,先生與平山留台北。先生因山田之連絡,與日本新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民政長官後藤會晤,獲允於起事後助以軍人...

  • 文章访阎锡山台北故居有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阎锡山台北故居 观后感 诗词

    迁都大任告垂成,息影菁山万虑平;震旦陆沉千古痛,太原城陷万民惊;蜗居窑洞思三晋,蛰久台员梦两京;最是临危殉难士,长留余恨永堪旌。按民国卅八年冬,阎公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擘画督导国民政府由渝迁台,任务完成后立即隐退,于菁山建三口窑洞,蛰居修身著述,此阎公故居现已为台北市政府列为古迹,将整理后开放供民众参观。

  • 文章竇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杜富科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窦璸 生平简介 主要成就 故居简介

    会武宴,被看作千载一时的殊恩旷典,所以在平定古代的名人中他名气特别大。窦璸退休回原籍后,十分热爱家鄕的教育事业,置办了大批教学用具赠给书院。曾修筑冠山上的「仰止亭」,闲时优悠林泉,训课子孙,从不干预地方政事。卒年八十八岁,葬于东关祖茔。本州绅士任用仪铭其墓。奉上谕行取已故大臣事实,由抚臣详尽载入国史大臣列传。窦璸故居简介窦璸故居,在平定东关新民街六〇号。是一座清中期建筑,坐北面南、呈中轴线布局,共有三进院落和三座偏院组成,计有房屋三〇余间,占地面积二三四五

  • 文章寻访徐宝璜故居写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沈家保 吳大廣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徐宝璜 故居参访 寻访过程 厚舜复 信件线索

    教授方汉奇先生撰写徐墓纪念碑碑文,盛赞徐宝璜为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硏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六年来,徐墓发现引发各篇文章见诸各报刊,均只叙「徐宝璜」(一九八四—一九三〇)字伯轩,江西九江人(小胡称九江县人,九江日报社陈泽富称九江市人)但无一提及徐宝璜故居在何处,笔者甚疑之。又到今年清明时节,为祭先贤,近日笔者在九江市里弄带着上述疑团对其故居进行跟踪寻访,在徐××、宗××、蔡报海、万兆彩等老人大力协助支持下,加上南京宝璜幼子厚舜来信证实,才初步完成寻访徐宝璜故居写眞

  • 文章王通故居史蹟简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李有家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王通 故居史迹 生平简介 诗词

    王通字仲淹,隋末大儒(五八四—六一七),岀生於世代儒學門第。自幼聰穎勤奮好學,少通六經造詣頗深。十歲時遵父命,模仿孔子《春秋》而作《元經》,十八歲負笈求學遍訪賢哲,硏究書經、禮記、詩經、樂經和易經等名著,廢寢忘食不解衣帶者六年,學有大成舉爲秀才,十九歲被封爲蜀州司戶,辭而未就,胸懷拯救生民振教興國,二十歲赴京謁帝上《太平十二策》,頗受隋文帝讚賞,認爲是天賜良才相見恨晩,然群臣妒賢遭受非議,王通宏圖未展大失所望,遂作東征之歌曰:我思國家兮,遠遊京畿,忽逢帝...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